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吧委员会 老虎吧委员会
关注数: 0 粉丝数: 51 发帖数: 12,779 关注贴吧数: 3
马山古洞发掘10余种动物化石 马山古洞发掘10余种动物化石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chaoyang.nen.com.cn&urlrefer=71c6e2cb4a5507a79a1305930ba0796b   2007-06-04  朝阳新闻网       6月1日,记者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 马山古洞己经发掘出10余种动物化石,其中绝灭种占一定比例。化石的数量、种类之多,保存之好在东北地区极其罕见,这对研究哺乳动物的演化和生态特征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据了解,在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龙城区文管所的专家及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张双全专家的现场指导下,经过对马山古洞半个月的考古发掘,现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经野外初步鉴定,在发掘古洞的27平方米内,发掘有啮齿目、兔形目、食肉目、奇蹄目、偶蹄目、鸟类等属种的10余种动物。其中,发现的大型猫形类动物虎和鬣狗、披毛犀、转角羚羊均属于绝灭种。这些动物化石出自洞内黄色粉砂质粘土层,以新生代哺乳动物为主。     上述动物化石个体均保存完整,埋藏地层清晰可见,省考古队研究员傅仁义分析原因是由于该洞顶部有较大的天然洞口;大量生存在山地、丘陵的动物在行走或大型肉类动物追逐食草类动物奔跑时坠人洞内死亡之后,埋藏在地层中。此次发掘的化石种类以偶蹄目、奇蹄目等食草类动物为主,呈现出以食草类动物化石完整、食肉类动物化石较大的特点。发掘的野马和转角羚羊、狼、灌、野兔等动物化石骨架均保存完整,多具转角羚羊化石成为东北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头骨及其骨架的化石。专家介绍,从发掘马的骨架来看,要比北方常见的马大得多,体重约有500余公斤。化石的丰富程度和保存状况的完整性在辽宁乃至东北地区都属罕见。由于这些动物主要栖息在丘陵、草原地带,这对研究当时的地理、地貌和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动物化石考古提供了一个地层依据。     专家推测,从发掘的动物群种类和化石进化程度初步分析,这些动物生存时代,距今约10万年左右。对于地层中尚未发现人工打制石器和人类化石等人类行为遗迹问题,还有更大发掘空间。                                    (朝阳日报 马隽)
攻掠与防御的演化——奇虾与莱德利基虫的故事   在地质年代表中,寒武纪是地球生命演化史上的重要分水岭,它界于隐生宙与显生宙之间。所谓“显生宙”,从字面上可以看到,是现代生物显现演化的跨度空间。事实上,绝大部分的多细胞动物“门”类,最早就形成于寒武纪初期。就是从寒武纪初期的几百万年起,纷繁驳色、丰富多彩的生物喧闹充满了全球各地的海洋,如同旭日东升,隐生宙的旷古沉寂在生命喷薄而起的昂扬凯歌声中散尽了。古生物学家将此称为“寒武纪大爆发”,确实,与46亿年漫长的地球生命历史比较,几百万年只是短暂的瞬间,仅相当于1天24小时中的1秒钟而已。    对“寒武纪大爆发”之谜的破解,已经有了收成原理说、含氧量上升说、发育调机制说、细胞说、重组生殖说等多种解释,但是不论那一种说法都没有完全令人信服的实据。