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9
第二十章 生命的圆圈 王翦从咸阳出发,东征灭楚,北上伐齐,转了一个圈又回到咸阳。他感到转这一圈的收获还不在于立下了赫赫战功,而在于经历了一次生命的升华。 王翦大军攻下楚国郢都后,将俘获的楚王负刍,连同从宫中选出的上千美女和缴获的大量金银珠宝珍贵古玩,派得力部下押送去咸阳献给秦王。他自己则暂留郢都,等秦王的诏书一到,他就可班师回朝了。 在王翦几十年的军旅生涯中,还从来没有现在的日子过得这么舒坦快活、有滋有味。他把楚王宫作为自己的帅府,从宫里选了百名美女专门伺候自己。白天,有赴不完的宴会;夜晚,有江南美女相伴。一概军机要务通通交给儿子王贲代为处理,只有重大事情才向他请示。 可是他晚上仍睡不好觉,因为楚国残余势力活动猖獗,郢都乱情复杂,治安状况不佳,盗匪横行,民心浮动。“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谣言到处流传。 王翦巴望早些离开这里,回到他家乡频阳东乡的军事堡垒中去,只有在那里他才感到踏实。 “王贲,回咸阳的准备工作做好了吗?”王翦叫来儿子问。 这话最近他已问过不知多少次了,但王贲还是很认真地回答: “父帅,准备工作早已做好了,班师回朝的行军路线、各路兵马前兵次序,一路上的车船骡马交通工具,以及粮食辎重补给等等,全部准备就绪。只待父帅一声令下,就立即出发……” “我专用的那二十部车子,你也准备好了吗?” 王贲恰恰没有把那二十部车子准备好,不是他找不到,而是他故意怠慢。他知道父亲是想把那些美女全带回去,可是,临行前母亲有过交待,叫把父亲看着点……他实在为难,便含含糊糊地回答道: “正在准备哩。” “要抓紧,不要误了我的事。” “是。” 这天,王翦正在后花园与美女们下棋,忽听门上来报: “大王特使到,请大人接诏。” 王翦心中一喜,对身边的美女们说: “你们快作准备,明天跟我回咸阳。” 说罢,快步走到前厅会见特使。那特使展出秦王的诏书逐字逐句念着。 开头,照例是一摞高帽子,王翦听了还舒服。但他最关心的那关键几句却是: “……任命王翦为伐齐主帅,率军即日起程北上,攻下临淄,完成统一,朕在阿房宫设宴候将军班师回朝……” 好个嬴政,原来说得好好的,拿下郢都就回朝,现在又叫去伐齐。越想王翦越气,连后面对他表扬,对他奖励,对他保证兑现所许的那些话他都没心思听。都是屁话,专拣好听的说,无外乎再叫我去拼命,难道不知道我已七十?把老命拼掉了,什么金钱,地位,美女,对我何用? 草草应付了特使几句,王翦便回到内厅,在一群女人陪同下生气去了。 一连生了半个月的气,王贲觉得父亲太过分,便问道: “父帅,秦王派来的特使还等您的回信哩,问出师伐齐选在哪一天?” “现在已是秋末,去北方代齐,越走越冷,等来年春暖花开再说。” 王贲不敢再问。 又隔了几日,秦王特使登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加上其他将领劝说,王翦才勉强答应就近选个日子起程挥师北上。 齐国本是战国时的大国,占地数千里,拥兵几十万,听说王翦灭了楚国,又领大军来伐齐,全国上下一片惊慌。齐王田建忙召集朝廷文武大臣开会讨论对策。 齐王坐在御椅上,对济济一堂的官员们说道: “据报,秦王命王翦率军前来攻我大齐,形势十分严峻。望各位大臣发表意见,献出良策,保我大齐能渡过这次危难。” 齐王讲完,殿下一片沉默,不见有人出列对话。 齐王有些生气。平日,一个个口若悬河,定国安邦之策一套又一套说个没完,怎么到紧要时候了,反倒不开腔了?他又接着说:“现在是国家生死存亡关头,各位都是朝廷要员,关键时刻还要靠大家拿出办法帮寡人分忧哩,怎么不讲话了?” 仍然是一片沉默,连殿外旗竿上那面大旗被吹得响都能听见。
