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1
      
	  情绪与错觉
	  
	  楼主
	  
	
	
	  人格缺陷来自于孔子的道德与柏拉图一样建立在选择性的制度上.甚至可以说,孔子是在维护自己四体不勤的生存方式的逻辑惯性里建立了投靠社会权势的社会道德.
我们知道孔子为维护自己的生存方式宁可当流氓,直到以后被权势接受.因此这个儿子并没有违背先师道德.
在孔子的道德里是有天地君亲的排列顺序的. 何谓克己复礼?跟在老父的身后就是生动的体现.
在这里我不妨简单的把自己对老子的道德领会说一下,就是不同社会空间坐标的各自生存表达.
在这样的道德观念里,这个儿子的做法无可厚非,也同时暴露出这个儿子的人格缺陷.连累了他的城里老婆被人戳脊梁.
在我们的认识里不要随意的否定关联客观,尤其在当今心理问题日见突出普遍的社会环境下,我们不能为自己的前置结论找下家.
儿子没有问题,拒绝了老子进门但并非视若路人,那就是城里老婆的问题了.但是儿子的心理或者家族的心理就没有问题了吗?
是不是这种家族的心理让这个儿子跳出农门的呢?同样的心理也是会在不同的范畴表现出积极或消极的意义.这个老子教了儿子发奋,却没有教儿子沾光,或者沾光需要牺牲,因此自己也就沾不到光了.
到大城市里有吃有喝有人接待已经是沾光了.我们不能沾光线不能射到的地方.
	
	2012年11月20日 08点11分
	1
	
      我们知道孔子为维护自己的生存方式宁可当流氓,直到以后被权势接受.因此这个儿子并没有违背先师道德.
在孔子的道德里是有天地君亲的排列顺序的. 何谓克己复礼?跟在老父的身后就是生动的体现.
在这里我不妨简单的把自己对老子的道德领会说一下,就是不同社会空间坐标的各自生存表达.
在这样的道德观念里,这个儿子的做法无可厚非,也同时暴露出这个儿子的人格缺陷.连累了他的城里老婆被人戳脊梁.
在我们的认识里不要随意的否定关联客观,尤其在当今心理问题日见突出普遍的社会环境下,我们不能为自己的前置结论找下家.
儿子没有问题,拒绝了老子进门但并非视若路人,那就是城里老婆的问题了.但是儿子的心理或者家族的心理就没有问题了吗?
是不是这种家族的心理让这个儿子跳出农门的呢?同样的心理也是会在不同的范畴表现出积极或消极的意义.这个老子教了儿子发奋,却没有教儿子沾光,或者沾光需要牺牲,因此自己也就沾不到光了.
到大城市里有吃有喝有人接待已经是沾光了.我们不能沾光线不能射到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