目前古生物学家更关注寒武纪动物普遍具备的一个代表特征,那就是三叶虫、海绵动物、腕足动物、软体动物和棘皮动物它们都具有硬部件。    为何动物在寒武纪突然披上了磷、刺、管和甲壳等硬部件,研究者从海水与空气的化学相关因素中作了多种分析,虽然至今没有统一的定论,但是,矿质硬骨骼的形成无论如何是生物进化历程中的一次惊人飞跃。它有以下显而易见的好处:(1)可以保护生物机体免受紫外线伤害,动物能够到更浅的水层生活。(2)在潮间地带,有助于防止过快干死。(3)由于有了硬骨胳的支撑,动物体积可以相应增大。(4)外骨胳为肌肉提供了附着点,动物运动器官的工作效率得以提高。(5)可以防御敌害。这是目前研究者普遍关注,也是本文要阐述的重点。    5亿4千万年前,掠食者的幽灵已经在当时动物游息的海洋中徘徊。任何动物要规避敌害,保证种群的繁衍延续,就必须进化有利于不被掠夺者吞噬的特征。同时,掠食者要使自己不至于饿死绝迹,也必须不断强化其攻掠性。这种攻掠与防御的矛盾冲撞,不仅始终是推动生物不断进化的重要因素,研究者还普遍认为这也是促使动物在寒武纪演变出硬部件的重要动因。    寒武纪的奇虾和莱德利基虫,毫无疑问是我们现在能见到的,地球早期最成功的攻掠者与防御者。其化石标本也是寒武纪各种动物标本中的佳品。而它们的故事,似乎正是“军备竞赛”说法的最好诠释。    奇虾在演化上与节肢动物有亲缘关系,是寒武纪时的巨型食肉类动物,最大的个体可以长达2公尺以上。这在当时平均只有几毫米到几厘米长的动物群中,它与游弋于现今海洋中的大白鲨颇为类似,都具有令人生畏的庞大躯体、狡诈凶残的冷酷生性。奇虾的身体呈流线型,背腹扁平,善于游泳。由于腿部不发育或已经完全退化,不善于行走,平时以扁平的身体潜藏于海底软泥中,要窥视附近游动的猎物时,则悄然将头前侧的一对带柄巨眼从软泥中伸出。奇虾口部直径可能达25公分,足以咀嚼当时的任何大型生物。而且口器不仅具有环形排立的外齿,有些种类还有一排排的内齿,其强而有力的肢解能力,甚至能够威胁到具有矿化硬壳的三叶虫。奇虾的前附肢固着在口器两侧的前边缘,这是它捕食猎物的利爪。当猎物毫不知觉地靠近时,奇虾便一跃而起以巨钳般的前附肢将其紧紧抓住。 
中新世的一种巨型须鲸 哈里逊始须鲸Eobalaenoptera harrisoni 是一种已灭绝的须鲸 , 于2004年6月首次被维吉尼亚自然历史博物馆学者描述。 学者于1990年于维吉尼亚卡罗琳郡的中新世的Calvert形成层岩石发现 , 骨骼化石全长11米(35尺) , 形态结构跟现生的须鲸科及灰鲸科相似 。 在进化枝上大概存有共源性 , 包括耳蜗延长的部分 , 管道的听觉区内耳管 , 巨大的(内耳之)岩部旁鼓膜旁有较大的岩部神经孔 , 茎乳窝stylomastoid fossa 延伸至内耳岩部petrosa较后部分之上 , 耳蜗部分没有中央的凹槽 , 每块前肢拥有四指 , 压缩性眶上突 , 上颌骨形成上突延长至头顶。 哈里逊始须鲸鼓泡tympanic bulla 存有龙骨keel 是另一个分化特征 , 但较灰鲸科,须鲸科及大翅鲸属的相比则没来得明显 , 哈里逊始须鲸鼓泡跟Isanacetus 的有些相似 , 以上特征于当时大多数须鲸类是欠缺的。 哈里逊始须鲸鼓泡tympanic bulla 背后部分拥有明显的突出物 , 这特征跟大翅鲸属Megaptera中的‘‘M.’’ miocaena , 及 Isanacetus 相同但其他鲸类没有这特征 , 鼓泡较岩部来得细小 。哈里逊始须鲸的内耳岩部较Megaptera miocaena 的来得大 , 但鼓泡则较Megaptera miocaena 来得细小。 哈里逊始须鲸骨架较当时一些须鲸来得大 , 尾前椎骨已长达3米 , Pelocetus(全长10米) 尾前椎骨长2.54米 , 而Thinocetus (Choptank 形成层的须鲸)则长达2.76米。 