2005年05月29日 07点05分
1
level 9
正在殿上君臣感到难堪与尴尬时,忽见班列中站出一位相貌堂堂、脸色油亮的中年人。 顿时人们的目光都向他集中,“即墨大夫!”大家不约而同地念着他的名字。满朝文武都知道他是一个敢说敢干、有头脑的人,可是并不被重用,至今挂一个空官衔,领一份薄薪水,很不得志。 “启奏陛下,卑职斗胆进言。”即墨大夫向齐王施礼后说。 “好,你讲。” “听说秦兵即将犯境,全国上下一片惊慌,军官畏敌,士兵惧战,尚未遇敌,已慌作一团。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究其原因,主要是齐国几十年来和平安宁的生活把人们娇惯坏了……” 听得百官一片愕然,纷纷议论道: “奇谈怪论!” “和平安宁有什么不好?” “这位即墨先生总要发表些与众不同的高论。” “不妨听他讲下去……”也有人这样说。 齐王见下面有些混乱,挥挥手说: “不要打岔,不要打岔,听他讲下去。” 即墨大夫继续讲道: “其实,这个和平安宁是化了大代价才换来的。请大家回忆,秦王灭赵、燕、魏、韩、楚诸国的过程中,哪一个国家没有向我国求救过?可是我号称兵强将广的堂堂大齐国,一概坐视不救;还听信秦国的鬼话,说什么只要齐国不与诸国结盟就保证不进攻齐国,让你们齐国安享太平。这明明是他们在搞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战略,而我们朝中有的大臣因为得到秦国的好处,也帮他们鼓吹,长期不搞军备,不对百姓进行危机教育,上上下下都沉醉在歌舞升平之中。现在好了,秦国把其他五国一个个消灭了,齐国的屏障没有了,我们成了‘进攻’的对象了。秦王一变脸,立刻把矛头指向我们,国家危在旦夕。大家想想,这个代价大不大?” 众人听了,觉得说的有理,都不住点头称是。 齐王听后急了,忙说: “如此说来,我大齐国就没救了?” “不!”即墨大夫果断地说:“只要我们从过去的教训中得到启示,转变策略,齐国是有救的。不仅有救,而且还可以再扬国威,与秦国决一雌雄。我的根据有三:第一,我齐国现有国土数千里,兵员数十万,实力十分雄厚,只要调度得当,打败秦国的进攻是完全可能的;第二,五国虽灭,但他们的潜在势力还在活动。不少有才之士纷纷逃到我国避难,他们对秦国有切齿之恨,把他们组织起来至少数万之众,是一支不可小视的力量;第三,我国多年未打仗,国家有积蓄,百姓尚富足,有应战的能力,但要消除苟且偷安对秦国抱有幻想的思想。全国上下一心,同仇敌忾,秦国何所惧?” 对即墨大夫的一番议论,不少大臣都觉得说得在理,可是丞相后胜听了却大不以为然。 当即墨大夫刚从班列中站出来,后胜就用轻蔑的目光看着他。哼!一个官卑职小见识浅薄的家伙,也敢在这样的场合发言?当他听到“朝廷中有的大臣因为得到秦国的好处”一句时,心中又一惊,这家伙,敢含沙射影攻击我?及至后来又听说什么“苟且偷安”之类的言语,心中早已忍耐不住,等即墨大夫刚刚说完,他便站出班列向齐王奏道: “大王,刚才这位即墨大夫的言论,臣以为不过是哗众取宠目光短浅的大话而已。我齐国物产丰茂,地域广博,雄踞东海之滨,有商贸鱼盐之利,国力强盛,人民富足,乃诸侯国中之大国也,多年来秦国东征西讨,从不敢侵犯我国。而且,我大王与秦王早已结为兄弟,一向和睦相处,不像韩赵等国与秦国交恶,触怒了秦国,所以招致灭国之灾,那实是自食其果。如今,仅仅听说秦军要来攻齐,即墨大夫就建议要发兵,岂不是更激怒秦王?依臣之见,不如派出使臣,带上厚礼,前去祝贺秦国攻下楚国郢都的胜利。这样,秦王一定会收回成命,放弃攻打我国的打算。千万不能把齐秦两国间几十年的兄弟之谊当儿戏,否则,惹怒了秦国,齐国真的就大祸临头了。请大王不要为狂放书生的胡言乱语所动。” 即墨大夫听了,怒火万丈,他要把这个祸国殃民的奸相长期与秦国勾结的罪行揭露于朝堂之上。但他还没说出来,齐王就说了:
