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4
whiskys
楼主


:
现代琴学论纲


论文作者
乔建中


现代
琴学
重建
论文来源
(天籁)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在中国传统音乐研究领域,琴学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绵延未绝、内容丰富而又地位特殊的门类。说它历史悠久,是指自从三千年前有了琴这件乐器,有关琴的创作、表演、传承、审美及社会功用等记载就随之出现了,这正是渊源流长的中国琴学的滥觞;说它绵延未绝,是指它同中国的文化传统一样,从其萌发直到
20
世纪,它从来没有中断过。如此漫长的历史和顽强的艺术生命力,在世界乐器历史上也是罕见的;说它内容丰富是指它独立地建构了一个包括曲(琴曲)、调(琴调)、律(琴律)、形(琴制)、谱(琴谱)、韵(风骨)等博大精深的音乐文化世界;说它地位特殊,是指这件乐器从制作、造型、结构到表演传承、音乐语言及审美趣味等等都集中体现了中国音乐乃至中国文化的形态特征、创造理念和人文精神。於是,在历代封建统治者和文人雅士的特殊关照之下,作为中国传统乐学的一个特殊领域——传统琴学,便围绕着古琴这件乐器而形成并日益丰富起来。本题论及的范围,主要是
20
世纪后半叶中国大陆的琴学研究,故以“现代”二字限定。
一、琴学一词,可以作广义与狭义两种理解。狭义者,既可以用黄翔鹏先生(
1927
—
1997
)曾经常提到的研究任何乐器、乐种必不少的“器、谱、律、调”等四大要素(他所列的次序是:律、调、谱、器)解释(注:—黄翔鹏:《传统乐种呼唤着研究工作》,见《中国人的音乐和音乐学》第
27
页,山东文艺出版社,
1997
。);也可以用查阜西先生(
1895
—
1976
)下面这段纲领性的论述作标准答案,他说:琴学包括以下各方面,琴的制造,弦的制造,音律构成和应用的知识,谱的记写和谱法的创作改良,演奏的规范和技巧,作曲的方法和技巧,均(调)调(弦法)音(调式)的辨别和运用;旋律美感的认识和辨别,在无歌词的琴曲中,显现事物的方法,意思的表达,感染的效果……。(注:查阜西:《古琴音乐的发展》,见《查阜西琴学文萃》
502
页,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1995
。)广义者,大体包含琴制(形制与制作)、琴弦、琴谱、琴人、琴曲、琴歌、琴史、琴论(从演奏技法到美学理论)、琴社、琴派等十个论域。狭义偏于乐器、乐律、乐学内容;广义则除了涵盖狭义的所有内容外,又延伸出有关人文、历史、社会的诸多事项。也即查阜西先生在《漫谈古琴》、《古琴音乐的发展》、《琴学及其美学》三文中所言论的主要范围。至于“琴学”概念的正式出现,大约在十七世纪。查先生说:在漫长的岁月里,文人琴家与民间琴家交流协作,对于古琴的制作、制谱、记谱、表演、欣赏各方面作了不少发展工作。并“早已形成了一种体系”。到十七世纪间,它就被称为“琴学”了(注:查阜西:《古琴音乐的发展》,见《查阜西琴学文萃》
501
页,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19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