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
fanwenyaq
楼主
一 全面了解中外科幻艺术史。 这里既包括了解科幻艺术的历史,又要把握它的最新动向。既要了解科幻文学,也要了解科幻影视、科幻美术等姐妹艺术。必须作到对科幻艺术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如数家珍。这是专业科幻作家的最基本的知识要求。只有熟悉前辈的艺术成就,才能做到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至少保证你的创作起点不至于太低。偶而读了一两篇科幻作品就开始“照猫画虎”,这样的作者虽然勇气可嘉,但终究难成大气。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所谓的新人新作,实际上仍是在重复前人的创作,这里面很大程度上是新作者阅读面不够所至。 笔者参加过一些科幻作者参加的座谈会。经常会看到不同论点激烈交锋的情况。但辨论双方却很少举出科幻作品或科幻作者的实例作为论据。笔者曾建议,大家在辩论时,一定要提出具体作者和具体作品,以免空对空,结果便冷了场。后来笔者才了解到,这个建议之所以得不到采纳,是因为相当一部分青年科幻作者,甚至不少科幻编辑,都很少读过被公认为世界科幻经典的那些作品。 从三流作家的作品中是不可能发现一种文学样式的精华和规律的。新生代作者中的很多人都有同样的经历:偶然间看过一两本科幻杂志,然后说,这就是科幻小说吗?水平不高呀,我也能写!于是便杀入“科幻作者”的行列中来,并且确实能发表作品,甚至小有名气。当然,有这样的开端并不说明问题,问题是如果你进入了一个新领域,就一定要深入钻研下去。九十年代有代表性的科幻作者中,王晋康和赵海虹都是在这种误打误撞的情况下进入科幻阵营的,但他们能够在以后的时间里,边创作边学习,不断加深自己对科幻文学的了解,这是他们最后成功的保证。 二 有相当于高中以上水平的扎实的基础科学知识 要使读者感受到作品内涵的丰富,作者的知识面必须包容读者的知识面。那么,中国科幻读者的平均知识面大概是在什么水平上呢?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中,高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最后一站。一个人进入大学接受专业教育,或从事专业性社会劳动,他可能“术业有专攻”,但在自己的专业之外,他对其它领域知识的了解,也就在高中水平。所以,科幻作者有高中水平的基础科学知识,能保证他的知识面不低于绝大部分读者的知识面。 另一方面,科幻作品中的科学知识一般比较浅显,基本上就是高中课程的水平。作者有高中水平的基础知识,也可保证他不至于在作品中出现知识上的低级错误。从学历上看,倪匡的知识水平就不足,所以经常犯一些很可笑的知识错误,比如土星有固体表面,某金属熔点在八千度以上,等等。知识性错误谁也免不了,但不要在已经成为常识的科学内容上犯错误。
2007年03月09日 07点03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