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西伯利亚虎
老虎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9
  2:哈尔巴岭区:  位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汪清县西北、敦化市东部,并涉及延吉市、安图县北部交界地带。北隔哈尔巴岭与黑龙江交界,东为汪清县境内的嘎呀河及其支流春阳河,南端界线为汪清百草沟—延吉市屯田、梨树—安图的二青、东北一带,西为敦化市境内大黑岭的臭松沟。行政区划为汪清的春阳、天桥岭、大兴沟、百草沟镇,延吉市的三道湾镇,安图省长兴乡及屯化市大石头镇一部分。分布区面积1900 km2;
2007年01月22日 06点01分 22
level 9
  3:张广才岭区:  位于敦化市的北端,北、东与黑龙江交界,南端界线为敦化团子山—都陵林场-马鹿沟林场-北大秧-吉林蛟河双山,西部为前进-榆树沟沿线。行政区划为敦化市额穆、大山嘴子镇,吉林蛟河黄松甸、前进乡,区域面积3020km2。
2007年01月22日 06点01分 23
level 9
  黑龙江省的东北虎(5-7只)的分布可划分为以下3个区域:  1:完达山东部的东方红-迎春林区;  2:老爷岭南部的绥阳-穆棱林区;  3:张广才岭南部东京城-大海林林区。
2007年01月22日 06点01分 24
level 9
  2000年5月,吉林省黄泥河自然保护区建立。专家认定这里有3-4只野生东北虎。  据国际联合调查小组最近一次野外探察显示,位于中俄边境的黑龙江凤凰山自然保护区发现了野生东北虎家族式种群,显示了我国野生东北虎新的希望。专家说以家族式出现的东北虎种群在俄罗斯也非常罕见。
2007年01月22日 06点01分 25
level 9
  目前我国野生东北虎分布最密集的地区是吉林省珲春市珲春自然保护区,位于长白山区,并与俄罗斯接壤。地理位置为东经129度32分至131度18分,北纬42度25分至42度29分之间,有4-6只虎活动。保护区内栖息着东北地区最大的野生梅花鹿种群(共347只)和数量庞大的狍子,野猪群,为虎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
2007年01月22日 06点01分 26
level 9
  2004年1月24日晚,吉林省珲春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运用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WCS)捐赠的远红外线拍摄技术成功地拍摄到我国第一组野生东北虎取食的照片。2004年1月16日夜,吉林珲春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使用远红外线自动照相机第二次成功拍摄到野生东北虎照片。到2004年为止,这里已监测到44次东北虎活动。
2007年01月22日 06点01分 27
level 9
辽宁,河北的虎  在我国辽宁,河北省的野生虎已经绝迹,有人估计辽宁境内仍有游荡的个体存在。  根据史料《盛京通治》记载,在18世纪中叶以前“边地猛兽如虎、熊、豹、野(野猪)之属常有。”说明在当时野生动物种类非常丰富,数量也多。当权者自身狩猎和游玩的需要也给予了野生动物一定的管理和保护,如设置围场、配备兵丁、官员守卫等,但由于每年各地都要上交大量的野生动物作为贡品,加上狩猎的同时缺少长期繁育计划,爱护范围又相对较小,所以野生动物资源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对于辽宁野生东北虎灭绝的历史尚无权威认定,但至少有200多年的时间里辽宁无野生东北虎活动,史料记载“至嘉庆23年(1818年),皇帝来辽期间已无虎可打”。
2007年01月22日 06点01分 28
level 9
 而在2004年2月2日有人在辽宁抚顺市新宾县发现了死去的10岁伤人雌虎,根据现场初步勘察这可能是野生东北虎,这是否是辽宁200多年来再次有野生东北虎出没呢?解剖虎的刘明玉教授在虎肠内发现的野猪毛和狍子毛,这明确说明了虎是野生的,在场的人都感到非常可惜。刘明玉表示死虎来源无从考证,在1818年以前,辽宁还有为数不多的野生虎,数据上曾记载着努尔哈赤猎杀过东北虎。自1818年后,辽宁省内就再没出现过野生虎的身影,这是近200年来辽宁省第一次出现的野生东北虎。未解剖之前虎尸被冻,外观特征难以辨别老虎是否野生,经过详细解剖后已有确切证据证明这是野生虎。目前,虎皮已被刘明玉制作成标本。
