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
信仰儒家
楼主
孔子论“当官”--当官或者想当官的人必看 [论语原文]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古文今译]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自然会导致老百姓日趋忠厚老实了。” [论语原文]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古文今译]孔子说:“用法律禁令去引导百姓,使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却失去了廉耻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使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也就守规矩了。” [论语原文]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古文今译]孔子说:“对于老百姓,只能使他们按照我们的意志去做,不能使他们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 [论语原文]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 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期二者何先?” 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古文今译]子贡问怎样治理国家。 孔子说,“粮食充足,军备充足,老百姓信任统治者。” 子贡说:“如果不得不去掉一项,那么在三项中先去掉哪一项呢?” 孔子说:“去掉军备。” 子贡说:“如果不得不再去掉一项,那么这两项中去掉哪一项呢?” 孔子说:“去掉粮食。自古以来人总是要死的,如果老百姓对统治者不信任,那么国家就不能存在了。” [论语原文]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 有若对曰:“盍彻乎?” 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 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古文今译]鲁哀公问有若说:“遭了饥荒,国家用度困难,怎么办?” 有若回答说:“为什么不实行只抽十分之一田税的彻法呢?” 哀公说:现在抽十分之二,我还不够,怎么能实行彻法呢?” 有若说:“如果百姓的用度够,您怎么会不够呢?如果百姓的用度不够,您怎么又会够呢?” [论语原文]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古文今译]齐景公问孔子如何治理国家。孔子说:“做君主的要像君的样子,做臣子的要像臣的样子,做父亲的要像父亲的样子,做儿子的要像儿子的样子。” 齐景公说:“讲得好呀!如果君不像君,臣不像臣,父不像父,子不像子,虽然有粮食,我能吃得上吗?” [论语原文]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古文今译]孔子说:“审理诉讼案件,我同别人也是一样的。重要的是必须使诉讼的案件根本不发生!” [论语原文]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古文今译]子张问如何治理政事。孔子说:“居于官位不懈怠,执行君令要忠实。” [论语原文]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古文今译]季康子问孔子如何治理国家。孔子回答说:“政就是正的意思。您本人带头走正路,那么还有谁敢不走正道呢?” [论语原文]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 [古文今译]季康子担忧老百姓造反,问孔子怎么办。孔子回答说:“假如你自己不贪图财利,即使奖励造反,也没有人去造反。” [论语原文]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 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 人小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古文今译]季康子问孔子如何治理政事,说:“如果杀掉无道的人来成全有 道的人,怎么样?” 孔子说:“治理政事,哪里用得着杀戮的手段呢?您只要想行善,老百 姓也会跟着行善。当官的品行为比风,老百姓好比草,风吹
2007年02月03日 06点02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