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执意弃母出家
西游记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1
wangzi0552
楼主
恩官不受愿为僧,洪福沙门将道访。
2012年11月27日 11点11分
1
level 11
wangzi0552
楼主
这句诗已经把事情说得很清楚了,不但家人苦留,连朝廷都赐官,但是玄奘执意出家为僧。
2012年11月27日 11点11分
2
level 11
wangzi0552
楼主
神仙许诺让殷小姐团圆,但却骗了她,根本就没有团圆。
2012年11月27日 11点11分
3
level 11
wangzi0552
楼主
为何玄奘如此不孝,他是怎么想的呢?若是这么执着于佛家,为何要到俗世中寻母,为何又要报仇?寻母的目的是什么?仅仅为了证明自己出生清白吗?
2012年11月27日 11点11分
4
level 14
衰魂
不干来回矛盾的是,他还是人么?出尔反尔才是人。。
2012年11月27日 11点11分
5
level 14
微雨东来☁️
【恩官不受愿为僧】,洪福沙门将道访。
===============================
【不但家人苦留】,连朝廷都赐官
进了相府,光蕊同小姐与婆婆、玄奘都来见了夫人。夫人不胜之喜,吩咐家僮,大排筵宴庆贺。丞相道:“今日此宴可取名为团圆会。”真正【合家欢乐】。
==============================
神仙许诺
让殷小姐团圆,但却骗了她,【根本就没有团圆 】
2012年11月27日 11点11分
6
wangzi0552
那么你觉得这不是骗了吗?十八年为的是一顿团圆饭吗?
2012年11月27日 11点11分
微雨东来☁️
回复 wangzi0552 :原著:真正【合家欢乐】
2012年11月27日 12点11分
wangzi0552
回复 暴风反潜机 :那么玄奘为何弃母出家呢?
2012年11月27日 12点11分
微雨东来☁️
回复 wangzi0552 :请出示由殷小姐希望玄奘还俗的证明
否则我将认为玄奘立意安禅是殷小姐许可的。
2012年11月27日 12点11分
level 13
花守之丘♬
玄奘从小在寺庙里长大,他自己又是金蝉子转世,与佛有缘,出家是很正常的。
2012年11月27日 12点11分
7
wangzi0552
与佛有缘,那么为何寻母?既然出世,为何又入世?
2012年11月27日 12点11分
花守之丘♬
回复 wangzi0552 :因为玄奘无法做到完全无挂碍。他当了十八年的孤儿,好不容易知道自己的身世,寻母和报仇都是人之常情。
2012年11月27日 12点11分
微雨东来☁️
回复 wangzi0552 :父仇不报枉为人,这一条不因为唐僧是和尚就不成立。
2012年11月27日 12点11分
wangzi0552
回复 馨MERRY爱 :既然放不下常情,为何又弃母出家?本该侍奉母亲,才是孝道。
2012年11月27日 12点11分
level 12
梦已经消逝
西域之法,无君臣父子,以三途六道,蒙诱愚蠢,追既往之罪,窥将来之福,口诵梵言,以图偷免。且生死寿夭,本诸自然;刑德威福,系之人主。今闻俗徒矫托,皆云由佛。自五帝三王,未有佛法,君明臣忠,年祚长久。至汉明帝始立胡神,然惟西域桑门,自传其教,实乃夷犯中国,不足为信。
这段写的非常精辟。。我觉得可以解答楼主的疑问
2012年11月27日 12点11分
9
wangzi0552
我没有这个疑问,我只是奇怪玄奘为何要寻母,只是为了证明自己出生清白吗?
2012年11月27日 12点11分
梦已经消逝
回复 wangzi0552 :不寻母的话,尘缘永远未了。。六根也就不能清净,他是为了让自己能够当一个十全的和尚而寻母的。不是打算尽孝
2012年11月27日 12点11分
最粉中国红💕
我也觉得是为了了因果,看过一本书模糊地讲过要成佛的话需要把尘世的因果了了,即断绝尘缘,否则无法成佛
2012年11月28日 02点11分
wangzi0552
回复 梦已经消逝 :我认为他寻母只是为了证明身份,不是为了尽孝
2012年11月28日 12点11分
level 14
岸然子
儿子出家了,老娘就自杀。儿子执意出家,老娘执意自杀。为什么老娘非要自杀呢?因为儿子非要出家,出家就见不到儿子了,所以自杀。那么为什么之前十八年没有自杀呢?因为她在等待复仇。嗯,十八年来,丈夫死了,儿子生死未卜,老娘凭着一股信念忍辱偷生。十八年后,仇报了,丈夫活了,儿子也见了。然后儿子要去外地工作,老娘就自杀了。儿子也是,干嘛非要走呢,母亲见不到儿子多难受吃,难受的要死哟,自杀哟,管什么娘啊爹啊丈夫啊,儿子不在身边了,我要去死啦!@茶i茶 @雷震于天 你们说我分析的对不对
2012年11月27日 12点11分
10
雷震于天
楼主就一个偏执狂,“恩官不受愿为僧,洪福沙门将道访” 这句诗是介绍唐僧生平的,根本没列出时间关系。非要与殷温娇的死作为果,以这个为因,根本没有理由,如果这句诗介绍得一点都不差的话,那“迁安和尚将他养”为何不提楼主提的“寄养人家”?
