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太水了转篇文章,有关公平及发展的
货币战争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1
GHLight 楼主
们都知道要想出人头地都必须付出努力,没有人可以随随便便成功。但是一个人的付出与收获是否成正比,很多人不劳而获,很多人勤劳却无所得?这是为什么。换另一种问法,为什么说个人积累了财富之后应该要回报社会,这种价值观的意义何在?
以大家最熟悉的中国为例。计划经济时代,各个地方的差异实际上是相当小的,全国统一的工资标准,一样的税收,地域歧视似乎没有存在的意义。但是改革开放之后就完全不同了,中西部的税率并没有减少,而东部沿海却指定了大量的开发区,只要投资就可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享受低税甚至无税。国家也把从全国收来的税投入东部沿海的基础建设,道路,桥梁,工厂,电力等等。这样做到结果当然是东部的经济迅速的崛起,做生意赚钱变得很容易,而西部地区虽然付出是一样的但没有得到什么收获,也就是说,全国人的付出是一样的,但是实际得到好处的只是东部地区。
于是在沿海的开发区,勤劳致富的难度要远远低于西部地区,不平衡从此开始。假设付出的努力使一样的,但是由于地域的限制,回报率却相差很大。这当然是不公平的,但是站在国家的立场来看,必须用有限的资源集中于那些最有发展价值的地区,如果还是平均用于全国,则和计划经济时代没有差别,也不会有任何改变。
仅仅从地域上看,差别就如此之大,如果加上出身和背景,这个系数还要进一步放大,所以,一个人的付出与回报是完全不成正比的。我说这些并不是要抗议这种不公平,只是单纯的在说一个事实,看清楚事实,才能有
正确的
判断,而事实本身就在那里,与道德,价值观没有多大的关系。一般我把这类东西称为时代的选择。
这个世界上有做得到的事情,也有做不到的事情。有理想是件好事,但是一千个人有一万种理想。单纯谈论理想意义不大,只有把它们变成实际可操作的计划的才有意义。我说的这种不公平就是为了要分清楚,什么是做得到的事,什么是做不到的事。
比方说一个人在沿海经营一家公司,做得很成功,但是你要他去西部同样经营这样的一家公司,他的回答大概是:“我脑袋有毛病啊。”这样的。这就说明,在沿海成功经营这家公司,是他“做得到”的事情;而在西部经营这家公司是他“做不到”的事情。
分清楚这种概念很重要,对于个人而言,它会告诉你,什么是你创造的,而什么是你拿来利用的,即对个人的能力范围有了一个清楚的界限。还是以这个人为例,公司的业务和运营是他“创造的”部分;而沿海的经济环境是他拿来“利用的”部分,没有这些可以利用的资源,他很可能无法创造出他现在所有的公司。
----------------------------------------------------------------------------------
这些不是没有意义的内容,很多人就是把自己的能力范围搞混淆了,以为自己无所不能,于是尝到了从高处摔下来的滋味。 我在90年代末期,因为父母的关系,经常出入证券公司的大户室,见到过很多这样的人。股票市场的兴起,导致很多人赚到钱之后就开始忘乎所以,在后来的股灾之中欠下巨额债务,后来就如字面意义一样,从“高处”摔了下来,因为是经常见到的人,所以印象极深,大概永远都不会忘记吧。
说以上这些的目的在于:人生之中,运气的成分其实占很大的比重,所以不应该轻视任何一个人,因为你得到的,不一定就是你应该得到的。
---------------------------------红茶的大学时代------------------------------------
大学的时候很多同学是外地的学生,有一个内蒙古的同学,我们总是一起上自习,一起拿奖学金。他人很好,聪明,还长得帅,而我平时玩得比较多,也没他那么认真。后来知道他还有弟弟妹妹,所以他毕业之后必须要供他们上学,所以才那么用功。而我是独生子,父母安好,所以可以世界各地乱跑去做我喜欢的事情。易地而处,他应该做得比我更好,只是我没有他要承担责任,其实是我运气好罢了,而我实际上不如他优秀。所以,不管将来如何,我都不敢在他面前炫耀什么,因为这只是关系到机遇,而不是我努力的结果。
-------------------------------回馈社会的意义--------------------------------------
正是由于这个世界不公平,所以才要平等对待他人。 聚集财富之后回馈社会是同样的道理,你享受的物质是因为在这种不公平中,得到了别人没有的机会,所以也应当回报他人来减少这种不公平。这就是这种价值观的意义所在,使社会贫富差距减小而不是拉大,使世界更加平衡。
作者:
红茶蜂蜜白兰地