2005年05月29日 07点05分
2
level 9
齐王听了,半晌不语。 这时的齐王似乎有所醒悟,围着他的御椅转着圈子想道:我齐国为战国七雄之一,与秦国东西对峙,称霸一方。我田建虽比不上祖上那些雄才大略的君主,也不应该是亡国之君,岂能不战而降?何况,我手上还有几十万人马,秦军来犯,也能与它过上几阵。想到这里,不觉信心陡增。故当王贲大军杀到国门时,齐王匆匆调集军队在边境上迎敌。 无奈齐国几十年不修兵备,军官士兵养得懒堕骄横。平日在老百姓面前个个英雄无比,一旦到了前线,见到队列整齐威武强大的秦军,便都萎缩不前,开差溜号的不计其数。尚未交战,已溃不成军。 齐王慌了手脚,只得召来后胜丞相问道: “丞相你看,这部队怎么成了这样,爱卿有何良策?” 后胜这回拉长声音说了: “陛下,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当初,我早就劝你投降,也落得做个人情,你偏要调动军队做个样子。现在,是顾性命不是顾面子的时候了。依臣之见嘛,只有出城请降,其他再无良策。” 齐王很伤心。没想到,平日对自己毕恭毕敬的后胜今天说话竟这么难听,还连带奚落挖苦,他心中实在不是滋味。但事已至此,只有依他的话,立即叫尚书写了降表,自己脱下龙袍,换上布衣,带领百官步行到郊外王贲军中请降。 过了十数日,秦军主帅王翦领大军进了临淄,仍以齐王宫为帅府,照进入郢都那样又做了一遍。不过这次因是齐王主动请降,更有后胜等降官主动配合,一切办起来顺手得多。 这后胜自恃有功,天天盼着秦王兑现他的诺言。但两个月过去了,两个半月也过去了,还没有一丝消息,他焦急得在廊檐下不停地走来走去。 “齐王万岁!” 谁这么胆大,还在叫齐王万岁?难道不知道已经改朝换代了吗?寻声望去,原来是那只挂着的鹦鹉。后胜走过去指着鹦鹉说: “你真不识时务。你听着,我教你:‘秦王万岁。’” “齐王万岁。”鹦鹉改不过口来。 “真笨,听好了,秦。” “齐。”那鹦鹉确实有点笨。 “秦。” “齐。”它始终绕不过那个弯。 这鹦鹉也太顽固,后胜很生气,不由得骂它一句: “你该死!” “你该死!”这次鹦鹉倒学得很快。 后胜气极,叫过随从: “把这东西提去喂狗。” “喂狗”,“喂狗。”鹦鹉被提走时不停地说。 这天,后胜终于盼到王翦的召唤。 走进还是往日的那座宫殿,去拜见的人还是坐在往日的那个大殿上,后胜轻车熟路,步伐轻快,心情也特别好。我几十年默默耕耘,现在也该收获了。他望着那高大的王宫,总觉得比往日更亲切。齐国已不存在了,存在的是临淄郡,而我,就是郡守。这宫殿王翦不过是临时用用,他一走,我就将它改为郡守府,那时,那大殿上坐的不就是我了?想着想着,几步走上大殿,竟对座位上的王翦跪了下去。 “下面可是后胜吗?”王翦明知故问。 “降臣后胜,奉召特来拜见将军。” 王翦没有喊“赐座”,连“站起来”都没喊。后胜只有跪在那里。 “你知道我传你来何事吗?” 后胜本想说不知道,但转而一想,自己与秦王有约在先,该给我兑现的,说不知道岂不掉价?便改口说: “臣下想,一定是秦王下诏,委臣为临淄郡守……” “哈哈哈。”王翦大笑几声后说:“你猜的不错,秦王有诏在此。不过,不是任命,而是要命,要你的命!” “什么?!什么?!你……将军你弄错了吧?”后胜吓得魂不附体,大声喊道。 “我没弄错,你听,这是秦王的亲笔诏书,上面写道:‘后胜者,乃卖主求荣狗彘不如之小人也,如留其性命,封其官爵,必引起后人效法,贻害无穷。朕下令着予斩首,抄没家财,为后者戒!’后胜,你听清了吗?” 后胜泪流满面无可奈何地站起来,对着苍天大喊道: “我瞎了眼!” 王翦纠正道:
2005年05月29日 07点05分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