2012年11月27日 13点11分
wangzi0552
回复 雷震于天 :这就是托养啊,有什么奇怪吗
2012年11月27日 13点11分
岸然子
回复
@wangzi0552
:有什么奇怪吗?你一句轻松的疑问,就否定了别人的言论,然后重新回到自己的YY上来
2012年11月27日 13点11分
吧务
level 14
雷震于天
诗句本就不力求精确,照楼主这么穿凿附会,其实也就是吴闲云的道道,不说别的,黄风怪的那场风:
冷冷飕飕天地变,无影无形黄沙旋。穿林折岭倒松梅,播土扬尘崩岭坫。
黄河浪泼彻底浑,湘江水涌翻波转。碧天振动斗牛宫,争些刮倒森罗殿。
五百罗汉闹喧天,八大金刚齐嚷乱。文殊走了青毛狮,普贤白象难寻见。
真武龟蛇失了群,梓叱骡子飘其韂。行商喊叫告苍天,梢公拜许诸般愿。
烟波性命浪中流,名利残生随水办。仙山洞府黑攸攸,海岛蓬莱昏暗暗。
老君难顾炼丹炉,寿星收了龙须扇。王母正去赴蟠桃,一风吹断裙腰钏。
二郎迷失灌州城,哪吒难取匣中剑。天王不见手心塔,鲁班吊了金头钻。
雷音宝阙倒三层,赵州石桥崩两断。一轮红日荡无光,满天星斗皆昏乱。
南山鸟往北山飞,东湖水向西湖漫。雌雄拆对不相呼,子母分离难叫唤。
龙王遍海找夜叉,雷公到处寻闪电。十代阎王觅判官,地府牛头追马面。
这风吹倒普陀山,卷起观音经一卷。白莲花卸海边飞,吹倒菩萨十二院。
盘古至今曾见风,不似这风来不善。唿喇喇乾坤险不炸崩开,万里江山都是颤
一字一句都没水份的话,黄风怪绝对是西游记中第一高手。
2012年11月27日 13点11分
11
level 8
天降巨雷
好久没来这个吧,今日半夜前来,居然在首页看到这么个奇怪的说法。手痒,回答一下楼主的问题。
1
.玄奘为什么要寻母,寻母后又为什么不还俗侍奉终老?
答:因为玄奘是一个中国的佛教徒。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就被中国化了,与儒家思想相融合,产生了有儒家风骨的僧人和有禅林气质的儒生,这两者的区别只是哪种世界观占首位罢了。
玄奘就是一个拥有儒家风骨的僧人,他的世界观是佛教的,但由于他生在大唐这个环境中,气质中自然会表现出一些儒生的风范,但是注意,这并不意味着他就是真的儒生。
明白了这一点,对于他想要探寻自己身世的原因就很好理解了:第一,受中原儒家文化的影响,希望知道自己身从何处来;第二,本身过于年轻,佛家修为还不高。(才十八岁嘛,能有多高修为?)
从法明长老处得知自己的身世后,玄奘寻母的原因就更好理解了
:母亲还在害死父亲的贼人手里,这样的日子生不如死。自己既然知道了这件事,岂有不管之理?这种事情,莫说是自己的亲生母亲,就算是陌生人,见义勇为地干预一下也不为过,取经途中师徒几个不就经常这么干吗?何况,此时的玄奘也就是一个以佛家思想打底、同时受到些儒家思想影响的,年仅十八岁、修为尚不算高的小和尚。
见到母亲后,母亲向玄奘面授如何报仇之事,他接受了,后面的事情完全按照母亲的意愿去做,这就是在尽儒家的孝道,也是报答父母的生恩,最终不光是救母出了贼人之手,令父母团聚,甚至以诚心治好了瞎眼的祖母。
合家团聚,皆大欢喜。
2012年11月27日 16点11分
12
level 8
天降巨雷
2
.为什么玄奘找到母亲之后不还俗?是否不守人伦?
