璐村惂鐢ㄦ埛_00QyWyG馃惥
-
关注数: 0
粉丝数: 7
发帖数: 607
关注贴吧数: 7
1872年 李鸿章奏请试办轮船招商局 1872年12月23日,李鸿章奏请试办轮船招商局。 19世纪60年代,以“自强”为口号的洋务派举办的军事工业,由于在中国缺乏社会经济发展的稳固基础而困难重重:经费来源枯竭,原料、燃料供应不上,技术落后、人材缺乏等等。这使洋务派意识到必须是“由富而强”,“寓强于富”。从70年代开始,洋务派“自强”兼及“求富”,在继续筹办军事工业的同时,着手筹办交通运输、采矿、冶炼、纺织等民用工业。李鸿章为了挽回沿江沿海的航运业,抵制外轮的侵夺,委派沙船富商、浙江海运委员、候补知府朱其昂、朱其绍兄弟在上海洋泾滨永安街设局招集商股,定名为“轮船招商公司”。 这是洋务运动中由军工企业转向兼办民用企业、由官办转向官督商办的第一个企业。成立时有轮船6艘,从事客运和漕运等项运输业务,为中国第一家近代轮船航运公司。开办后由于亏损严重,朱其昂被迫辞职。次年7月,李鸿章改轮船招商公司为轮船招商局,委派上海买办商人唐廷枢为总办,徐润、朱其昂、盛宣怀为会办。1876年有轮船11艘,1877年又以222万两银子买进美商旗昌洋行的旧船16艘,及其码头、仓库等财产,招商局初具规模。招商局总局设在上海,分局设在天津、牛庄、烟台、汉口、福州、广州、香港以及国外的横滨、神户、吕宋、新加坡等处,资本共计420余万两,是民用企业中最有成绩的企业之一。 招商局成立后,在艰苦、险恶的环境中与外轮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在华的英国太古、怡和、美国旗昌等轮船公司,联成一气,采用大幅度降低运费等手段想挤垮招商局。李鸿章采取筹借官款、增拨漕粮及承运官物等措施,予以回击,使招商局转亏为盈。结果旗昌公司反遭破产,而太古、怡和等公司,不得不与招商局三次(分别为1877、1883、1889)签订“齐价合同”:中外公司在各条航线上共同议定统一的价格,确定水脚收入和货源分配方案。这是一个双方妥协折中的方案。但从招商局讲,却具有打破外轮垄断中国航运业的积极意义,这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中国的权利。
和李鸿章相关的部分书籍及简介(不断更新) 推荐给喜欢历史且喜欢读书的伙伴们
访德国李鸿章洒泪 勉励留德学生报效国家(图) http://world.people.com.cn/GB/57507/7442281.html
讲谈李鸿章-一生共有九大布局 李鸿章是个很有争议的人物,他的一生走了一个“困”字。我很喜欢“困”字。因为它最具有挑战意义。我喜欢做任何事都要困难重重,这样可以磨炼我的意志和信念。 李鸿章说过:“惟有在困境中不断磨砺,才可练成做大事的本领”。 在中国近代史上,李鸿章之所以引人瞩目,是因为他始终与晚清重大的历史事件相连,毫无疑问,这样一个重量级人物,在晚清的风雨沧桑中,饱受艰辛,尽管他受到世人的许多争议,但他是影响和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在李鸿章的履历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一生都在“守困”,他有着忍辱负重,舍小保大,变弱为强的韧劲,他为了保住自己而建立功名,守着江山而不辞辛苦。于是李鸿章在困境中求生、求强、求大。
转:“知日、且能抗日者独有李鸿章”:甲午年日本谍报透彻分析 [版权声明] 本博客所有原创文章,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已获转载许可者,需在转载中附带“禁止再转载”之声明。版权事宜请联络本博经纪人Winstton(蒋先生):
[email protected]
http://sheljeanns.blog.hexun.com/16853546_d.html
主人喂猫途中被撞身亡 80多只猫集体绝食守候 http://www.scol.com.cn/society/qwqs/20050701/200571150712.htm新闻连接