2012年11月30日 09点11分 1
level 11
GHLight 楼主
下面是我的评论:
时代的选择么,也是别无选择的选择。对我们自身而言,只能接受,适者生存。同样别无选择。最后的论述也是道德上的,先富带后富,饱暖后方知礼节。有待社会物质丰富,道德才会提高。
大家可看看经济学上关于要素市场的论述。不知大家是否记得数学上的排序不等式,我认为马太效应经髓就是这,结合要素市场理论就是红茶的话了。
2012年11月30日 09点11分 2
level 11
GHLight 楼主
顺便粘一段以前写的话,貌似个人觉得还不错
而由于资源有限,生物过渡繁殖倾向。生物会以实力差异,分配有限的资源,也就是生存斗争。实力强的会优先结合优势资源,劣势的只能获取较少的劣势资源。正如“看不见的手”指挥,人们(生物)总会以此种方式结合资源,并因为优势之间与劣势之间的结合,进一步加大分化,也就是形成了“马太效应”。
PS:社会是很复杂的,对于每一个个体而言,自身以外的即被称为“环境”。我所论述的只限于有意识的个体与没有意识的资源之间。事实上这社会除自身以外的个体也可以作为“资源”。那么个体之间的优势结合更会使这个“马太效应”加剧,但太过于复杂,就不再论述。(其实“看不见的手”与进化论挺类似的……毕竟生物太多都是理性的。)
2012年11月30日 09点11分 3
level 11
GHLight 楼主
最后是附录,关于劳动生产要素,工资的决定
2012年11月30日 10点11分 4
level 11
GHLight 楼主
2012年11月30日 10点11分 5
level 11
GHLight 楼主
2012年11月30日 10点11分 6
level 11
恩,开阔思维。图片手机看不见,留爪。
2012年11月30日 13点11分 7
level 11
GHLight 楼主
关于我设想中的进一步分析可以看看今年的诺奖
瑞典皇家科学院15日宣布,将201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经济学家阿尔文·罗思和劳埃德·沙普利,以表彰他们在“稳定匹配理论和市场设计实践”上所作的贡献。
瑞典皇家科学院常任秘书诺尔马克当天在皇家科学院会议厅用瑞典语和英语宣读了获奖者名单。颁奖声明说,尽管两位获奖者独立地进行了各自的研究,但沙普利的基本理论与罗思的实证实验相结合,产生了一个研究和改善众多市场功能的领域。今年的经济学奖实际上授予的是一个杰出的经济工程范例。
随后,诺贝尔经济学奖评选委员会主席佩尔·克鲁塞尔和其他评委介绍了获奖者的研究成果。他们表示,两位获奖者在不同经济主体如何匹配以及匹配形式的各种可能性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诺贝尔经济学奖评选委员会在声明中说,沙普利采用了所谓的合作博弈理论并比较了不同的匹配方法。其研究重点是如何使双方不愿打破当前的匹配状态,以保持匹配的稳定性。沙普利分析出一种被称为“盖尔-沙普利法则”的特定方法,以保证总能获得稳定的匹配,这一机制还可对相关各方试图操纵匹配过程加以限制。他的研究还揭示了如何通过机制设计对市场的某方产生系统性收益。
罗思的贡献在于,他发现沙普利的理论能够阐明一些重要市场是如何在实践中运作的。通过一系列研究,他发现“稳定”是理解特定市场机制成功的关键因素。之后,他将这些研究成果运用于实验,并帮助重新设计了现有的诸多匹配机制。在沙普利理论的基础上,罗思还加入了对道德约束或其他特定条件的考量。
据了解,在诸如器官捐献者与接受移植病人之间如何匹配器官资源,在学生与大学之间如何配置教育资源,或者在网络搜索引擎提供的广告位与广告商之间如何进行有效匹配,如何高效完成匹配等广泛领域,这些理论和实践都有应用。
在诺贝尔经济学奖评选委员会现场解读获奖者研究成果后,罗思通过现场电话连线接受了媒体采访。他说,由于对未知领域的好奇,他与研究团队就沙普利的理论开展了进一步的研究。罗思表示,自己从未想过会获得诺贝尔奖,但他很高兴能在今年12月到斯德哥尔摩领奖。沙普利没有在第一时间对获奖作出回应。其所在学校的发言人说,由于他已经退休,有一段时间没有授课了。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奖金共计800万瑞典克朗(约120万美元),将由两名获奖者平分。
2012年11月30日 14点11分 8
level 11
GHLight 楼主
2012年11月30日 14点11分 10
level 11
GHLight 楼主
突然发现看不见的手不应该那么狭隘......广义上,它不仅仅作用于只有市场。不过这就要重新定义它了。
2012年11月30日 15点11分 1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