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普洱茶不一定是越陈越香、越陈越好
普洱茶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1
说明,网络转载。有任何出入与本人无关,仅供大家参考
杭海路:早就想与你对话,并就有些问题当面请教。因为我个人认为,第一,关于普洱茶的许多科学方面的问题,你的意见是最具权威性的,因为你是“云南普洱茶化学成分及质量标准的研究”项目的首席科学家,你有实验室和实验报告以及报告中的大量数据,同时你还在进行着新的项目研究。第二,你的一些观点和说法是非常独特的,比如,普洱茶并不是越陈越香,越陈越好等等。因为这种意见与主流理论背道而驰,说出来是要得罪人的,这不仅需要充分的科学依据,还要有胆略。
我要请教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普洱茶不一定是越陈越香,越陈越好?
周红杰:我认为,任何一种普洱茶的品质都有一个最佳时期,不是越长越好。在这个时期以前,它的品质呈上升趋势,达到高峰以后,它的品质就会逐渐下降。而且,越陈越香的前提是自然缓慢发酵的普洱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生茶。它经过几十年的缓慢陈化而有了独特的品质。这类茶在市场上是非常少的,可作为文物收藏。但这类茶的最佳贮放期应在10-20年,再长它的品质就逐步下降了。这种茶喝年代是可以的,但要喝保健和养生,只怕是不可以的。

2012年08月19日 14点08分 1
level 11
杭海路:我听说,有人对存放了70年以上的普洱茶进行了生物品质分析,其状况与朽木没有两样,怎么会有利于健康呢?可见普洱茶越陈越香,越陈越好的理论和说法是根本站不住脚的,这完全是一种误导,缺乏科学依据。另外恐怕是商业利益的驱使。
周红杰:在众多的普洱茶消费者中,有一些“考据”派。他们对茶的爱好如同收藏古瓷品,在某种意义上倡导引领着普洱茶的消费。而更有极端者,喝普洱茶只论年代,似乎越久越好,甚至要喝那种有“霉霜”的茶。这种认识和做法,显然是偏面和错误的。
2012年08月19日 14点08分 2
level 11
杭海路:我完全同意你的意见。不过,我还认为普洱茶中蕴含着许多哲理:比如,云南普洱茶品性温和,既不像绿茶那样清寒,又不似红茶浓烈,适合各个年龄段、各种体质、各个地域的人们在各个季节饮用等特点,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 中庸”之道以及“合和”文化。
再比如,普洱茶韵味绵长,耐泡,耐贮存,且在一定的时间内越陈越香等特点,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做人和交友之道。难怪有人说,普洱茶是茶中至尊,茶中之人儒!
周教授,我最后想请教的问题是如何选购和品赏普洱茶。
周红杰:选购普洱茶,正确识别普洱茶的品质是极其主要的。要从原料、加工工艺、贮放环境条件三个方面综合去看。好的原料、精湛的加工工艺和科学的贮放方法制成的普洱茶,最能反映出普洱茶的陈韵。在选购时完全是通过感觉器官(视觉、味觉、嗅觉、触觉)对茶叶的外形、内质来作出客观的判断。即通过品尝、眼看、鼻闻、手摸来直接鉴别茶叶的质量高低,包括形状、规格和色、香、味、形来综合评判普洱茶。比如紧压茶,外观要整齐、干净、光泽自然、油润,里茶和外茶要一致。简单的方法还可以通过冲泡来试,只要掌据六个字:多量(5克左右)、长时(5分钟) 、高温(滚汤的开水)。而且只要醒茶一次就喝。如果这样泡出来的茶红、浓、明、亮,味正,没有怪味,就可以购买。再往细里说,那就是我总结的十字要诀:甘、滑、醇、和、顺、柔、活、厚、粘、稠。如果品饮的普洱茶具备这些特点,那就是好茶;反之,如果品饮中有麻、叮、判、刮、酸、苦、涩、燥、干、杂、怪、异、霉、辛、飘(浮)等特点,均为不好的普洱茶。
上面说到的十字要决,看似简单,但要真正领悟它,没有茶道高人的指点和大量好茶的浸润,以及自己的用心体验,只怕在短时期内很难得其要领。目前,在市场上流行只看包装,或只看外观,或只讲来源,没有科学的态度,不注重真正意义上的好普洱茶必须具备的特征、特性、人云亦云,这是很难买到、也很难喝到好普洱茶的。

2012年08月19日 14点08分 6
level 11
杭海路:你常说:“喝普洱茶是品茶中的最高境界!”现在在精英人群中,喝普洱、品普洱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但有一点我不明白,为什么喝普洱就是品茶的最高境界,而喝其他茶就不如喝普洱境界高呢?
2012年08月19日 14点08分 7
level 11

周红杰:这大概要以这么几个方面去考虑:第一是悠远的历史;第二是博大精深的内涵;第三是独特的品质和功效。此之广博、深厚,有如此之丰富。
2012年08月19日 14点08分 9
度娘太缺德了,我有一部分没传上来。关于最高境界的三点。
2012年08月19日 14点08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