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副世界观的眼镜(林韡承)
真理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3
jonah999 楼主
  创造论vs. 演化论(进化论)。数千年vs.亿万年。设计vs.盲目突变。以上是一些常见的争论。我想,一旦讲到这方面的议题,很多人会问,「难道上帝真的只用七天创造这个世界吗?」「科学家不是透过放射分析,『证明』地球已经存在将近46亿年?」「从地质层来看,不是先有恐龙才有人类?」「你要如何解释我们何能观察到百亿光年远的星辰?」
  这些都是很好的问题,也是支持创造论的人必须认真回覆的。不过,在这些争论当中,我们常常忽略一个重要事实:对双方人马来说,我们用来得出结论的证据都是一样的!
证据都一样
  不管是基督徒还是非基督徒,支持七天创造还是亿万年演化,不管你的立场是怎么样的,证据都是一样的!一块恐龙化石就是一块恐龙化石,一块包含放射性同位素的岩石样本就是一块岩石样本。我们所拥有的证据都是同样的;重点是每个人的解释是不一样的。
  你看过《魔戒》吗?第二集中,主角亚拉冈在战场一处找到一条皮带、一段绳索、一片被压扁的别针。皮带、绳索、别针本身不会说话,但亚拉冈以他身为游侠的专业能力解读了这些物品的意义,发现这些物品的来历:原来自己的同伴被俘虏之后,趁乱解开绳索逃走。
  每项证据得经过解释,它背后的故事与由来才会产生—无论是考古学家挖到的出土物品、地质专家的岩层切面、古生物学家的化石、天文学家的观测结果……这些物品要能够帮助我们重建过去—诸如生物的演化史、地球的年代、古代气候变迁等等,必须要透过人的解释。
证据要透过解读
  举例来说,科学家发现一块化石的时候,可以透过量测其中碳的同位素含量来判定这块化石的年代。地球上常见的碳同位素包含碳12、碳13、碳14;而这三种同位素在大自然中的含量,多多少少维持著固定的比例。生物还活著的时候会不断的将体内各种的碳同位素维持在一个特定比例上(例如植物会不断的行光合作用捕捉空气中的碳—二氧化碳);然而一个生物死了之后,生物体内的碳就不会增加了。虽然如此,碳14因为是一种放射性物质,经过一段固定的时间(半衰期)之后会稳定的减少。死了越久的生物,其体内的碳14也就越少。我们可以利用仪器分析现存的碳14的含量;如果我们知道生物死的时候的碳14含量,就可以判定这块样本的年代。这就好比一个沙漏:如果我知道现在沙漏当初有多少沙、现在还剩下多少沙,也知道沙子流去的速率,我就可以知道,这个沙漏摆了多久。
  然而,很重要的是我必须知道这些初始条件:沙漏当初有多少沙、中间有没有人撞到沙漏、沙漏里面有没有不是沙的东西……有了这些条件,我才能够精准的算出时间。我的结论(时间过了多久)是由观测数据(还剩下多少沙)经过解释得来的,而我的解释又建立在许多假设条件之上(当初有多少沙、沙子的流速固定……等等)。换句话说,我的观测结果与结论,是建立在这些初始条件上的。
  同样的,我们在分析一个样本时,其中各种碳的同位素含量是一个客观的事实,然而依据这些数据而判定年代的过程却是一个解释的过程,充满了许多必须要假设的初始条件。不光是放射性同位素定年,所有一切的科学方法,其实也都隐含著各样的假设与立场。
解读证据的三种常见立场
  有三种哲学立场是当代科学所常用的(这三种并不互斥;三者可能会同时出现):
  (一)均变论 (或作齐一论,Uniformitarianism)
  此立场主张,所有的科学定律从过去到现在从未改变。换句话说,我们现在所观察到的自然法则、科学定律与过去的无异;所以如果我观察到现在板块漂移的速率大约是每年12-15公分,依照均变论的立场,过去板块漂移的速率也维持在同样的数字。这也是大部分科学家在计算板块移动与地球过去历史的时候所采取的立场。
  然而,这样的立场本身是一个「哲学」的立场,是人主动选择用现在的观察解释过去发生过的事。过去的世界并不一定如现在的世界,但是主流科学却选择用这样的方式解释物证。这就好比我观察到前天我家门口有一块石头,昨天这块石头也在那边,今天也是,於是我推论从过去到现在,这块石头都在那裏。当然,这个推论并不一定错误,但同样的,也不一定正确。
2012年11月27日 01点11分 1
level 9
楼主知道证据要符合客观性+关联**。
比如你主张石头是被造的。
那么一块石头只是一个存在而已,只是具备客观性,在你找到关联性之前还不足以构成证据。
2012年11月27日 01点11分 3
level 14
        ————Mozilla/5.0 (Windows NT 6.1; WOW64; rv:16.0) Gecko/20100101 Firefox/16.0
2012年11月27日 06点11分 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