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1
香港110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著707万人。他们顶著世界最密集的天际线,也承受著世界最沉重的房价负担。德国摄影师Michael Wolf在香港拍摄完成了“建筑密度”和“100X100”(100个居住在100平方尺公屋的家庭)两组作品。
作品展示了香港住房的里外两面,和风光背后的另一面。
摄影师/Michael Wolf 编辑/费天 图片提供/M97上海当代摄影艺术画廊
2012年09月12日 06点09分
2
天际线的应是说是最高吧
2012年09月12日 14点09分
回复 piaoenbin :这个我就不那么同意了,香港做为国际大都市,应该有包容的能力。不能什么事情都望一个方向推
2012年09月20日 09点09分
回复 piaoenbin :人多没办法,不过大陆在改革户籍制度。但这个不能成为一个闭关的理由。如果闭关,那香港绝对不可能成为今天一个国际大都市。相反应该更加开放,只不过有些时候成长要付出一些代价。肯定会淘汰一些人,穷人是永远是发展最先付出代价的群体。
2012年09月20日 09点09分
回复 piaoenbin :其实我很想问下,香港人的定义是什么?居住在香港的人?祖祖辈辈在香港生活的香港人? 其实你这个问题以前广州也有过争论,经常爆发出本地人和外地人的争论。但是无论你怎么争论都好社会发展都在不停的变化,外地人给香港带来一些问题,但是也不能否认外地人给香港带来更多的繁荣。
2012年09月20日 10点09分
level 10
其实最旧式那种七层公屋, 我小时候住过, 跟现在新式公屋分别很大.
旧式公屋厕所澡室公用, 空间少, 而且只有一面窗. 要拿胶筒去公用地点拿水. 厨房在走廊, 人人都可以见到你在弄甚麼晚餐. 不过, 那时候家家户户都整天打开门, 家庭主妇们也常在做菜时聊天, 邻居关系很好的. 我外婆常跟邻居们交换餸菜, 其中几个较熟的邻居更会交换门匙, 就算大家忘记拿门匙出街, 也不用怕回不了家的.
新试公屋较注重私穏, 独立厨厕不再需要跟其他人共用, 而且窗也较多, 室内较光猛, 无需再整天打开大门. 不过呢, 可能住了二十年, 还是只知对面那家姓甚麼, 邻居关系疏远了很多很多.
2012年09月12日 07点09分
23
祖辈住湾仔,也常说怀念以前“成条街都系识既”,“日日落楼下铺面同街坊打麻将!”。社会进步,生活条件改善,但有得亦有失。
2012年09月12日 08点09分
level 1
这些图跟朝鲜报纸发表美国夏威夷女人没穿外衣日光浴的照片一样,朝鲜人说美国人惨到连衣服都没得穿。
2012年09月12日 08点09分
24
香港有李+X,亦有穷人,穷人的生活也是香港一部分。
2012年09月12日 08点09分
回复 我权天授 :至少图片目测比国内穷人好得多。
2012年09月12日 08点09分
住公屋的已经是比较幸福的了
2012年09月12日 11点09分
回复 如没有你 :是啊,美国的穷人比李+X还富有,不知道是不是被美国洗脑了的孩子
2012年09月15日 09点0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