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历史扫盲贴
宋朝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8
mnok2100 楼主
唐代横弹琵琶的仕女
五代《韩熙载夜宴图》中横弹琵琶的女子
北宋墓葬壁画中横弹琵琶的女子
这是从唐到五代再到北宋的横弹琵琶的实物证据,从中可以从唐代到宋朝,琵琶的主流演奏方式都是横弹的,而不是以往认为的竖弹的。
过去之所以认为唐朝就发展出竖弹琵琶的演奏方式,完全是源于对白居易《琵琶行》那句“千呼万“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错误理解造成的。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作者的本意是,弹奏琵琶的女子出来时因为害羞,才竖起琵琶遮自己的脸。后人误以为那女子是竖着琵琶在弹奏,大错特错,实际上弹琵琶的女子出来时就已经停止弹奏,请注意到这句——“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是的,这句话极其重要,正说明了“犹抱琵琶半遮面”之时那位美女是没有在演奏的!
所以说后人断章取义,把 “犹抱琵琶半遮面”当做唐代有竖弹琵琶的演奏方式,是极其荒谬的。
唐朝后到五代,无论是西南前蜀王建墓上的演奏琵琶的石刻,还是东南《韩熙载夜宴图》中演奏琵琶的女子,无一例外,琵琶都是横弹的,与唐代一样是主流的演奏方式。
接着是宋朝,不少人说宋朝的琵琶是竖着演奏的,我不知道这种结论从何而来。要说是竖弹的,总不能空口无凭吧,拿出实证来。可惜迄今为止,我都没见有谁拿出宋代的雕塑啊壁画啊等等实证,来证明宋代琵琶是竖弹的。
倒是我从河南省一座北宋的墓葬里,看到壁画上画着横弹琵琶的演奏形式,即本贴的第三张图片。
所以,在宋代琵琶竖弹的实证未出现之前,我敢肯定宋代琵琶的演奏方式依然和唐朝五代一样,都是横弹的。
当然我也不排除宋代出现琵琶竖弹的演奏方式,但即使有,也不是主流的演奏方式。
此贴是给不懂琵琶历史的人扫盲的,如有遗漏和错误,请赐教。
2012年11月21日 13点11分 1
level 14
[鼓掌][你牛]
2012年11月21日 13点11分 2
level 13
我怎么看都觉得站着弹的两张图,受力有点不科学,不怕琵琶掉吗?、、
还有中间坐着弹的(夜宴图里的)大叉着腿不雅观,并上腿后估计又不好放琵琶
——纯属个人感觉
2012年11月21日 14点11分 3
level 8
刚还看到俩人在讨论这事
2012年11月21日 16点11分 4
level 8
mnok2100 楼主

回复刘林兮:第1张和第3张图画中的琵琶不会那么容易掉下来,因为那是演奏者用手腕处夹着音箱尾部,并向身体腹部挤压。
但是相比于《韩熙载夜宴图》画中坐着弹奏的琵琶,站立弹奏的琵琶会稍微向上倾斜,这样做可能是可以减轻琵琶的重量给手带来的负担。
但不管怎样,只要眼光稍好一点的,都不至于把第三张北宋壁画中的琵琶当成现在所谓的竖弹的北琶。
至于你认为坐着横弹琵琶不雅观,我倒没感觉。你之所以会觉得不大雅观,可能是因为长期习惯了竖弹琵琶的演奏方式,乍一看到横弹的演奏方式不习惯而已。
再者,宋代的琵琶之所以要横弹,就是因为横弹更能弹出宋代文人追求的那种“雅”的意境来。泉州南音保留了唐宋很多的曲牌名,成熟于宋代的泉州南音,似乎就是为演唱宋词而诞生的。
所以我的观感和你截然相反,有时我甚至觉得宋人追求那种“雅”的意境简直到了变态的地步。像泉州梨园戏,就是因为泉州南外宗正司的赵宋皇族人丁兴旺而兴盛起来,那种细腻到极致的表演风格,似乎只有宋代文人和那些皇族子弟才看得下去,普通老百姓倒更喜欢那种打打杀杀风风火火的风格。
2012年11月21日 17点11分 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