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灾难背后的中国人——电影《一九四二》观后
249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1
123yaozhaoyu 楼主

最近俺发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这个世界上能留给人们最多记忆的也是最少记忆的东西就是时间。今年是公元
2012
年,至少在
5
年前就开始不断有人说这一年将是这个地球生命的尽头,而当这一年岁末将至的时候,当我们不断庆幸自己和地球将平安度过
2012
的时候,是否会有人愿意去走进影院去探寻
70
年前在中国这片古老而又命运多舛的大地上发生的一场惨绝人寰的灾难引发的悲剧呢?一场以灾难为题材的电影,除了悲情和恐惧我还能看到什么?为什么冯小刚要一次次的把目光聚焦到灾难?中国式的灾难背后又写着怎样的中国故事?正是带着这些好奇和疑问,我在今天,
2012

11

29
日,在电影《一九四二》上映的第一天,走进影院,观看了这部电影。从而也就有了关于这部电影的如下絮叨。
2012年11月29日 12点11分 1
level 11
123yaozhaoyu 楼主

熟悉咱国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咱国虽然地大物博,历史悠久,自古至今都是历经苦难饱受各种灾害的国家。但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事实也值得一说,那就是同样是自古而今咱国的各类艺术门类都极少有对灾难事件的刻画和复述,当然这里有创作者创作环境所限的原因,但更多的我像是观众的选择问题,观众拒绝灾难,才导致创作者不愿去复述灾难,挖掘灾难,当然观众的选择可以理解,首先因为生活太苦了,人们为了逃避生活才去选择看戏,没有人愿意在梦境里看到苦难,再者,我不得不说,咱国是个饱受灾难的民族,所以见多不怪了,有麻木之心,觉得灾难是上天带来的,不需要刻意去复述,而仅从这两点就能看到我们的民族性是矛盾结合既很残酷又很脆弱。所以灾难题材在中国缺位貌似是件很正常的事情,
76
年的那场大地震,对现代中国人的冲击,加之,改革开放后,作为商业大片的一个主要类型,灾难片便慢慢的开始出现在中国荧幕上。但是比起国外的很多灾难片里,因为我们的技术和创作观念所限,我们在展现灾难现场,包括挖掘故事本身,都有很大的问题,甚至连冯小刚去年的《唐山大地震》在我看来也只是还原了一个灾难背景下的母爱故事罢了,对于灾难对于人性的冲击及挖掘都很浅显。而看过《后天》、《龙卷风》长大的我们知道灾难片不止是一个会夺人眼球的商业大片,它是能给予人心灵补给的题材。而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从贫弱开始走向富强,而普通的中国人的并没有和国家发展有着同样的自信与坚毅的心灵,在如今浮躁的社会氛围和日益艰难的生存环境中,国人需要通过我们自己的灾难片认识自己和补给心灵,所以《一九四二》来的正逢其时。
2012年11月29日 12点11分 2
level 11
123yaozhaoyu 楼主

