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1
线条和色彩都是构成画面的基本要素,也是画家传递情感的媒介。一条水平线容易使人联想到笔直平静的大道,而一条波浪线则容易使人联想到水的流动或飘动的丝线(如布里奇特·赖利的《降落》)。线在中西绘画中的运用颇为常见,中国的线描及西方素描都运用线条来传达感受。“画圣”吴道子的线条有“吴带当风”之称,又如敦煌壁画中的飞天,通过线条的不同变化产生运动感。人们在评判和欣赏一件艺术品时,甚至倾向于把作品中那些清晰可见的素描笔触,也看作是艺术形式中的一个合法成分。在伦勃朗的速写中可以看到,有时只用寥寥几笔就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他靠手腕和胳膊灵活自由的运动创造流畅的和富有生命力的线条,通过线条的粗细、强弱、浓淡、缓急、疏密加强运动感。布维在讨论日本绘画时说:“日本绘画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它的笔划中所蕴涵的力量,这在技术上被称为‘笔力’或‘笔势’,当日本画家们再现某种象征力量的物体时——如悬崖峭壁,猛兽的嘴或爪子,老虎的爪子或树的树干部分——就要在运笔之前首先唤起一种力量的感受。在真正地运笔时,这种遍及全身的力量就顺着他的胳膊和手指传入画笔,并随之输送到所画的事物之中”。这也正是画面产生运动感的原因之一。
不同的色彩也给人不同的感受,在绘画中可以利用色彩的明度、纯度、色相和冷暖对比造成前进或后退的感觉,从而被画家们用来加强画面的运动感。印象派以前的画家们用色比较客观,而从印象派开始画家们则凭“印象”“感觉”来作画,用色主观大胆。莫奈、凡高以及“野兽派”画家马蒂斯、德朗,抽象主义大师康定斯基、蒙德里安等,都将自己的感受在画面上表达的淋漓尽致。如马蒂斯《带帽的女人》有着自我创造的色彩,并列了不相干的颜色以强调对比效果,笔触井然,豪放洒脱,令人感到热情又光彩耀眼却不虚华无实。他在学习印象派后评价说:“印象派画家莫奈,尤其是西斯莱的作品都具有微妙的颤动的感觉”。而这种颤动感正是由画面色彩的变化及强烈的对比造成的。
2012年09月06日 11点09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