比较下 , 哈里逊始须鲸拥有相对其他当时须鲸类短小的颈部 , 这特征跟现存的须鲸类的来得接近, 哈里逊始须鲸颈椎长度跟尾前椎骨柱长度的百分比是少于11% , 或接近10%  ; 现生须鲸科, 颈椎长度跟尾前椎骨柱长度的百分比是8至10% , 灰鲸科的则大约为12% 。Pelocetus calvertensis及 Thinocetus arthritus颈椎长度跟尾前椎骨柱长度的百分比则为13% , Parietobalaena palmeri的则为14.6% 。 哈里逊始须鲸肱上膊 (humerus) 长度跟Pelocetus 的大小差不多 , 使其肱上膊相对椎骨柱长度比例跟其他的来得短小 , 但哈里逊始须鲸径骨radius 则较Pelocetus及Thinocetus来得长 , 径骨大小较肱上膊更为提供了鳍肢的长度。 椎骨化石估计有1400万年前 ,Eobalaenoptera harrisoni的发现使已知的最古老有须鲸类化石纪录跟进化枝上其他鲸类的分化时间上的空白缩短, 形态学上的研究把分化时间定于2500万年前。 哈里逊始须鲸Eobalaenoptera harrisoni 生存于中新世时期的Serravallian(13.650 to 11.610 Ma) Eobalaenoptera的学名反映其椎骨化石跟须鲸科中的小须鲸相似。这是由博物馆自愿工作者卡特哈里逊Carter Harrison命名。
2008最佳野生动物图片 总冠军 印度荷米斯国家公园(Hemis National Park),一头雪豹正隐蔽潜行。在美国摄影师史蒂芬·温特(Steve Winter)的这幅国家地理杂志获奖图片中,雪豹恰如其名。 2008年10月30日,“暴风雪中的豹”在2008野生动物年度摄影家大赛中被评为所有组别最佳图片。这项赛事由伦敦自然史博物馆和BBC野生动物杂志举办。 “这是我做过的最艰难的题材,因为山脉的海拔和险峻,”这位美国摄影师告诉国家地理,“夜里温度是零下30度(华氏温标)(摄氏温度约为零下34度,译者注)。” 超过十个月的时间里,温特的14个“照相机陷进(camera traps)”拍摄了超过30,000张图像,以追踪这种濒危的大猫。 野生的雪豹数量只剩下3500只左右。 Overall Winner Stalking India's Hemis National Park, a snow leopard lives up to its name in U.S. photographer Steve Winter's award-winning National Geographic magazine image. On October 30, 2008, "Snowstorm Leopard" was named best overall photo in the 2008 Wildlife Photographer of the Year competition, which is organized by the Natural History of London and BBC Wildlife Magazine. "This is the hardest story I have ever done because of the altitude and the steepness of the mountains," the U.S. photographer told National Geographic. "At night it was 30 below zero [Fahrenheit]." Over ten months Winter's 14 "camera traps" shot more than 30,000 frames in pursuit of the endangered cat. (See more snow leopard photos by Winter.) As few as 3,500 snow leopards remain in the wild. (The 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 owns both National Geographic News and National Geographic magazine.) --James Owen —Photograph by Steve Winter/Wildlife Photographer of the Year
