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黍离》本来写大臣路过镐京废墟,亡国之痛不能自禁。但是他不直接写,而是说看见着茂盛的麦苗长在镐京废墟上,我就伤心不能自持,走路都踉踉跄跄,好像喝醉了一样。了解我的人知道我为何悲伤,不了解我的人只会奇怪我荣华富贵又有何求呢?“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2012年08月17日 12点08分
回复 陈皓0410 :最后呼天问道“悠悠苍天!此何人哉?”问是谁造成了这样的结果,终究既没有写出自己为何伤心,也没有直接指出周幽王误国。这就叫含蓄蕴藉。要说的意思得含着。
2012年08月17日 12点08分
回复 陈皓0410 :所以中国诗歌从此形成的传统就是“言有尽而意无穷”,“意在言外”。容量大而且有朦胧美。
2012年08月17日 12点0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