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中国的气节,让我们向先烈学习!
炎黄子孙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0
一楼祭国旗
2012年08月12日 14点08分 1
level 10
楼上是文天祥的《正气歌》,弘扬中华之正气,其中提到一系列先贤,下面介绍一下这些能体现中华气节的人们!
2012年08月12日 14点08分 3
level 10
一、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文天祥在《正气歌》里,将“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作为天地间正气的表现之一。这是两则古代史官故事,都高扬了一种誓死捍卫史官直书实录传统的精神。齐太史的故事,见之于《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说的是,齐国的大臣崔抒弑其君齐庄公,齐太史乃秉笔直书:“崔抒弑其君。”崔抒就杀了齐太史。“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舍之。南史氏闻太史尽死,执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我们今天看这则故事,仍然不免有一种热血沸腾的感觉,为了维护记史的直书实录传统,齐国的太史们一个接一个地视死如归,这是用鲜血换得的史书上的真话,以及伟大的直书实录的史学传统!
“董狐笔”的故事是说,晋灵公是个昏君,而晋国正卿(宰相)赵盾是个正直的大臣,经常谏劝晋灵公。晋灵公嫌赵盾碍手碍脚,派刺客去暗杀赵盾。赵盾只得出走,不过在尚未逃出境外时,赵盾的族人赵穿便起兵杀了晋灵公。晋太史董狐便在史书上写道:“赵盾弑其君”,并且“示之于朝”。赵盾对董狐说:“我并未弑君。”董狐说:“你是正卿,逃亡没有出境,国君被杀了,你回来后又并未法办弑君的人,当然就等于是你弑君了。”赵盾毫无办法,只好叹口气,听任董狐写自己弑君了。后来孔子称董狐为“良史”;同时,孔子也认为,赵盾不干涉史官秉笔直书的权力,也是“良大夫”。这个故事记载于《左传·宣公二年》。董狐不畏权势、坚持直书实录的史笔传统,自古以来,是史家以及一切士人的榜样。

2012年08月12日 14点08分 4
level 10
二、在秦张良椎
张良早年曾在淮阳学习礼仪制度,秦灭韩国之后,张良散万金家财、东行淮阳见故人沧海君,得到一名大力士做刺客,并让铁匠打造一柄重达三百二十斤的铁椎,伺机刺杀秦始皇。不久,秦始皇东出巡游,张良与刺客狙击秦始皇于博浪沙中。出于安全的考虑,秦始皇每次出巡所乘坐的车辆有五辆之多(史称五色安车),张良与刺客挥击铁椎砸烂了副车,即迷惑外人的“替身”车辆而令秦始皇逃过一劫。秦始皇大怒,诏令天下紧急搜寻刺客,张良不得已而暂时隐匿在下邳一带。唐胡曾《博浪沙》诗云:“嬴政鲸吞六合秋,削平天下虏诸侯。山东不是无公子,何事张良独报仇。”山东六国均被秦始皇所灭,为何他国公子不见复仇雪恨,独有韩国张良奋起椎秦?诗人从这个角度来说明张良的勇气卓绝与性格品质之不凡。而张良博浪沙椎击秦始皇的壮举,也令后世吟咏不绝。北周庾信有诗:“惜无万金产,东求沧海君。”明张煌言:“椎飞博浪沙先起,弩注钱塘潮亦停。”清归庄:“椎秦壮士魂犹毅,复楚孤臣骨未枯。”清秋瑾:“抟沙有愿兴亡楚,博浪无椎击暴秦。”清吴伟业:“惜哉博浪椎,何如圯桥履。”
而文天祥把张良椎秦与苏武持节相提并论,认为都是个人气节昭彰于当时与后世的楷模。
2012年08月12日 14点08分 5
level 10
三、在汉苏武节
苏武,汉武帝使臣。出使匈奴,突遭变故,受牵连被俘。自求死避辱,被救活,则誓死不叛汉庭。匈奴汗王,崇其气节,欲其归降,苦困逼迫,降官诱劝,志在必得,然威逼利诱,其志不易,后恼羞成怒,囚北海牧羊,扬言:“公羊产仔,始可归汉”。后,有汉昭帝使者施计,始得回归故国。前后计,被囚困一十九载。荣归之后,自是光宗耀祖,朝廷表彰,世人敬仰。浩然气节,可歌可泣,史赞不绝,当之无愧。汉承秦制,秦人敢战,民风悍勇,开拓之志鼎盛。大汉的士大夫阶层,有“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豪言壮语,不像后来,儒人的文弱,温文尔雅,不堪一击。故尔,秦风汉骨才是大汉族的神韵,汉民族复兴的灵魂。
2012年08月12日 15点08分 6
level 10
五、为嵇侍中血
嵇绍以天子蒙尘,承诏驰诣行在所。值王师败绩于荡阴,百官及侍卫莫不散溃,唯绍俨然端冕,以身捍卫,兵交御辇,飞箭雨集。绍遂被害于帝侧,血溅御服,天子深哀叹之。及事定,左右欲浣衣,帝曰:‘此嵇侍中血,勿去。’”绍为嵇康之子,官至侍中。后因以“嵇侍中血”指忠臣之血。
2012年08月12日 15点08分 8
level 10
六、为张睢阳齿
张巡,邓州南阳人。史书称其“博通群书,晓战阵法。气志高迈,略细节不以庸俗合,时人叵知也。”开元末年,他考中进士,显然是个文武双全的材料。先为清河县令,政绩斐然。任满还长安,有人劝他巴结一下当朝显贵杨国忠。张巡嗤之以鼻:“此人掌权绝非国家福祥之兆,怎能去攀附他呢。”不久,又被调往真源当县令,到任后就立即捕杀当地为非作歹的土豪头子,威振一方,民众敬戴。
