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综合战术分析
1.斗将与无双
在明初的战争中,有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那就斗将。说起斗将,估计诸位首先想到的就是《三国演义》。不过斗将之风绝非仅止于汉族军队,实际上蒙古人也是颇喜欢斗将的。单挑嘛,个人英雄主义的象征,胜了还能降低对方士气。
提到单挑,首先就必须提到明初诸将中的一位猛人——常遇春
怒气爆发常遇春
欧洲曾流传过一个说法,在中世纪,当你向一名法兰克人挑战时,不管形势多么不利于他,他都会应战。(好吧,这句话我纯属道听途说)如果说这句话代表着欧洲人的最高勇气,那么常遇春这类人就代表着天朝人的最高勇气。




以上摘自《鸿猷录》
如果你觉得这段描述还不足以说明什么,那么下面这段《明实录》的记载绝对可以让你大跌眼睛。




以上出自《明实录》和《鸿猷录》
单骑突阵,是不是很像《三国演义》?其实《三国演义》这部小说成书于元末明初,其中描写的战阵本来就深受明初战争的影响。类似的无双记录,绝不止常遇春这一处。


这是两场关于傅友德的战役。不仅表现了当时战争中颇为流行的斗将,同时还表现了明军以突击为主要作战手段的特点。


指挥于光持矛横冲元军侧翼,不过是一个人······


一次对西南夷用兵的记录,貌似是组团斗将。顺带一提,槊是将领兵器,一般持槊的最少也是军官级别的。




某小将简直威武得好似小霸王再世。


傅友德的另一次无双战记,率领数十人冲却王保保上万骑兵
这里的万骑突至,傅友德领数十人冲却之。虽然《鸿猷录》和《皇明通纪》均有收录,但可信度本人表示存疑。主要是因为古代没有能力组织万名骑兵的集体冲击,这是古代通讯条件决定的。傅友德此次有可能是在前哨战中击退了敌人后,元军主动后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