2007年01月22日 06点01分 29
level 9
 河北的兴隆、围场、北部山地也曾经有野生东北虎出没。在清朝,围场和东陵都有大面积的林区,20世纪20年代皇室覆灭之后,禁区里的森林被破坏,虎已经灭绝。东陵曾以产黑虎著名,1912年和1918年2次捕获过黑化东北虎个体,之后由于环境恶化,虎在这一带也灭绝了。
2007年01月22日 06点01分 30
level 9
  我国曾经是虎的王国,拥有5个虎亚种的分布:孟加拉国虎(云南,西藏),西伯利亚虎(东北地区),华南虎(华南,华中,华北等地区),东南亚虎(云南,广西)和里海虎(新疆)。而目前我国现存的虎都在高度濒危和基本灭绝的边缘,而且一些亚种的数据情况多年空白。
2007年01月22日 06点01分 31
level 9
根据分析,我国东北虎数量锐减的原因主要有4个: 一 :栖息地破坏与丧失及猎物密度下降:  古北界的北方森林过去千百年来人烟稀少,植被茂密,是东北虎繁衍生息的场所。而近百年来大片的北方森林被人类砍伐,农场开垦,道路修筑,矿山开采导致使森林面积迅速缩小。虎都是独居的,且是一种地域性强烈的动物,通常需要1280到1580平方公里的范围作为地盘。它们一般活动于海拔900公尺冰雪覆盖的常绿林和落叶林山。森林大火的蔓延亦严重威胁虎的生存环境。虎栖息地常见北方森林巨大的杉木, 落叶树与杉木和冷杉区域。著名虎类保护专家Peter Jackson说:"韩国杉木和冷杉没有尽头地一直延伸,坐在山腰, 看着欢快的小河, 蔚蓝的天空和茂密的树林, 此刻我明白了当地民众,商人,政府官员为什么要联合保护这片森林”。
2007年01月22日 06点01分 32
level 9
  尽管在18世纪中叶以后,清朝统治者开始设置伐木山场,但这种采伐的面积和数量终究是小范围的。东北森林大规模的采伐还是在中东铁路开通以后。根据1 896年《中俄密约》第四条,俄国取得“借地修路”权利。为了修路的需要,“中国政府允许(东省铁路)公司砍伐林木”,并于1904年续定了《伐木合同》(共七款),指定铁路附近各处森林可任其自由采伐,这包括中东铁路西段的大兴安岭林区、东部的松花江、牡丹江林区等,总面积达20万公顷,采伐木材不下2.8亿立方米。预定30年的采伐量,仅8年就已超额采完。东部林场还修了95公里的森林铁路岔线深入林地内部采伐,结果是东西长1 700公里(干线)和南北长1100公里(支线)的铁路沿线两侧5O公里范围内的森林在20多年里砍伐殆尽。
2007年01月22日 06点01分 33
level 9
  1901年至1902年间,俄商相继成立林业公司,采伐木材,出口牟利。由于这种采伐是惊夺性的,山地林区一片狼藉。日本人在1 905年日俄战争后,看到这里有利可图,也创办了规模较大的鸭绿江采木公司,仅20余年,大片原始森林竟荡然无存。据史料记载,沙俄商人早在19世纪末就深入到图们江支流嘎呀河林区盗伐木材运往海参威,这些地方都是东北虎的主要分布区域。他们不光采伐林木,干扰和破坏虎的生境,还枪杀鹿、野猪等野生动物,与虎争食。1916年前后,日本财阀三井、三菱等大量投资购买林场权进行采伐,这种林场达236处,面积5.7万平方里。30年代东北沦为日本殖民地,至1 945年日本统治14年间砍伐木材1亿立方米,实际蓄积量减少约5亿立方米,破坏森林面积约600万公顷。这使东北的森林质量显著下降,许多地方已斑秃无林,虎的栖息地不仅质量恶化且已断裂破碎。
2007年01月22日 06点01分 34
level 9
 新中国建立后,由于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东北林区木材产量逐年增加,共上缴国家木材4亿立方米,消耗蓄积达8亿立方米。东北虎存活所依赖的栖息生境,在持续7 0多年高强度采伐、许多林地失去生态功能的情况下,虎已难觅隐藏安静的繁殖地,食物链也已失调。东北虎无容身之地是必然的结果。不言而喻,道路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但同时也是分割自然环境的重要因素。据史料记载,1931年东北有铁路6164公里,到1945年6 月铁路全长1.3289万公里。新中国建立40年后,东北铁路已有两万多公里。铁路建设伴随着更多公路的延伸,这样更强化了道路对自然环境的带状隔离作用,尤其是日伪时期,禁止在过道两侧种植高棵作物,以防止抗日游击队的活动。
2007年01月22日 06点01分 35
level 9
