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5
李鸿章(1823一1901),字少荃,安徽合肥人,清末曾任两广总督、两湖总督、直隶总督、北洋大臣等职,掌握清朝军政外交大权,官至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封肃毅伯,卒赠侯爵。其任总督时,办案甚多,所撰判词,文有赋心,剥丝抽茧,入细入微,在《李文忠公全集》中,收录有李鸿章亲自撰写的两则火事判决书,很有意义。 (一) 有一叫高荣荣的流氓恶棍,见同乡家中失火,便乘火打劫,抢劫资财,被巡逻人员捉拿归案。李鸿章认为:此等乘火打劫之罪犯“比盗尤甚”,应当斩首示众。于是他亲自撰写了判词,并呈报皇帝批准,押赴市曹刑场斩首。 判词如下: “查居民失火,本系天灾,房屋财产成付一炬。闻者酸鼻,见者胆碎,身受者之难堪更难以楮墨形容。当烈焰飞腾之时,房屋固不能不付之劫灰,而衣囊什物可搬移,留资一线生机,亦属大不幸中之幸。乃有极恶奸徒,非但不肯救援,反而幸灾乐祸,乘机抢夺。若地棍高荣荣于此次卜姓之灾,恣意取物者,实属蛇蝎为心,比盗尤甚。幸经当场拿获,审讯不讳,拟定斩罪,奉旨核准,今将该犯高荣荣押赴市曹斩首,庶几奸究伏诛,俾舆情之共快;强徒骈首,昭国法之无私。从此恶人胆落,务宜革面革心;良善安生,永保无灾无咎。特判。” (二) 有一民妇叫卓景春,其侄媳马氏行为不贞。适逢火灾,卓氏便怀疑马氏与奸夫所为,于是上诉到官府。李鸿章审理这桩案件。他发现,马氏不贞洁固然不好,但此次火灾并非马氏所为,因为当时她不具备作案条件。调查证实此次火灾乃是卓氏“曲突徙薪之不周”所致。李鸿章亲自撰写判词如下: “查卓景春有侄柏福,幼失怙恃,抚养成人,迨长,为娶马氏,同爨共居,初颇相安。有袁初园者,柏福之友也,从中离间,柏福乃偕妇他徙。异戚情浓,周亲陌路。景春固深滋不怿矣。柏福有意经商,初园复为之夥,而与共处。初园系姣好男子,马氏悦也。景春闻知愈愤,寻侄乃妇复令移归故土,与寡孀相居,此在景春可谓仁至而义尽矣。不料,时越三日,祝融矣。所居房屋威付一炬,可怜焦土,事亦属于偶然。景春恸其庐舍之荡然无存,未曾思及此为曲突徙薪之不周,仅以奸妇淫夫有意为之,谓其出焚巢破卵之毒谋,为既散复聚之良策,斯亦过矣。然袁初园瓜李之嫌之不别,究属非是,姑杖以儆。” 按照清朝的法律,乘火打劫是要斩首示众的,然而是不是放火引起的火灾,必须进行认真的审理和甄别。李鸿章办案注重调查,前例判处死刑,后例则刀下留人,鞭杖示儆,传为佳话。
2007年02月01日 11点02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