月球是人造星球?
无限之最终恶魔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3
月亮在太阳与地球之间,刚好有一个倾斜角度,在夜晚时能把太
阳光反射到地球上,照亮地球人的夜空。(图)
2012年12月01日 14点12分 1
level 13
月球具有很多奇异现象,并且,密度试验和月震试验都证明月球是个中空的金属球。这一切表明月球是个人造星球。近日,澳大利亚土壤学家Marek Zbik在月壤的玻璃泡沫中发现含有纳米颗粒,这个发现可以解开月球表层土壤诸多特性的谜团,并为月球是人造星球增添新证。
有关月球起源的讨论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据《每日邮包》报导,昆士兰科技大学的土壤学家Marek Zbik发现了月壤(月球土壤)中的玻璃泡沫(当陨石撞向月球时,周围的沙子会融化成玻璃,形成玻璃状物。Glass bubbles,又译作玻璃泡)中含有纳米颗粒。这个绝妙发现可以解开月球表层土壤诸多特性的谜团。
Zbik博士说,一直以来科学家都在观察月壤的奇异性质,但始终未注意到土壤中发现的纳米和亚微粒子,它们的来源一向是个谜。
2012年12月01日 14点12分 2
level 13
Zbik博士把月壤样品带到了台湾,那里有一种用来研究纳米材料的新技术,称为“同步加速器纳米层析”,由此他可以在不破坏样品的情况下研究这些玻璃泡沫。
纳米层析技术是通过光显微镜来制成纳米粒子的3D图像。在光显微镜下看到玻璃珠的内部3D图像。用3D眼镜可以看到月球玻璃泡沫里的奥秘。
Zbik博士说,观察到的结果让人都惊呆了。“玻璃泡内部并不像地球上的气泡含有气体或水蒸气,而是布满了遍及整个球体内部的多孔网络,这些网络由异形玻璃状颗粒组成。”
他认为,接踵而至的陨石撞击粉碎了这些气泡,纳米颗粒得到了释放。
2012年12月01日 14点12分 3
level 13
月球土壤中的玻璃泡沫含有纳米颗粒。图为1969年7月20日,阿波罗11号太空人在月球表面的舱外活动。(图)
2012年12月01日 14点12分 4
level 13
Zbik博士表示,这些纳米颗粒从玻璃气泡中释放后,与其他土壤成分混合,于是便赋予了月壤与众不同的性质。
“月壤带静电,因而它在月表移动回旋。它极富有化学活性,还具有低导热率,这么说吧,它可以存在于160度的月球表面,但是在零下40度时,它就到月表底下两米的地方去了。它还极富黏性、易碎性,这些性质导致了月壤都受到了金属与玻璃的磨损。”
Zbik博士和他的研究小组的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学术研究网络天文和天体物理学》。
有分析表示,假定月球并非自然形成的天体,而是人造星球,如果要设计一个简易、具有弹性的反光绝缘电活性单元来覆盖某个表面,一个简单的有着内部钢筋结构、格填充的硅基玻璃泡沫正好符合这个要求。
2012年12月01日 14点12分 5
level 13
更多月球怪现象
在科学家的眼里,月亮是个“乖巧”的“怪物”。
它怪,在于已知的天文学知识中,没有哪个卫星如同月亮这么相对比例大得出奇,也没有哪个卫星的轨道是圆的,除非人造卫星;
它乖,因为月亮的很多数据都精确的“巧合”着很多精密设计: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是地球与月球的395倍,而太阳的直径也“正好”是月球的395倍,致使地球上人看到的月亮和太阳一样大,因而有月全食。月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也“正好”和绕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相同,所以月球永远以同一个面对着地球。
月亮在太阳与地球之间,刚好有一个倾斜角度,在夜晚时能把太阳光反射到地球上,照亮地球人的夜空。
