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知道的灵丘名人都有谁?(古今的、从事各个职业的都可以)
灵丘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2
墨小丸☞ 楼主

王 峻
王峻(?~573),字峦嵩,灵丘人。天资聪慧,有谋略。东魏时任相府墨曹参军,后因犯错误被免职。后任仪同开府(宰相级别)、相府外兵参军、营州(辽宁省凌源县南)刺史。营州地接边界,失韦多次来犯,致使人民不得安宁。王峻到了营州后,在边远地界设置侦察岗哨,还到处布置疑兵。每次失韦来犯,王峻常常出其不意,击中失韦要害,从此失韦不敢轻举妄动,全境安全无事。
他的前任刺史陆士茂,曾无故杀害失韦部下八百多人,此后失韦不再给北齐朝贡。王峻分析失韦心怀不服,一定要来反扑,于是命令将士严守重要路段。一天,失韦果然带兵来犯,王峻令将士出击,俘虏其统帅。然而,王峻以礼相待,又将他们放回。从此以后,失韦心悦诚服,又向北齐朝贡。柔然汗国可汗(十九任)郁久闾庵罗长,率其残众向东迁移。王峻预料他们必来,就事先作好了防御准备,后来庵罗长果然带领军马来至城西。王峻早已设下埋伏,出其不意,将他们歼灭。捉了国王郁久闾豆拔提等数十人,并把他们送到京城临璋。王峻受到世宗奖励,被提升为秘书监。
北齐废帝(高殷)即位后,王峻任洛州(今河南宜阳西)刺史兼河阳(今河南孟县)道行台左丞。孝昭帝(高演)令他在洛州西边挖掘一条长三百里的壕沟,设置戍所,防御间谍。武成帝(高湛)河清元年(562),王峻任祠部尚书,核查兵马。后被封为太仆卿。不久北周军队前来进犯,占据了悬瓠(今河南汝南县南)县城。皇帝又任命王峻为南道行台,与东安王娄睿率军南征。大军未到城下,北周军队闻风弃城逃走。河清四年(565)春,王峻回到京城。后因私自渡运犯禁物资,又盗截军粮,依照法律应当斩首,但皇帝念其有功,特下令鞭打百下,发配到甲坊(制甲的作坊),后被免罪释放。后主(高纬)武平初年任侍中,武平四年(573)卒。
李 存 孝
李存孝(858~894),原名安敬思。《新五代史·义儿传》称其为“代州(蔚州)飞狐(今河北涞源)人”,清康熙《灵丘县志》称“后唐李存孝,邑(灵丘)人”。
安敬思少年以牧羊为生,膂力过人,曾向山人学习武艺。唐末僖宗年间,李克用(沙陀人,其父朱邪赤心归附唐朝后,皇帝赐姓李,名国昌。李克用先后任雁门节度使、东北面行营都统、河北节度使、进陇西郡王、晋王)游猎“灵求峪”(《残唐五代史演义传》)时,因追虎遇正在牧羊的安敬思。敬思徒手俘虎,隔河掷还。李克用惊喜异常,遂收为义子,赐姓李,名存孝,称为十三太保,此后随李克用征战山西、河北、陕西、河南、山东一带。
《资治通鉴·唐纪七十五》记载:“存孝骁勇,克用军中皆莫及;常将骑兵为先锋,所向无敌,身披重铠,腰弓髀槊,独舞铁※陷阵,万人辟易。每以二马自随,马稍乏,就阵中易之,出入如飞。”先后封为邢州史、行营都指挥使、汾州刺史、邢洺节度史、邢洺磁州留后检校尚书等职,为五代史上一位叱咤风云的著名将领。
李克用收义子甚多,征战中李存孝战功最多,但最得李克用信宠的却是李存信及康君立。唐昭宗大顺六年(890)李克用攻邢州、云州,朝廷讨伐,为李存孝所破。汴兵攻泽州,又为李存孝破。八月孙揆攻晋州,李存孝以三百骑伏于长子县城西谷中,孙揆大队行至,李存孝率骑突出,擒孙揆及随从军兵五百人,并追杀余众。九月李存孝又率五千骑大破朱全忠军于河阳。战后李克用任康君立为昭义留后,李存孝为汾州刺史。存孝以为自己功大当镇昭义,怨愤数日不食,纵意刑杀军士,始有叛李克用之意。唐昭宗景福元年(892),李克用以李存信为番汉马步都指挥使,与李存孝共击成德节度使王镕。二人互相猜忌,逗留不进。李存信向李克用进言李
2012年11月25日 11点11分 1
level 12
墨小丸☞ 楼主