  妨碍虎种群数量增长的原因也可能是其猎物种群的密度太低。马鹿(Cervus elaphus)的足迹很少发现,野猪(Sus scrofa)在西部安图县的密度较高,但该县已有多年没有发现过虎,梅花鹿(Cervus japonensis)只在沿俄罗斯边境地区才能经常看到。狍子(Capreolus capreolus)的密度较低,但在全部调查区内均有分布。狍子虽是豹的理想食物,但很难说只有狍子分布的地方,虎种群会繁衍起来。野猪,鹿,狍子,野兔等日益减少,造成食物来源严重不足使其生存受到威胁,有虎分布的地区,猎物密度相当大。1992年起专家们在长白山区的考察详细地记录被虎捕食的动物的种类与数量。  在大龙岭分布区:梅花鹿347只,马鹿800只,狍子4650只,野猪3377只等;  哈尔巴岭分布区:马鹿564只,狍子3344只,野猪2899只;  张广才岭分布区:马鹿782只,狍子4340只,野猪3195只。
2007年01月22日 06点01分 36
level 9
二 、人为过度捕杀:  东北虎遭过度捕杀的原因主要有2个:  1:早期是满清封建帝王练兵习武的需要。  据史料记载,清朝康熙皇帝于河北省围场县设立猎场,自1681年起,《岁举秋猕大典》(即每年一度的秋季狩猎练兵)。这种围猎凡所遇到的动物,诸如鹿、熊、狍等尽皆捕杀,惟猎虎最显“威武”,目的是提高士气以壮军威。以期“威武远扬,塞垣清晏”。 这种制度一直延续到清末,故至今围场县新拔乡骆驼头大队界内的西沟,还遗留着乾隆皇帝的殪虎诗碑和摩崖石刻,上镌“乾隆十七年(1752)秋猕,上用虎神枪殪伏虎于此洞”。据数据记载:康熙皇帝自述在58年内(1662-1719年),猎虎135只;乾隆皇帝50年间(1745-1795年),猎虎57只,其它猎杀者尚未计在内。
2007年01月22日 06点01分 37
level 9
  这使虎长期以来都遭到无情捕杀。建国后的35年间,吉林和黑龙江两省至少有303只野生虎被捕杀。1975年,小兴安岭伊春林区捕到东北虎为35只,其中活捕15只。  1965年秋,驻西南岔林场森林警察段顺祥在石砬子附近一只虎朝他扑来,急忙开枪结果把虎打死;  1971年秋,鸡东知青阎树勤、李加明、吴文仁等人下班后抄近路往回走,在距离场区大约1.5公里处,发现一只老虎趴在沟边,吓得他们转身就跑,跑了一会儿,见老虎没有追上来,而且闻到有臭味,断定那是只死虎,于是返回沟边,见其果然是只死虎,长2米多;
2007年01月22日 06点01分 39
level 9
  1973年冬,凤凰山保护区内鸡东县鸡林乡蜂场看护员玄某用猎枪装打死一只正在咬家狗的虎;1974年元旦吉林省珲春县春化镇猎民吕永照和杨基德等人上山行猎期间遇到东北虎,杨基德开枪把虎打死;  1977年底,吉林汪清县复兴农场工人上山打猎时打死一只虎;   1978年冬,珲春县马滴达公社铁夹夹伤一只虎,伤后的虎奔跑捕食受到严重影响。在虎饥饿的情况下,1979年1月8日,这只饿虎到该公社桃源洞附近鹿场觅食,公社领导派民兵把虎打死;  到80年代吉林全省只活捕了1只野生虎;
2007年01月22日 06点01分 40
level 9
  2001年1月,一只成年东北虎的右前腿在黑龙江东方红林业局大岱林场被软钢丝绳做成的套子勒断,勒痕深可见骨。据现场查看,虎被人发现时已被套牢了10至15天,饥饿致死;  2002年2月2日,一头野生虎在珲春自然保护区被套子夹成重伤,经专家积极抢救虽暂时脱离生命危险,但这只虎仍不幸于2月10日中午不治身亡。
2007年01月22日 06点01分 43
level 9
  以上事例可以证明,我国野生东北虎一直遭到捕杀。  猎虎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一、多人围猎:骑马或步行,或携猎犬,发现虎后即鸣枪轰赶和围截阻击,虎多被打死。   二、铗、套猎杀:铗猎较简单,把大型钢铗下在虎的雪地足迹下,地面略作伪装,等待虎路过时铗获。套猎的套是用成股的钢丝,一端做成活套,一端拴在树干或木上,把套下在老虎或野猪经常通过的路上,有时一个山沟下几十个套子,只要有虎通过必中套而亡。或投放、悬挂毒饵、炸药诱杀。   三、追赶猎捕:根据虎的雪地足迹,骑马或步行,多携带猎犬跟踪追赶,或不时鸣枪轰赶,约追随10-14天,特别是寒冷深雪的情况下,至虎疲劳不能行动,猎犬围吠时,猎人用木叉控制虎体,捆绑四肢后,将口中横一小木棍绑好,如个体较小则直接装入麻袋,用爬犁运回。成年大虎不易控制常能伤人或被打死。
2007年01月22日 06点01分 44
首页 1 2 3 4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