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6
天教心愿与身违,转烛飘蓬一梦归――记李煜(《李后主与赵匡胤》) 在图书馆的书架前徘徊,林林总总,薄薄的《南唐二主词》夹在左右厚重的中,颇有些异样的感觉,其中属于李煜的只有三十几首的小令。就是这些许文字,浸透了他一生的喜乐悲欢,“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的帝王骄奢;“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的文人意趣;“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尤奏别离歌”的亡国之痛;“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泣血悲歌。“词中之帝”南面王,他做了怎样一个繁华凄凉的梦……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漫天飞雪,寒意浸透衣衫。执笔拨弦的手挡不住至高皇权的一纸召令,“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也不过是奢求。紧紧相握的手寸寸分离,心痛到麻木,再也无泪可流。无奈的转身,离别的步履艰难,想回头,可是回头又何益……不是第一次听到这曲《几多愁》,甚至还欢喜这个版本的略带明快,只是到了这一幕,才知道那压抑的绝望,就如同轿帘下,小周后犹带泪的强作欢颜。 四十年的繁华落尽,到头来待罪阶下,身不由己,性命危悬。故国只好梦里望,江山无限,独自莫凭栏。《虞美人》换来牵机药,七夕之夜的折磨,断送了他的文采章华,也结束了那生不如死的痛苦,“万古到头归一死,醉乡葬地有高原”,北邙山上,青草依依,他终于可以回江南了吗?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 船上管弦江面渌,满城飞絮滚轻尘。 忙杀看花人。” 初见从嘉是满目如春天般的明媚。南唐正盛,广阁台殿,玉树琼窗,不问政事的皇子将无限巧思凝聚笔端,捉住相请的侍从“这起笔方法是不是显得竹叶更有神韵啊”,眉眼里满是真诚的期盼。选秀女不知觉间成了品评画作,赏鉴墨任书海中遨游,间或还可以对母亲撒撒娇“母后,我还小”……不知愁滋味的年少时光啊,他最大的苦恼也不过是“生在帝王家,还是那么的不自由”。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 花满渚,鱼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负气离家,一叶轻舟渡江北,满怀着海阔天空、任我遨游的潇洒,唯一一次远离庙堂、得入江湖的自在,就在这一次,他遇到了赵匡胤――那个在日后的岁月里带给他无尽的压力与屈辱,而在内心深处却始终怀着深深敬佩的人。其实他们怀着同样的梦想,都不忍百姓受苦、祸及他人,赵匡胤为了达到最后的目的,可以不顾忌手段;而他却无论如何都要坚持自己的准则,结果哪怕失败。年轻的从嘉由衷的佩服那个身手不凡的游侠:同样的为民请命,开仓赈粮,赵大哥的方法更为有效。只是他们永远都不是一类人,哪怕可以有如果:赵匡胤随他回南唐,格格不入的理念也终将把他们推到对立的刀锋上。所以当鲜血从归德府太守的胸口绽开,满地的痛苦呻吟,不愿见杀戮的从嘉就此拜别。 山坡上,赵匡胤望着被众人护送而去的李六,悬着的心就此放下;数月后,在南唐再次看到他意气风发的走向自己的幸福,却也感慨“难怪他一身贵气不知人间诡诈”,只是六皇子的幸福却是他赵匡胤的不幸,从此之后,他们之间的会面再难心平气和。有时会想,倘若没有娥皇,他会不会逼李六成为自己的对手;倘若没有娥皇,他们是否还会口不择言、针锋相对、剑拔弩张?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 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花园偶遇,同奏一曲,从嘉的心从此被那个曼妙的身影占据,不是画上的笔法纸质,而是嫣然巧笑、顾盼神飞活生生的佳人。