美国两岁黑猩猩为白虎幼仔充当养母(组图) 据英国《太阳报》报道,美国南卡罗莱纳州濒危和稀有动物园的一头两岁黑猩猩为两只白虎幼仔充当养母。   这头非常聪明的猩猩名叫安贾娜,她目前是那对白虎幼仔兄弟最好的伙伴。安贾娜一直在帮助饲养员照料23天大的白虎幼仔米特拉和什娃,她还曾帮助饲养员照料过豹子和狮子的幼仔。   在飓风“汉娜”袭击南卡罗莱纳州时,米特拉和什娃的母亲受到了惊吓,她变得非常好斗。动物园不得不将米特拉和什娃与母虎分开,安贾娜从此开始扮演养母的角色。安贾娜一直与动物幼仔饲养员奇娜在一起,她喜欢模仿奇娜的工作。濒危和稀有动物园创立者安特尔称:“安贾娜一直在帮助奇娜照料动物幼仔。她已为豹子、狮子担任过养母。她现在是白虎幼仔的养母。她给他们瓶子,并和他们躺在一起。她是一个非常好的帮手。”   濒危和稀有动物园已繁殖和培养了许多稀有和有天赋的动物,动物园今年向外界展示了它的最新成果狮虎兽幼仔,它的父亲是狮子,母亲是老虎。动物园目前有45只大型猫科动物,其中包括一种最少见的老虎种类。动物园还有熊、一头非洲象和其它灵长类动物。   受到严格训练的饲养员对这些动物进行了训练,这些动物曾在500多部电影中出镜,其中包括好莱坞大片《怪医杜利德》、《阿甘正传》。安特尔称:“这些动物接受了数千小时的训练,饲养者一直在照料它们。人们认为与这些野兽如此接近太过危险,但是训兽师自它们还是幼仔时就与它们再一起,与它们建立起了一种基于爱和尊重的特别友谊。”
阿根廷发现1岁猫孩:8只野猫为他取暖   据英国《每日邮报》12月20日报道,阿根廷一名女警日前在路边发现一名由野猫喂养保护的1岁男婴,当时8只野猫正依偎在一起帮他取暖,路边还有散落的食物碎屑。因为这名男婴的悲惨遭遇与电影《丛林故事》中“狼孩”莫戈里的悲惨遭遇如出一辙,人们认为这只由野猫喂养保护的孩子就是真实版莫戈里,遂给他取名“猫孩”。  女警发现“猫孩”  据报道,阿根廷米西奥内斯省女警艾丽西娅·洛雷娜当天在巡逻时,发现一群野猫聚集在路边。因这种情况比较罕见,于是她决定走近看个究竟,因为好奇她走过去看了看,结果发现一名1岁左右的男婴被8只野猫团团围住,安静地躺在地上。洛雷娜说:“我当时正在巡逻,注意到一群野猫挤坐在一起。这种情况很罕见,于是我决定走近看个究竟,结果发现了这个孩子。”  据洛雷娜描述,这名男婴当时躺在路边排水沟里,浑身脏兮兮的,而这些猫正趴在他身上不停地舔他。当她试图靠近时,这群野猫变得非常警惕,朝着她嗷嗷直叫。  野猫觅食救男婴  洛雷娜除发现这群野猫帮男婴保暖外,还在孩子身边发现了一些食物碎屑。洛雷娜随后送男婴入院,医生检查后认为如果没有这群野猫,男婴可能早已冻死街头。  英国泰晤士谷动物福利组织一名专门负责野猫和其他流浪动物的发言人表示:“那群野猫也许把孩子当成了一大暖水瓶,因为猫经常会蜷缩在一起取暖。 ”该发言人还说:“以我们对猫科动物的经验,当一只猫妈妈生了小猫,其他猫都会出动帮忙找食物,这名男婴可能就是靠这些野猫带回的食物存活下来。”  男婴父亲是流浪汉  目前,警方找到了男婴父亲,身为流浪汉的父亲承认前几天收硬纸板的时候丢了儿子,他还说这群野猫一直都在保护他的儿子。  聂亮 编译  网友评论  “猫孩”见证冷冬暖意。 ——英国 凯琳  人从来不应低估动物。 ——意大利 顿弗  喜欢猫的人不会对猫的友好感到惊讶。在我们这个残酷的世界,动物比人越来越有爱心了。 ——美国 托尼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