所以如果你是奔着去看一个灾难片体会灾难的痛苦的话,《一九四二》可以满足你,但我现在要告诉你的是《一九四二》的野心绝不在于此,在我看来,冯小刚是要通过灾难的特殊环境的特殊背景,向全世界展示中国人的民族性,我们的国民可以通过这部电影,认识自己,同样外国人也可以通过这部电影了解中国,不仅仅是
70
年前的中国也有现在的中国。所以我觉得任何一个走进电影院去观看这部电影的人都应该得到超值的观影体验。好吧,上面几句太像是一个广告了,而不是像是一个影评,但我想说这就是我看完电影的真实感受,它是绝对可以让你值回票价的观影体验,因为自起码它给了你一个人生独一无二的体验,看电影,通过一场真实发生过的灾难,让你看到你自己。是的,冯小刚的这部电影里发生在一九四二年发生在河南的那场大灾难既是故事事件的背景、主要事件、人物关系的起始点还是可以照应整个电影情节的镜子,通过这一面镜子,我们不仅可以见证到
70
年前历史中那些早已被化尽尘埃的那些真相,更可以见到和你我一样普通人一次次的见证人生的坚强与脆弱。当然这也是他选择用一九四二年发生在中国真实历史事件来讲述故事的原因,因为第一,它是我们一段有过的但几乎曾经被刻意遗忘的历史、第二、它发生在中国抗战最艰难的时期,一个国家在双重灾难夹击下的国家和这个国家的人民的生活状态将与我们现在有着极大的反差,这不仅能给今天人以新鲜感,更有震撼力。三、这场灾难不只是一个镜子也是一张扇面展现了当年的所有中国人外国人的心灵和真相,同样不同的观众也可以对号入座,想一想,看一看。会对今天的现实都会有很大帮助。因为中国式灾难比起其他地方可能有个不同的就是,当天灾来临的时候,时常会有人祸跟着,让灾难雪上加霜,而且这种情形的缘由,恐怕看了电影的观众就会明白了。所以说这部电影,适合给全国所有阶层的所有观众看的一部电影,它这部电影不仅蕴含了冯小刚十多年导演经验的呕心之作,也是一部有信念、有观点、有个性的电影。冯小刚把自己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出来的答案通过电影阐释了出来,交给了所有观众,仅就这份真诚,我觉得,所有的观众都该为冯小刚和它的这部电影鼓掌。
2012年11月29日 12点11分 3
level 11
123yaozhaoyu 楼主


影片的整体影调风格平实冷静,但可以看的出来,美术设计出身的冯小刚对影调的把握是非常仔细的,整个影片都有着一种油画的质感,粗狂而不粗粝。能从里面看到当地的乡音乡情,有味道。通过画面一下子就能让人身临其境。使人很容易就进入到故事里。影片从片头字幕开始到片尾字幕的任何一个地方可以说都是精雕细刻出来的,虽然能看到设计感非常强烈,但是也能给人带来精致感。而且还让人感觉比较自然。
2012年11月29日 12点11分 5
level 11
123yaozhaoyu 楼主

影片的分寸把握还是比较合适的,在灾难残酷程度上既比较真实,又比较克制,在人物情感也一样,没有过分的煽情滥情,而且做到了悲喜交集,不是让人看到了只有绝望,而是会不断的给人挫折时也会不断的给人希望,让人看着心里会有些涩,但是不堵,对观众心理的把握还是很到位的。看着电影就在想,冯小刚在很多观念上和咱老百姓是没啥区别的,沟通没障碍。这就对了,它拿出来的,你接受到了,交流构成了,影片就成功了。
2012年11月29日 12点11分 6
level 11
123yaozhaoyu 楼主

整部影片还有一个非常大的特点是由浅入深,影片看着是从几个灾民的逃荒之路,实际上通过它深入到了人性的最深处,活着,人类最基本也是最大的欲望,在巨大的灾难面前,人们如何面对生命,面对自己面对亲人。这不仅仅是道德的考量,更是人性自我冲突的考量。人只要满足了生存,才会有文明,才会有尊严,社会也一样,只有人口稳定,人类的生活稳定,才会有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而且影片还通过两个家庭的对比,阐述了国人对富人和穷人之间关系和看法,影片还几次提到了个人为难和国家为难之间的抉择问题,在民族大义和国家为难之时,谁的考量是对的,天灾人祸的缘由又是如何,为什么导致了那些缘由不断重复发生,反复发生,为何国家那时候贫弱到那个样子,我想影片提出的很多问题也给了相应的答案,这些答案无论你是否欣赏和接纳,我觉得都是挺值得人思考的。可以说冯小刚这一杆子下去,引起了波澜无数啊。
2012年11月29日 12点11分 7
level 11
123yaozhaoyu 楼主

