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1
男,40,两个月前出现心悸,全身时有颤抖,晚上失眠,饮食尚好,喝水1000毫升左右。脉缓尚属有力。开始以归脾汤治疗,有些效果。一周前因事郁闷,晚上睡到一点过钟,“突然心惊肉跳,心慌欲死,马上坐起来,头部如惊涛骇浪撞击一般,一波接一波!”此时关脉较旺。
2012年11月19日 06点11分
1
level 11
东楚老先生以病名来分析:
东楚龙野虎
此病属于中医的惊悸病,是心悸病的一种,病人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至不能自主。常与失眠,健忘,眩晕,耳鸣同时出现。
惊悸有多种证型,如心虚胆祛,心血不足,阴虚火旺,心阳不振,水饮凌心,心血瘀阻等。楼主上资料尚少,不足定论。但发作时,可以用安神定志丸加琥珀,磁石,朱砂等治之。可以镇惊定志,养心安神。
2012年11月21日 07点11分
4
老先生功力深厚,所论皆有规矩,而且为发作时开具处方,足见其仁。
2012年11月21日 07点11分
回复 岐黄钓手 :安神定志丸:远志6克,石菖蒲5克,茯神15,茯苓15克,朱砂2克(冲服),龙齿25克(先煎),党参9克。次方虽说治标,但也不失为临时之计。
2012年11月21日 08点11分
level 11
yywyyw182011 先生的看法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心之问题。
1点多,少阳之气欲升之时,因事郁结,肝胆之气该升而不得升。木气直扰心神。心肝血虚,心神失养。
用柴胡舒肝汤+补心丹+山萸肉+龙牡。
2012年11月21日 07点11分
5
此位仁兄分析紧扣病理,虽然惜言如金,但是已经让我们领略了另外的风光。
2012年11月21日 08点11分
level 11
皇亚陈先生的看法: 备好苏子降气汤,症发服之,l次l付量日l一2次。平时无大症状服逍遥散下佐金丸,服1个月。最后服八珍丸每次l,5丸日2次空心,用下汤送服,丨日用量丨穿山甲3g捣未,礞石25g,磁石25g,2石先煮半小时可连用5天,龟胶3g捣末,山萸5g,伏神5g,莲肉3g,姜半夏3g,茜草5g,北五味子5g蒸20分钟丶不蒸3g,温水泡半小时,煎出2杯用。
2012年11月21日 08点11分
6
我的回复岐黄钓手: 皇先生能不能先说一下辩证,再谈治法和方药。
2012年11月21日 08点11分
先生的回复:皇亚陈: 五行机制或七情至,气动至极,必降以息之气之极因,无非从其土木之由逍遥丶佐金也。八珍适用暴症之虚。其他众药无非是怯痰浊,补中引下,强心益肝,败火热之义。
2012年11月21日 08点11分
我的回复:先生所论神妙!气从肝脾而升,肺胃而降。所以升之不升者,升肝脾!降之不降者,降肺胃!
2012年11月21日 08点11分
level 11
虽然有各种不同的治法,但是有一条“重镇潜阳”大家都使用了,说明这个病“重镇潜阳”是根本的一条。
2012年11月21日 08点11分
7
level 7
第一眼看我也觉得是血虚生风心血亏虚,用荆防四物汤加枣仁远志茯神。可是既然有后来之变化我想还是有原因的,东楚老先生说的很对惊悸有很多种原因,但此病说白了就是阳上去了而阴没上去也就是阳生而阴不随之长或是阴阳之一过弱阴阳难以互根。火神派认为是阳虚而致使阳气上浮或者关格如此的话脉该长而复溢,或者脉浮取有力沉取不足,此时用药敛阳温阳。当然阴虚的话阴不敛阳,阴气不能随阳而长也一样会有类似火神派的的上述病机〔也就是类似关格的病机问题未必一定是阳虚〕要知道阴阳互根。阴虚不敛阳的话脉当浮取有力沉取也有力只是沉取力减但不弱。此时用药补阴敛阳。以上两种情况阳虚外越,发展到最后为关格阳气尽出而死脉像复溢当扶阳敛阳略微滋润,阴虚不敛阳发展到最后则阴阳俱虚而虚劳,脉像浮而微,稍用力则无。当滋阴为主,略敛阳扶阳〔以上两者兼可辅助调和阴阳的药〕,以上为阴阳难互跟。还有阳生而阴不长,第一是阴虚而不长和阴虚不敛阳虽有相似但治法不同,虽都是补阴但虚而不敛阳宜敛阳,生而不长则宜疏肝扶脾。脉像为偏空涩细。寸多浮。还有一种因为肝郁脾弱而使阴不能长法当疏肝健脾调和阴阳,脉像上弱下强。以上是大体阴阳辩证思路。
2012年11月22日 04点11分
8
level 7
若详细辩到五脏六腑气血经络则需要更多信息,此病我认为滋阴的药为君用量占四成,疏肝健脾的要为臣用量占三成、敛阳安神的药为使用量占二成、温阳的药为佐用量占一成:熟地30、元参15、芋肉15、柴胡10、赤芍10、白芍10、山药20、茯神20、炙甘草15、龟板20、肉桂15、远志15
2012年11月22日 04点11分
9
很有长进,功夫不负苦心人,继续努力!
2012年11月22日 05点11分
level 7
脉缓尚有力,饮食尚好,脾不虚也。 心悸,全身时有颤抖,失眠,心阴虚而不敛阳也。
因事郁闷, 一点过钟(子胆丑肝),木气旺,肝气不舒而欲传之脾土,而脾不虚则不受其邪,故 关脉较旺。 脾随肝升,胆不随胃降。邪气不下而上冲也。
诸逆冲上,皆属于火。(所谓 气有余便为火)
火生于木,内生为子火,子可养而不可害。
治宜 养心阴而安神,和中气而降逆。
2012年12月01日 06点12分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