  [1] 杜上化(1850~1922),字子诚,辛亥志士。山西灵丘县上寨镇人。祖籍河南洛阳。祖父杜圣官居洛阳府,因被贪官诬告遭满门抄斩,府内一老仆救出两幼子,逃到河北阜平县谢地村,后至灵丘县南铺村,被一姓任的老人收养,弟兄俩一个改姓任,一个仍姓杜。姓杜的即杜上化的父亲,后定居上寨。杜上化弟兄4人,他为长。   杜上化自幼聪颖好学,10岁就通经论文,被誉为“神童”。13岁做《山汉辩》,批驳鄙视山里人的城里阔少 ,同年在大同府考中秀才。15岁时受聘于河淅村大户陈山风家教书。他拜东河南“书神”王树乃为师,边教书边学习,写下了《伍员吹箫乞食赋》和《人格论》,表现出非凡的文才和远大抱负。23岁(1873)时赴太原府应试中举。1883年赴京会试,因此时提倡废科举、兴新学,他便回乡教书并开始参加社会活动。   时值八国联军入京,两宫西逃,清军败退,匪盗横行,骚扰乡民。杜上化便组织附近35个村的青年,建立民团组织,南到大地,北到银厂,东到招柏,西到串岭,方圆几十里联成一片,故称“联庄会”。杜上化自任武备,制造刀枪,与匪盗搏战。自此社会得以安宁。办民团期间杜上化还撰写了《东菜孝社语录》一书,宣扬自己的政治观点。
2012年11月25日 11点11分 4
level 12
墨小丸☞ 楼主
  当时,杜上化创办的民团在社会上影响很大,加之他的学生遍布各地,自成学派体系,很快成为山西颇有名望的人物。1908年杜上化加入同盟会,1909年10月被选为山西省咨议局议员、副议长。1911年10月29日山西**军在太原起义成功,杜上化极力推荐标统(团长)阎锡山任山西省军政府都督,他也被推选为总参议兼议会议长。1912年1月12日,杜上化等奉命去大同与清廷毅军郭殿邦、陈希义谈判,为大同**军和清军调停,达成协议,**军安然撤出大同。   1912年1月22日,清山西巡抚张锡銮和杜上化派代表到包头,欢迎娘子关失守后北撤的阎锡山回晋,未果。4月4日阎锡山回太原,任山西督府都督,杜上化任秘书监。后秘书监改为秘书长,由赵戴文担任,杜上化专任总参议。1913年1月山西第一届省议会成立,杜上化被选为议长。
2012年11月25日 11点11分 5
level 12
墨小丸☞ 楼主
  1916年,阎锡山赶走省长孙发绪,在杜上化等议会多数参议员的支持下,兼任了山西省长。阎锡山掌握了山西军政大权后,排斥异己,独断专行,杜上化对此不满。阎锡山则对杜上化有了戒心,只给杜一个虚职,并进行限制、监视。杜上化身处逆境,加之身体状况不佳,于1918年冬以病休名义退出政界,辞官回乡,时年68岁。   杜上化为辛亥**曾做了不少工作。孙中山抵晋时曾与杜上化彻夜长谈,并说“杜子诚先生为尔山西一日不可少之人物”。魏德新、王锡三等**党人都受过杜上化的保护,阮尚贤多次来山西,与杜结成好友,经济上也曾得到过杜的援助。杜上化在这个时期曾写下《国民解》和《记女豪杰》两篇文章,反映出他的强烈的爱国思想,他呼吁国民“咬牙根,立定脚跟;具爱国之热心,学保国之能力,以修身立国民之本。”     杜上化回乡后自荐双峰寺学校当校长,决心为家乡培养人才。他讲新学,注意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后因身体不佳,到觉山寺养病。杜上化回乡后阎锡山仍多次派人密探其行踪,学生张合壁到觉山寺探望他,被密探抓至灵丘城西杀死。杜上化对自己保举阎锡山的做法深为悔恨,临终前对子孙及乡绅们口述了《警告全省百姓讨阎书》,列举了阎锡山十大罪状,并托人翻印成册,传布全省。   1922年6月18日,杜上化在上寨故居病故,享年72岁。阎锡山拨款为其树碑,义子张汉杰(大同镇守使)在大同为其召开了追悼会,大同、太原及全国各地代表和生前好友千余人参加了追悼会。
2012年11月25日 11点11分 6
level 12
墨小丸☞ 楼主

房光
1976年参加工作,历任石家田乡电影放映员,中共灵丘县委通讯组新闻干事,灵丘县城关镇副镇长、灵丘县文联副主席、大同市作协副主席、山西省文学院合同制作家。1987年开始发表作品。199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小说集《莜麦谣》,中短篇小说《大册凹》、《没看见有雁飞向南方的秋天》、《罗马峪》、《押车》、《亮山坡》、《三十三颗荞麦九十九道棱》、《老人过去是孩子》、《白雪》、《姑娘好像鸟一样》、《温堡格尔》、《黄昏欢乐的葵花》、《度过西瓜成熟的季节》、《笛声如水》、《父亲叫大树杈女儿叫豆豆》,《旋风》、《黄澄澄的谷穗就像是狼尾巴》、《山上放炮》、《王乡长打工》、《一沟柳树》、《思念马兰花》、《刘胜元一家的秋日》等。《莜麦谣》获山西文学优秀作品奖等。 [1]
2012年11月25日 11点11分 8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