片尾的歌曲很棒,是好声音,且能令人再次深入到故事里,并从故事里往远处延伸。影片的整体制作值得称道。服装道具的细节都很细致。影片的问题么,张默的表演我觉得还可以再深入一点,再者么影片应该交代一下,中间的字幕都是哪里来了,都是:“我爷爷的记载么?”
音乐也用的少了点,适当的煽情不用别的,音乐来点也可以啊,有些太冷了。其他都还好。

2012年11月29日 12点11分 8
level 11
123yaozhaoyu 楼主

之,这部《一九四二》的电影我觉得本身就是一部书一样厚重的电影,在年尾上映,无论票房如何,都值得推荐。

PS
:看完电影,影片就给我带来了个直接影响,就是作为一个吃货的俺再也舍不得浪费粮食了。



2012年11月29日 12点11分 9
level 12
好文顶一个[顶]
2012年11月29日 14点11分 11
level 1
[Love]
2012年11月29日 14点11分 12
level 11
貌似刘震云的小说是说日军拯救了河南。因为逼到了让丧尽天良的日军发粮救灾的地步。电影完全篡改了,政审怕不过关。
2012年11月29日 17点11分 13
日军救河南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啊,一方面是做给世界人民看,彰显日本所谓的人性,一方面变相骂着中国人的冷酷,况且还有收买人心之意么
2012年11月30日 00点11分
你读过原著?
2012年12月09日 08点12分
回复 bluepygmalion :没有.没时间
2012年12月09日 08点12分
回复 123yaozhaoyu :不是,我问蓝色记忆。
2012年12月09日 08点12分
level 11
123yaozhaoyu 楼主
其实这电影写的是过去,其实是给今天人看的,有歌颂也有警示。所以挺感谢冯小刚童鞋的,敢于接受自己和国家的一切好与不好,都呈现了出来。只有敢于面对自己一切的人才是坚强的人,而人坚强了,国才会真的强。
2012年11月30日 00点11分 14
level 7
写的真好![顶]
2012年11月30日 00点11分 15
level 8
人活到这份上,是人,不是牲口,刚从电影院出来,俺以后再也浪费粮食,俺以后再也不为那些糟心的事糟心了,俺还活着,俺还能吃饱,还有啥过不去的......
2012年12月01日 15点12分 17
恩,能活着,能有饭吃, 还能吃饱,吃好,就算幸福了。
2012年12月14日 02点12分
level 11
厉害
2012年12月01日 16点12分 18
level 11
[Love]
2012年12月01日 16点12分 19
level 6
从头到尾笑了很多次,但确实是部好电影。
河南四战之地,自古天灾人祸不断。中国还有好些这样的地方。比如山东人闯关东,又比如皖北人往南吃大户。但他们又被意识和制度钉死在故土上,死还是要死在祖坟边。像团长说的,人有其土,魂兮归乡。典型的中国式悖论,但以前没在大银幕上看到。
黑色幽默取代了煽情,有人觉得失之轻佻,不过我喜欢这样的处理。花枝临别前对栓柱说“我的裤子囫囵点,我们换换”,这是浸润了苦痛,习惯和灾难共生的人的状态,比生离死别的嚎啕更打动人。
影片里不到位的部分是神父小安的质问。我们的苦难上帝是否知道,为什么袖手旁观。这个问题问得太轻易,得到的回答(恶魔作祟)也太过轻易。不知道原著的处理怎样。
2012年12月09日 08点12分 20
鹦鹉的访谈看了么?这部分拍了,但是最后剪掉了。
2012年12月09日 08点12分
回复 123yaozhaoyu :没有。这部分是指小安的后续情节,以及东家皈依吗?
2012年12月09日 08点12分
回复 123yaozhaoyu :好,我去挖鹦鹉微博。
2012年12月09日 08点12分
level 7
更加坚定了俺去看的想法……
2012年12月14日 09点12分 2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