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8
百里月华
楼主
最近期中考,但是偶一向是越紧张的时期越放松,所以在大家都在灯下拼命复习的那几天,偶完成了两篇“随感”,牵上来遛一遛~随感•俗世 朋友很感慨地说自己很适合城市,所以必须得好好奋斗,以求留在这些灯红酒绿间。她说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了小椴。椴是一个浪漫主义者吧?他的文一向淡定脱俗,但又如他所说“大俗”。其实所谓脱俗,应该是回归到最原始,我们可以称之为“大俗”。那是一种阅过人世沉浮,尝尽世间情感的通达之俗。毕竟人活在这个世上,不可能免俗,当思透这些凡俗后,自自然然地接受了,融入到它们中去,并从中找到他人所找不到的乐趣时,就是大俗的脱俗。古说大隐隐于世,大概就是这个道理。――――――水银游过――――――椴在水库旁新建了一座小居,照片上灰扑扑的墙煞是俗气,纹理又那么单调,乍一看真是不养眼。但是再看上几秒,我突然又感觉它的美正是来自于这一份简单。再过上很多年,这灰砖格瓦,大概还是这么干净吧。灰色耐脏,简纹耐看。 其实我觉得椴是个适合城市的人,他的故事里的沉重与跳脱,深艳与明快,都来自于我们所在的这个地方。他能用最准确的字眼描述出城市所有的阴暗、残忍,也能用最感人的字眼描述出这些冷硬中的温暖,在那片狂啸冷漠的疆域中让人有了希望的寄托。如同长安古意中踏入绝杀的裴红棂母子遇上余果老的“请从绝处读侠气”,如同杯雪中在那乱世里骆、易二人的“共倒金荷家万里,难得樽前相属”。朝野动荡中,豪迈如余果老,孤绝如骆寒,挺傲如易敛,清华如萧如……于是冰冷的世道上,漠然的江湖里,有了这么激人的故事,它们宛如发生在我们眼前。 然而椴又好像不属于疲于奔命的城市。他的才华清澈得像是出于久不闻于人世的泓泉。他在水库边安置新居,毗邻大好风光。那一片湖泊,几乎让人以为骆寒就要乘他的驼儿从中跃出。那里是我们这些无缘见桃源的人想像中的桃源,脱俗得叫人眼红,也叫人感慨:也只有椴这样的人才合得上这片土地吧?难怪他会说住在这里,大好文章挥笔立就。――――――水银游过―――――― 朋友对自己适合城市的这个结论,来自于她在上海的一段行程。那是在一天晚上,她从一个窄窄的弄堂里穿过,四周静谧得吓人,也没有灯光。她就这么走着,突然眼前一亮,一片华丽铺展开来――那出口正对着东方明珠。那片属于繁华都市的闪烁的霓虹灯,让她激动得说不出话来。据她自己所说,后来她再也没有说过要住到深山老林里去之类的话。我只是安静地听她讲,没有应答。我还没有经历过她所经历的震撼,所以我不知道自己到底更喜欢俗世还是隐逸。其实二者的关系很紧密,我们需要城市的繁华来满足各种要求,同时也不断地需要世外的脱俗之气来净化心灵。人总是需要从不同的途径提升自我的。
2007年05月12日 06点05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