提亲的那段很有趣,不若一国之主君,却似寻常百姓家,钟后夸赞了一番娥皇,悄然推了一下从嘉“你表个态啊”,满足而腼腆的从嘉举杯相敬,从此定下这段姻缘,却不知背后埋藏了怎样的故事。 “从今日起,我李从嘉愿香灯翠屏长伴妆侧”,婚后的娥皇是幸福的吧,李璟以珍藏“烧槽琵琶”相赠,爱乐者梦寐以求的珍宝;与从嘉共同修订霓裳羽衣曲,善舞者难得一见的机遇。那个细腻温柔的皇子,对她的一颦一笑点滴在心,清晨“爱之花”带露晶莹,山远天高相思枫叶丹;“烂嚼红绒,笑向檀郎唾”闺房情趣,七夕之夜星辰满天,一点点的爱恋凝聚,不是豪情万丈,却是另一种风流。一个人为什么要困于过去的遗憾,而不抓住到手的幸福呢!夫妻合奏、琴瑟合鸣,这世上知音难求,真心难遇。赵匡胤是她的初恋,一生都难以忘的深情;可是十年恩爱,点滴尽在心头,人非草木,日久也会生情。
2007年05月12日 08点05分
1
level 6
赵匡胤没有杀他,“你既有情有义,朕又岂能刻薄寡恩”,可是李煜却受不起这份恩,生死由人的屈辱,只因是上邦的皇帝就可以站在道德的至高点上吗?“娥皇是我的妻子,我们的感情不容亵渎跟试探”,拂袖而去,第三次不欢而散的会面。 李煜的为人,最可称道的怕就是那份坦荡的真情,满怀赤子之心,待人一片真诚,也正因为如此吧,娥皇不肯背弃他;家敏护着他;窅娘感激他;花蕊出言维护他。潜入江南卧底的江正也为他所感化,从此诚心相对;南唐宫人也愿同他共赴国难,生死相随。然“虽仁爱足以感其移遗民,而卒不能保社稷”,江南还是亡在了他的手中。 “江南江北旧家乡,三十年来梦一场。 吴苑宫闱今冷落。广陵台殿已荒凉。 云笼远岫愁千片,雨打归舟泪万行。 兄弟四人三百口,不堪闲坐细思量。” 误杀良将、逼死忠臣,无论李煜怀着怎样的不愿,南唐还是在他的手中,一步步走向末路。坚守了经年,金陵城终是破了。 守护不了这个国家,那就为它陪葬,纷飞的火蝶吞噬着多年的心血,也将吞噬他的生命,可是为什么还是不可以?“您走了,宋军进城,这百姓靠谁做主,您这不是要驱我所有江南百姓,都落入大宋的豺狼之口吗?”“国主一向孝慈仁善,国主一向悲天悯人,连蝼蚁都不忍伤害,您又何忍在这最后关头,只求自己解脱,置亿万生灵于不顾”。紧握的双手缓缓放下,递降书、交国玺、礼数周全,让心慢慢麻木,不要痛。 临行前他长跪祠堂,多少恨,多少泪。那么多才多艺的一个人:工书,“笔意深婉”;善画,“尤工翎毛”,“墨竹清爽不凡”;知音律,“凡度曲莫非奇绝”;精鉴赏。当初,他因生奇貌,才华出众,为避兄长猜忌,以诗文自娱,远避朝纲。说起来是个聪明人呢,少了骨肉相残,可是命运却偏偏要他登上帝位,另一个悲剧。 他从此有了帝王的权位和威仪,却改变不了那温宛的性子:国事危,臣下欲与契丹结盟,他却还要替别人顾虑会不会引狼入室,“我们没有入主中原的野心,但契丹未必没有”;林仁肇欲夺回江北十四州,他却担心一起干戈,便祸及百姓……纵然是熟读《阃外春秋》又何用?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他要事事周全,便是一事无成。 仓皇辞庙,垂泪对宫娥;月华天净,只有空照秦淮。生亦何欢,死亦何哀…… 大殿之上,百官面前,他无惊无澜的叩下头去,“违命侯”吗?心已死,看破了也不过如此。何况他答应过娥皇,何况他还有家敏,还有那些生命系之于他的南唐臣民, “林花谢了春红, 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揖让月在手,动摇风满怀”,当年赵匡胤欣赏他的文采出众,今而却一个是开国之帝,一个是亡国之君。在偏殿,摒退了众人,这是他们最后一次对决,“你错杀良将林仁肇,是为不仁;你逼死忠臣潘佑,是为不智;答应朕要照顾娥皇却移情别恋,是为无情;怕死不敢来朝,逼朕大动干戈,这是无义”。是算总帐呢,可是却为何有色厉内荏的感觉:“不杀你就是让你苟活,让你尝尝国破家亡之痛”。南唐已亡,江南尽归其手,何苦还要如此咄咄逼人? “将来你以文治国,我以武统一天下。