2012年12月01日 14点12分 6
level 13
月球背对着我们的一面很粗糙,布满了陨石坑与环型山。(图)
2012年12月01日 14点12分 8
level 13
密度试验证明月球是空的
在1976年出版的《阿波罗的宇宙旅行》一书中,美国航空航天局的科学家莱波特.理查.路易士写道,阿波罗11号、12号太空人带回的月面岩石标本的密度比地球岩石的密度要高得多,月球岩石的密度为3.2至3.4克/立方厘米,地球岩石密度为2.7至2.8克/立方厘米。
然而,月球的平均密度是3.33克/立方厘米,地球密度是5.5克/立方厘米,几乎相差一半。
哈洛德.尤里博士等科学家认为这是由于月球“重心”空虚所致。
英国皇家天文学会的月球权威尔金斯博士在《我们的月球》一书中甚至估计,月球中有体积约1400万立方英里的空洞。
2012年12月01日 14点12分 9
level 13
月震试验证明月球是中空金属球
地震学家通常用地震波研究地球内部的性质。同样的,“月震波”被科学家用来研究月球内部的性质。自从1969年以来,从“阿波罗11号”到“阿波罗17号”,美国先后八次派出宇宙飞船到月球进行科学考察。他们以月面为基地,设置了高灵敏度的地震仪将月震资料发送回地球,其中一台由阿波罗11号的太空人设置在静海,另一台由“阿波罗12号”设置在风暴洋。
这种高灵敏度的地震仪甚至能记录太空人在月面上走动的脚步声。
美国中部标准时间1969年11月20日4点15分,阿波罗12号的太空人用登月舱的上升段撞击了月球表面,随即发生了月震。月球“摇晃”了55分钟以上。震动由小逐渐变大,至强度最大用了约八分钟,然后振幅彷佛逐渐减弱直至消失。
这个过程用了大约一个小时,而且“余音袅袅”,经久不绝。
2012年12月01日 14点12分 12
level 13
地震研究所的负责人莫里斯.云克在电视新闻节目中传达这个令人吃惊的事实时说:“要直观地描述一下这种震动的话,就像敲响了教堂的大钟。震波只是从震中向月球表层四周传播,而没有向月球内部传播,就像在一个完全中空的金属球体上发生的。”
在阿波罗12号造成“奇迹”后,阿波罗13号的太空人用无线电遥控飞船的第三级火箭使它撞击月面,地点选在距阿波罗12号的太空人设置的地震仪87英里的地方。
月震持续三小时20分钟后才逐渐结束,月震深度达22英里至25英里。科学家知道,只有中空的球体才会发生这种形式的振动。
阿波罗13、14号的太空人还进行了多次月震试验,最大的一次月震造成的月面振动持续了四个小时。
2012年12月01日 14点12分 13
level 13
美国航空航天局的《阿波罗16号与月面》报告书谈到,月震研究表明,月壳内部存在一个40英里厚的“硬层”。
科学家冯.布劳恩博士指出,在40英里的深度振动传播速度是每秒六英里,这是岩石无法达到的,查阅一下物理学手册,就知道声音只有在金属或金属质岩石才能达到如此快的传导速度。
振动在月球内部的传导速度与振动在金属中的传导速度一致,于是科学家推测月球内部存在一个中间空心的金属壳体,而在壳体之上覆盖着松散的10至20英里厚的石块层。
乌德博士等人说这个松散层是在若干亿年的时间里,陨石和小行星、彗星多次猛烈撞击月面破碎后逐渐形成的岩石层。
著名科学家卡尔.萨根发表声明说:“一个自然卫星不可能是中空的。”这意味着,月球不是自然形成的卫星——它是人造的。
2012年12月01日 14点12分 14
level 10
[打酱油]
2012年12月01日 14点12分 16
level 13
想到天元突破
2012年12月01日 15点12分 17
level 3
六道仙人的地爆天星
2012年12月01日 15点12分 18
欢迎新人~
2012年12月01日 16点12分
回复 八云紫姐 :谢谢 [Love]
2012年12月02日 13点12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