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心理咨询与精神病性症状初筛
心理学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1
mypsychology 楼主

网络心理咨询以其隐秘性、零/低费用、便捷性等优势成为心理困扰者最常选择的寻求心理帮助的方式。然而,且不论提供咨询服务者的专业性如何,单凭网络心理咨询本身特性就存在着诸多弊端,其中最主要的恐怕要算是咨询见不到求助者的面。而面询作为临床心理工作最核心的内容,如果或缺将会对评估与诊断带来严重负面影响。
专业的心理咨询与治疗不仅在面询的过程中需要收集来访者相关的信息,而且同时也需要对来访者进行心理状况的评估,比如表情与行为的适宜性、思想过程及语言特性、情绪与情感表达、智力功能以及感知觉机制等等,作为精神病性问题及诊断的依据。而这些要素很难通过网络咨询来获取,尤其是非语音方式的咨询。此外,专业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是系统化的心理干预,即使是短程心理治疗针对一般心理障碍通常也要在5次或8次以上,以每次1小时为标准。绝不是简单回帖就可以解决心理困惑的。这也是为什么作为一名一线的心理工作者,我始终不开心理咨询帖的原因。
然而,即使是回帖式的心理咨询也并非一无是处,它可以帮助求助者进行问题的初步评估与分析。至于专业的心理咨询与治疗部分还需要更多的互动以及学术界对针对不同心理问题模式化的流程研究与软件开发,网络咨询才真正有可能提供专业性心理服务。
专业人士清楚,做心理咨询首先要排除躯体疾病及精神病性问题。从主流学术角度,精神病性障碍在发病期间不适于做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尽管前沿研究已证实心理治疗可以减少甚至消除妄想、幻听等精神病性症状)。试想,你在网络一端对着一位精神分裂的人大肆安慰与误导除了能帮助他贻误病情,还能起到什么作用?
事实上,在本吧我已见到数次询问者所述症状为精神病性症状或与之相似,而回答者却以宽慰、鼓励、误导等方式来回应。当然,广大吧友并不是专业人士,出于爱心我们为他人答疑。但您的回答也应是审慎,并应对求助者具有责任感。很多时侯,在网络上如果我们发现求助者的一些明显精神病性问题,建议其及时就医无疑向他/她提供了有效的帮助。
我将在本篇简单介绍一些明显的精神病性症状(当然不可能尽述)作为您帮助吧内求助者进行初步精神症状筛查的参考,以便建议他们及时寻求专业精神科的帮助。
l
思维鸣响、思维回响—— 能听到自己的所想; 想到什么,就能听到一个自己所想内容的声音,即幻听内容为所想之事。比如想到去上学,就会听到一个包含上学的声音。除思维鸣响外,还有评论性幻听、命令性幻听、争论性幻听。
l
幻听——简言之,听到根本不存在的声音; 精神病性问题多表现为听到一些别人都听不到的声音; 较频繁而持续
l
内心被洞悉感、读心症——感到自己的思想在不告诉别人的情况下被他人知道了,常伴有焦虑、恐惧与不安全感。比如,一次我遇到一位患者,问我:“你能知道我现在想什么吗?”起初我以为是心理学爱好者,喜欢读心术之类的东东。后来他告诉我认为自己一切的思想、具体想法内容都会被他人尽竭读出、知晓(自己不说的情况下),自己感到极度恐惧
l
涉及躯体、四肢运动、特殊思维、行动或感觉被影响、被控制或被动妄想
l
与文化不相称且根本不可能的其他类型持续性妄想,如具有超能力,例如妄想自己可以控制世界; 或有能力与外星人进行沟通
l
伴有转瞬即逝的或未充分形成的无明显情感内容的妄想、或伴有持久的超价观念,或持续的任何感官的幻觉。所谓超价观念是说具有一定现实基础,但因强烈感情色彩有被夸大的成分,坚定持有此错误意识。
l
思潮断裂或无关的插入语,导致言语不连贯或词语新作
l
紧张性行为,如兴奋、摆姿势、或蜡样屈曲、违拗、缄默及木僵
l
阴性症状——显著情感淡漠、言语贫乏、情感反应迟钝或不协调,常导致社会退缩及社会功能下降,并非由抑郁症等所致

2012年09月06日 16点09分 1
level 11
mypsychology 楼主
写的不好,困了。有时间再修改下,希望能给大家作为初步评估筛查的参考。
2012年09月06日 17点09分 2
level 10
吧主,你让我想起了一个人。他的名叫zhttty。
2012年09月06日 17点09分 3
level 13
好贴当然要顶
2012年09月06日 17点09分 4
level 5
谢吧主
2012年09月07日 15点09分 6
level 13
多学习交流助人助己
2012年09月07日 16点09分 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