答:儒家与佛家在孝与人伦方面的解释不同,儒家认为“不孝有三,无后乃大”,佛家不承认;佛家说“一人出家,七祖升天”,出家是根本大孝,儒家也不承认。矛盾就是这么产生的。释迦专门有一部《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要大家将修行的功德回向给父母,可见佛家也讲孝,只不过在如何行孝的问题上同儒家有所不同罢了。
玄奘寻母是遵循佛家与儒家共同尊奉的孝道,但是他的世界观归根到底是佛家的而非儒家的,儒家学说只是对他有那么一点点影响而已,就像佛法会对苏轼这样的儒生有一点点影响一样。还俗是背离他的信仰,也与他心中的孝相背离,他不可能这么做。
另外,就算从人伦的角度讲,除父母的生恩之外,他还有
两笔恩没报呢。
一是法明长老对他有救助养育之恩,使他免于葬身鱼鳖之口,他寻母之前曾向师父许诺要回来的,总不能见着安逸的生活就食言吧?倘若他真的还俗了,然后法明长老又突然圆寂,这事儿又该怎么算?该不会又有人要说他忘恩负义了吧。(别跟我说什么法明长老是高僧就该怎么着不该怎么着的,从人伦的角度讲,法明是什么样的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玄奘的心得公平);
二是在救母救父的过程中,天上神佛的帮忙。《西游记》是个有神的世界,神佛虽不属于人伦的范畴,但神佛的恩非同小可,与人间是连着因果的,若不报的话,父母来生会怎样都是个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玄奘出家依然是在报父母恩,是符合人伦的。
2012年11月27日 16点11分
13
level 8
天降巨雷
3
.“
恩官不受愿为僧”代表的是家人苦留之下的一种执吗?
答:一个“恩”字并不能说明玄奘曾经受了家人的劝,更看不出有什么“苦留”的问题;“官”字是朝廷要封他为官,但这多半是有感于他只身寻母救父的事迹,属于“举孝廉”的另一种形式,我理解的这句话的意思就是,
家庭的幸福和朝廷的封赏对他形成了诱惑,而他没有接受这种诱惑。
“恩官不受”其实是一句赞扬的词,如同现在所说的,不选择安逸的生活,不选择高官厚禄,而甘愿为了自己的理想面过清苦的生活一样,比如有人选择当兵,扎根边远地区,一扎就是一辈子,又或者像有人放弃家中安稳的日子,选择出国打拼……出家也是一种生活选择,总不能说,有人做出了某种选择,然后他的母亲突然自杀了,就一定是他的这种选择造成的,然后他的这种选择就成了不孝的理由,没有这样的道理。
2012年11月27日 16点11分
14
level 8
天降巨雷
4
.玄奘“执意”出家?
答:“立意”不是一种“执”,只相当于做出了一个决定,或者说决心也行。好比“我立意要做一名医生”,“我立意要做一名军人”……属于自己的一个决心和决定,与他人无关;而“执意”则不同,“执意”通常都是与他人有关的,是在与他人的争辩中产生的。书中说玄奘是“立意”安禅,并非“执意”,没有任何证据说明有人曾“苦劝”过玄奘还俗。
2012年11月27日 16点11分
15
level 8
天降巨雷
5
.殷小姐要求玄奘还俗?
答:书中没这么说,殷小姐也不会认为自己有这个资格,陈光蕊为求子嗣而提出这个要求倒还有点可能,但可能性也不是太大。毕竟他是死过一次的人了,又得龙神救助,很多事情应该看开了。
古代女子“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现在丈夫活着,儿子已经成年且不是由她养育成人的,自己又曾失身于贼,这种情况下,她很难替儿子做什么决定。当年她将儿子抛入江中,是死是活全凭天意。理论上讲,死的可能完全大于活的可能。现在儿子以僧人的身份活着出现在她面前,对于温娇来说,应该首先感谢的是上天吧?然后儿子将她从贼人手中解救出来,重见自己的老父亲,老婆婆,甚至重见自己的丈夫!这对她来说,可谓是十八年来想都想不到的喜事!因为她就算想过儿子能活下来,有没有想过丈夫也能活过来?在这种情况下,仅仅是因为儿子不还俗,就会对她造成致命的打击么?
2012年11月27日 16点11分
16
level 8
天降巨雷
6
.最后,我觉得吧,之所以会出现这么一个贴子,最大的问题就是,楼主大概把出家看做是一件极其严重、甚至比死还要严重的事情了。所以才会认为温娇在夫死儿失踪,自己又委身事贼的情况下都没有问题,但是一旦知道儿子出家,哪怕丈夫活着回来,自己不再事贼而是同家人在一起,也不行……
其实没那么严重吧,出家只是一种人生选择,唐朝虽以道教为国教,却仍是个佛教盛行的时代,宰相萧毓家中,三代出家人多达二十多个,士大夫家庭送一两个儿子出家,实在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就算玄奘是独生子,以温娇现在的年龄,夫妻团聚后又何愁无子?再想想,当初有南极仙翁托梦,现在有龙王帮助丈夫死而复生,还有婆婆双目复明的神迹……她应该对神明的存在深信不疑才对,又怎么可能会向玄奘提出还俗的要求?她想害死丈夫和儿子吗?
2012年11月27日 16点11分
17
雷震于天
,不愧是我雷门中人,句句精辟,维护世界和平与正义就看你的了。
2012年11月27日 17点11分
花守之丘♬
2012年11月28日 08点11分
level 8
天降巨雷
嗯……可能还有些东西一时没有想到,欢迎楼主与我讨论。
2012年11月27日 16点11分
18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