晚清重臣“李鸿章学术研讨会”召开 昨天上午,由瑶海区与安徽省李鸿章研究会联合主办的,以“晚清重臣李鸿章与淮军文化”为主题的李鸿章学术研讨会开幕。 据悉,此次为期两天的研讨会重点围绕李鸿章及淮军文化和进一步开发李鸿章故里磨店、瑶海的乡土人文资源,为经济社会建设服务等方面展开研究。来自省内外近百名潜心研究李鸿章学术的专家学者齐聚瑶海,并在两天会程中前往李鸿章的出生地磨店和归葬地大兴镇,寻根访故,共同探讨李鸿章对于合肥的发展意义。 安徽省政协常务副主席秦德文、合肥市政协主席周富如、合肥市委副书记董昭礼、合肥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杨思松、合肥市委宣传部长林存安等省市领导应邀出席研讨会开幕式。 李鸿章创立了对中国近代政治、经济、军事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淮军——淮系集团”,首开风气之先的“洋务运动”,开创了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改革开放的先河。可以说是故乡磨店浓厚的人文环境孕育了李鸿章这个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如今,磨店乡积极充分挖掘开发人文资源,打造7万平方米的李鸿章休闲文化街,对李鸿章祠堂、家庙、庭院、墓碑等进行恢复仿造,修缮王亚樵故居,此外还将建设相关配套服务设施,努力将其打造成具有徽派建筑风格的新型文化旅游和服务游客的商贸中心。 (张瑾 刘光熬) 来源:《合肥晚报》 创建时间:2007年5月13日9:55:45
ZT李鸿章学术研讨会5月在合肥召开 来源: 中安在线-江淮晨报 记者昨天获悉,随着国家清史文献工程——新编《李鸿章全集》正式出版和大型电视记录片《淮军》即将摄制完成,一场以“李鸿章与淮军文化”为主题的李鸿章学术研讨会将于5月12日至13日在合肥召开。 此次研讨会由安徽省李鸿章研究会与合肥市瑶海区联合主办。届时将有近百名潜心研究李鸿章学术的省内外专家学者齐聚合肥。(张瑾丰贤胜)
祝贺八一队夺冠 支持张劲松,李楠
辽宁本赛季主场不败的记录,是否在最后关头被终结? 八一和辽宁在宁波比赛可说是毫无悬念,现在大家说下,八一能否终结辽宁本赛季主场不败的记录?
转 李鸿章审理放火案 李鸿章(1823一1901),字少荃,安徽合肥人,清末曾任两广总督、两湖总督、直隶总督、北洋大臣等职,掌握清朝军政外交大权,官至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封肃毅伯,卒赠侯爵。其任总督时,办案甚多,所撰判词,文有赋心,剥丝抽茧,入细入微,在《李文忠公全集》中,收录有李鸿章亲自撰写的两则火事判决书,很有意义。 (一) 有一叫高荣荣的流氓恶棍,见同乡家中失火,便乘火打劫,抢劫资财,被巡逻人员捉拿归案。李鸿章认为:此等乘火打劫之罪犯“比盗尤甚”,应当斩首示众。于是他亲自撰写了判词,并呈报皇帝批准,押赴市曹刑场斩首。 判词如下: “查居民失火,本系天灾,房屋财产成付一炬。闻者酸鼻,见者胆碎,身受者之难堪更难以楮墨形容。当烈焰飞腾之时,房屋固不能不付之劫灰,而衣囊什物可搬移,留资一线生机,亦属大不幸中之幸。乃有极恶奸徒,非但不肯救援,反而幸灾乐祸,乘机抢夺。若地棍高荣荣于此次卜姓之灾,恣意取物者,实属蛇蝎为心,比盗尤甚。幸经当场拿获,审讯不讳,拟定斩罪,奉旨核准,今将该犯高荣荣押赴市曹斩首,庶几奸究伏诛,俾舆情之共快;强徒骈首,昭国法之无私。从此恶人胆落,务宜革面革心;良善安生,永保无灾无咎。特判。” (二) 有一民妇叫卓景春,其侄媳马氏行为不贞。适逢火灾,卓氏便怀疑马氏与奸夫所为,于是上诉到官府。李鸿章审理这桩案件。他发现,马氏不贞洁固然不好,但此次火灾并非马氏所为,因为当时她不具备作案条件。调查证实此次火灾乃是卓氏“曲突徙薪之不周”所致。李鸿章亲自撰写判词如下: “查卓景春有侄柏福,幼失怙恃,抚养成人,迨长,为娶马氏,同爨共居,初颇相安。有袁初园者,柏福之友也,从中离间,柏福乃偕妇他徙。异戚情浓,周亲陌路。景春固深滋不怿矣。柏福有意经商,初园复为之夥,而与共处。初园系姣好男子,马氏悦也。景春闻知愈愤,寻侄乃妇复令移归故土,与寡孀相居,此在景春可谓仁至而义尽矣。不料,时越三日,祝融矣。所居房屋威付一炬,可怜焦土,事亦属于偶然。景春恸其庐舍之荡然无存,未曾思及此为曲突徙薪之不周,仅以奸妇淫夫有意为之,谓其出焚巢破卵之毒谋,为既散复聚之良策,斯亦过矣。然袁初园瓜李之嫌之不别,究属非是,姑杖以儆。” 按照清朝的法律,乘火打劫是要斩首示众的,然而是不是放火引起的火灾,必须进行认真的审理和甄别。李鸿章办案注重调查,前例判处死刑,后例则刀下留人,鞭杖示儆,传为佳话。