  .安禄山叛乱时唐睢阳守张巡誓死守城每战大呼眦裂血流齿牙皆碎。及城陷贼将尹子奇谓巡曰:"闻君每战眦裂嚼齿皆碎何至此耶?"巡曰:"吾欲气吞逆贼但力不遂耳!"子奇以大刀剔巡口视其齿存者不过三数。见《旧唐书·张巡传》。后因以为忠义的典型。
2012年08月12日 15点08分 9
level 10
七、为颜常山舌
 颜杲卿和颜真卿同为颜师古五代孙,颜之推六代孙。父亲颜元孙(著有<干禄字书>),任濠州刺史。安禄山任范阳户曹参军时,曾是安禄山的部下,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时,颜杲卿和儿子季明守常山(河北正定县西南),任太守,颜真卿守平原(山东陵县),设计杀安禄山部将李钦凑,擒高邈、何千年。河北有十七郡响应。   天宝十五载(756年),安禄山叛军围攻常山,安禄山军队抓到颜季明,借此逼迫颜杲卿投降,但颜杲卿不肯屈服,还大骂安禄山,季明被杀。不久城为史思明所破,颜杲卿被押到洛阳,见到安禄山,安责问颜杲卿背叛他,颜杲卿说“我世为唐臣,常守忠义,怎么会跟一个牧羊羯奴叛乱。”安大怒,命令割掉颜杲卿的舌头,颜杲卿仍大骂不止,直至气绝。颜杲卿受着断舌的剧痛,仍然追求着忠义的信念。 颜真卿后寻得颜季明的头颅,写下了《祭侄文稿》一文。
2012年08月12日 15点08分 10
level 10
八、或为辽东帽,情操厉冰雪
《三国志·魏书》本传曰“管宁字幼安,北海朱虚人也。年十六丧父,中表(古代称父之姐妹所生子女为外兄弟姐妹,称母之姐妹所生子女为内兄弟姐妹。外为表,内为中,合而称之“中表”),愍(min通闵)其孤贫,咸共赠賵,悉辞不受,称财以送终。”学行皆高,避乱辽东,“常著皂帽,布襦袴(袴音读ku同裤,典自:东汉廉范为蜀郡太守,政治清明,百姓富庶,时人作歌颂扬之:"廉叔度,来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无襦,今五裤。"后遂用"襦袴歌"作为对官吏惠民德政的称颂。襦袴,短衣与裤,后泛指衣服,这里指布做的衣服) ”,拒绝征聘,甘守清贫。
2012年08月12日 15点08分 11
level 10
八、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这个就不应我解释了吧?
2012年08月12日 15点08分 12
level 10
九、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晋有贾后八王之乱(八王之乱是中国在西晋时期,当时皇后贾南风为了让自己的家族掌握政权,一场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动乱。),淮汉以北,沦为匈奴、羯、鲜卑、氐、羌割据角逐之场,史家称为“五胡之乱”。晋元帝偏安江左,竟不能恢复中原,而当时志士仁人,苦心戮力者:此则有刘琨崎岖并阳之间,终以身殉;南则有祖逖进规河洛,亦齐志以没,逖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事虽不成,而激昂慷慨之气,流芳万世,足以长华夏之声威,殄寇贼之凶焰,此亦为振士气,正人心之显例。
2012年08月12日 15点08分 13
level 10
十、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
唐德宗时,朱泚谋反,召段秀实议事,秀实以笏击泚,大骂,被杀。见《新唐书.段秀实传》。后以击贼笏为称颂忠贞或正气凛然的典实。http://cidian.911cha.com/MWtja3c=.html
2012年08月12日 15点08分 14
level 10
与诸君共勉!
2012年08月12日 15点08分 15
level 12
此为我中华气节,我等不负前人之志!
2012年08月12日 16点08分 16
level 7
有志气固然是好,可如果走错路,以浩然正气去干丑事,那就可悲啦。
2012年08月12日 16点08分 17
比如你这样?对不起,你哪有正气!
2012年08月13日 00点08分
回复 00爱国者000 :一竹一兰一石,有节有香有骨。虽然自夸自赞不好,但在你们面前,我为何总是忍不住夸耀自己呢?
2012年08月13日 02点08分
回复 女皇之路 :一个连自己身份立场都不敢表明的人,在这谈什么气节,不觉可耻可笑?
2012年08月13日 02点08分
回复 00爱国者000 :我的身份很明显啊,就是爱国者!我的立场就是爱祖国!讲得够干脆利落吧?
2012年08月13日 03点08分
level 12
[Yeah]我.
2012年08月12日 22点08分 18
level 2
[顶]
2012年08月12日 22点08分 19
level 10
我顶
2012年08月13日 03点08分 20
level 11
[顶]
2012年08月14日 00点08分 21
level 10
顶贴,[顶]
2012年08月14日 01点08分 22
1 2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