李六,你好好干,我期待着我们未来较量的日子……” “这正是朕所认识的李六,是个有头脑的人,……,可见他是个对手啊” “他(赵匡胤)这个人雄才大略,有勇有谋,我一直觉得他不是池中物……” 那些话犹在耳畔徘徊,他们却走到了这一步。明明是已心下暗伏,犹逞口舌之利;纵是毫不退让,当一人独坐,却再也止不住悲从中来,泪流满面。 花蕊夫人死后,赵匡胤带着陪他半生的娥皇画像孤身来找李煜,这时的他是有些羡慕李煜的吧,纵然失去了一切,李煜也还可以有词相伴;而他在至尊的宝座上,心却日渐荒芜。一直在想,他对李煜究竟怀着怎样复杂的感受:羡慕、嫉妒、仰其才二而恨其人,然而一切都过去了,因为娥皇,他们终于可以平静下来,为这一生最爱的女子,一起喝杯酒。
2007年05月12日 08点05分
6
level 6
不久,怀着北汉未灭的遗憾,留下“斧声烛影”的疑案,赵匡胤撒手尘寰。府门外,风萧瑟,李煜设案相祭,薄酒一杯为赵大哥送行。而没有了赵匡胤的庇护,李煜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为词而生,因词而亡,每当想到那个纷飞落雪中孤寂的身影,心总会一颤,到处寻找历史上有关他的痕迹,想要多了解这个人,却又不忍见那些残酷的文字:“酷好浮屠,崇塔庙,度僧尼,不可胜算”的后主;“专以爱民为急,蠲赋息役,以裕民力”的后主;“肉袒出降”“自言其贫”的后主;“凶问至江南,父老多有巷哭者”的后主……也许更喜欢的还是剧中的李煜,国事上多了几分尽力而不得的无奈,气质上多了几许不肯低头的风骨。 看他眉目如画,美满幸福;看他眉头渐皱,步履维艰;看他悲伤绝望,无力回天……不是冰冷冷的文字,却是活生生的真实。他爱娥皇,人生难得一知己;他恋家敏,笑颜拨得乌云开;他喜读书,工书画,知音律,词作流传千古;他厌政务,虽尽力治理国家,终力有不逮,国破家亡。他是个凡人,并非是传奇、故事,拉鸭子上架也能成就一番伟业。钟爱的,发挥的淋漓尽致;不喜的,只是平平常常。在祠堂,他失声痛哭,他真的很想做个好国主,真的很想对得起这片江山。可是却做不到,遇蛇惊魂未定,拔剑却难挥出,“得民心者得天下”,他终归只是个读书人。 他的一生是一个个难以解开的结。娥皇的死他悲痛欲绝,可移情别恋他总有责任;南唐亡于宋也许是个不可避免的命数,可他本有机会做的更好;历史给了他一个多少人梦寐以求的舞台,却被他演成一幕惨不忍睹的悲剧,无奈走上已经摇摇欲坠的龙椅,丧妻,丧子,亡国,人生总有诸多不如意,只是他总还没有放弃,“千古真情一钟隐,肯抛心力写词经”,从此那些便不只是他一个人的苦,一个人的痛,而是千百年来多少与他情相切、意相近者的共同感触,他的人生终还是以另一种方式大放异彩。 后记:起初是被这片子画面打动,慢慢看下来,才发现值得称道的地方很多:美轮美奂的布景,色色精美的服饰,搭配得宜的音乐,颇费心思的剪接。三角恋固然可恨,故事编的却算圆满,更由此喜欢上了李煜。那些诗词,或书写笔端,或画外吟娥,或做插曲穿插其中,和谐了意境,甚或推动着情节的发展,一种说不出的玄妙感觉。而李煜的一些台词也是诗一般的语言:“从今日起,我李从嘉愿香灯翠屏长伴妆侧,你我二人共享画眉之乐,直到白头”,“可以不登高凭栏,却无法不能瞥见暮春的愁惨,不论夜里或清晨,不想听,不想看,可是落花败叶的声音,不断的在你耳边回绕着”,一个很费了些心思的作品,实在难得。
2007年05月12日 08点05分
7
level 6
视频http://tv.mofile.com/U406CBEM
2007年05月12日 08点05分
13
level 6
谢谢灰色,我好喜欢!这几日正沉浸其中,不可自拔呢.
2007年05月12日 08点05分
18
level 6
呵呵,吧里的人几乎都知道我喜欢李煜的词!!!这点小事,何必言谢!!
2007年05月12日 08点05分
22
level 6
好久都没有登陆发贴了,看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情难自已,自(昭)剧后又一次深深动容!我也好喜欢李煜的词,片尾曲也是十几年来的最爱,灰色妹妹也是知音啊!
2007年05月12日 09点05分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