马戏团、动物园的老虎狮子竟然不会游泳 子掉进冰窟窿淹死 http://news.sina.com.cn/c/2005-01-04/10564710487s.shtml 本报开封消息 1月2日下午,开封市汴京公园狮虎山的主人之一———狮子兰兰不慎掉进了冰窟窿,大约过了一个小时才被救出冰面。兰兰最终因抢救无效死亡。 2日下午5时许,记者赶到汴京公园狮虎山,十几名工作人员正在奋力从冰窟窿里往外拉狮子。狮虎山有一条环山小河,狮子落水位置是狮虎山的西北角,河水中间。记者看到,河面冰封,狮子只有一条前腿露出冰面,冰面上有不少砖块。 据汴京公园潘慧英主任介绍,狮虎山上住着一只老虎和一只狮子,狮子名叫兰兰,老虎叫洛洛。1岁时狮子就住进公园,现在已经10岁了。发现狮子掉入冰窟窿后,有的游客找了公园的工作人员,有的用砖头、梯子将冰层砸碎。老虎在岸边看着,不愿意离去。工作人员一边用活鸡将岸边的老虎引进洞,一边将绳子圈成圈放入水中,然后将狮子捆住拉出来。狮子被拖上岸时天色已黑,时间是下午5点40分。 狮子被拉出来的时候,发出了两声沉闷的声音,但不能动弹。工作人员给狮子打了强心针并采取了取暖措施。1月3日,开封市野生动物保护站站长张时和向记者公布了狮子兰兰死亡的消息。据公园工作人员说,兰兰掉入河中有两种可能:一是口渴想喝水,二是被游客扔食物引诱,兰兰踩着冰面向河对岸走,在河中央因冰开裂掉入水中。据了解,开封市汴京公园的工作人员还是第一次面对这样的紧急情况。
《剑三十》这部电视剧,不知谁有印象 好像分四个系列,第一系列剑三十最大的对头是伍卫国演的柳青。本剧幽默诙谐,主角剑三十是潘志文主演的
转:挽联里的李鸿章 使当时尽用其谋,知成效必不止此;设晚节无以自见,则士论又当如何? ——严复挽李鸿章联 严复在上联里,惋惜李鸿章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倡导的各项改革未能真正得到实施;下联则说,倘若李鸿章不从广东奉诏赴京,谈判议和,知识分子们又要批评他为了自己的名誉,置国家利益于不顾了。这个区别,后世的人几乎很少体察。清流总是喜欢讥评朝政,可是真的建树呢?确是什么也没有,倒是受尽谤言的李鸿章真正地以一个人战一国、战世界,让人感慨良多。 在中国人的眼睛里,李鸿章的角色一直是反派。这是无怪乎民众的,因为大多数人大多都是受着传媒和传统教科书的教导长大的。但是事实上呢?最少在目前大陆还很少有正面评价李鸿章的作品。在我看来,李鸿章是19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政治家和实干家!事实毕竟是事实,无论作为官方还是传媒的否定都无法掩盖事实的真实,无法掩盖李鸿章作为伟大人物在历史上留下的痕迹! 李鸿章晚年的1897年,他已经老了,老到帝国似乎再也不需要他了。他一辈子的事业已经烟消云散,他赋闲在京城。他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什么练新军呀办海军呀,可是什么时候我能够真的放手办理呢?中国已经千疮百孔了,而我不过是一个裱糊匠,勉强维持啊!就如同一座破房子,我糊几张纸添几根木材,俨然就成了一间净室。即使遇到小风雨,打成了窟窿,随时修葺也没关系……然而,我没有时间了。那些清议派们只会指责我,可是他们除了文人的积习外,谁又能真的帮我呢? 李鸿章上不能得君行道,下没有贤良俊杰为其臂助,一个大清国只靠一个他来支持,他只有失败,失败了,身败名裂。历史并没有完全绝望,它记忆住了那些本该记忆的人们!想当年,他一个人与世界战,一个人与中国战。那一刻,天地为之变色;那一刻,草木为之含悲;那一刻,时间为之静止……一个最伟大的政治家走到了悬崖之边!没有人能听他的了,讽刺意味的事情在最后出现,庚子拳变让八国联军进了京城,慈熹逃到了西安,又是他来收拾残局…… 临终前,李鸿章曾给远在上海的盛宣怀写了一封遗书,内容如下: 四十年来百战身,几回此地息封尘;经营庶富羞言我,纽握机权耻授人。 尽一分心酬圣主,收方寸效作贤臣;诸君努力艰难日,莫误龙华会里人。 鸿章又拈句柬海上官商寅友,并谢拳拳,乞弟代为一一致意。愿诸君努力共济时艰,鸿章虽死犹生。 “尽一分心酬圣主,收方寸效作贤臣”真的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最伟大的政治家在最后竟然以最悲剧的下场收场,多少有些荒诞。而更荒诞的是我们100年的历史肆意被践踏,人们谁还知道历来被称为反面人物的伟大?梁启超曾说:“李鸿章为数千年中国历史上一人物,为19世纪世界史上一人物,不学无术,不敢破格,是其短也;不避辛劳,不畏谤言,是其长也”。 “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想了解李鸿章,还是要看任公百年前的文字——中国无信史,诚可谓也!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