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1
个性的张扬是否必然包含对他人的漠视?或者说,对他人的同情和爱是否有碍于自我的个性舒展?
当我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已经得到了一个理性的答案,一种近乎套版的自由主义的逻辑模式。可它不是来自于我们的文化传统。我们的传统中没有提供这样一个良性的模式。
在我们最引以为豪的盛唐时代,中国文学中成就最高的诗歌,在艺术上也达到了顶峰。然而伴随着艺术顶峰到来的,不是人性觉醒与彼此尊重,而是自我的无限膨胀与对他人的无限漠视。一个显著的表现就是——文士好杀人。
2012年05月13日 11点05分
1
level 11
《唐才子传》记载王勃“尝匿死罪官奴,恐事泄,辄杀之”。
杨炯是个酷吏。《旧唐书》载,杨炯任官“为政残酷,人吏动不如意,辄榜杀之。又所居府舍,多进士亭台,皆书榜额,为之美名,大为远近所笑”。
骆宾王 闻一多在《宫体诗的自赎》中说骆宾王“天生一副侠骨,专喜欢管闲事,打抱不平、杀人报仇、**、帮痴心女子打负心汉”不知道依据的是什么资料,大约是根据史料进行了一定的发挥。
《旧唐书》载骆:“落魄无行,好与博徒游。高宗末,为长安主簿。坐赃,左迁临海丞,怏怏失志,弃官而去。文明中,与徐敬业于扬州作乱。”
《新唐书》:“柳州司马李敬业、括苍令唐之奇、临海丞骆宾王疾太后胁逐天子,不胜愤,乃募兵杀扬州大都督府长史陈敬之,据州欲迎庐陵王,众至十万。”
卢照邻是个病秧子,大约杀不了别人,所以他杀死了自己。。。
2012年05月13日 12点05分
3
level 11
宋之问杀刘希夷。
《唐才子传》:
(刘希夷)尝作《白头吟》,一联云:“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既而叹曰:“此语谶也。石崇谓‘白首同所归’,复何以异。”乃除之。又吟曰:“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复叹曰:“死生有命,岂由此虚言乎!”遂并存之。舅宋之问苦爱后一联,知其未传于人,恳求之,许而竟不与。之问怒其诳己,使奴以土囊压杀于别舍,时未及三十,人悉怜之。
2012年05月13日 12点05分
4
level 11
宋之问与沈全期在诗歌的发展史上市值为关键的人物。代表唐诗乃至中国古典诗歌最高成就的律诗,其音韵规则就是在沈、宋手中确立的。
文史上这等重量级的人物,为了一句诗,就杀死了才华横溢的外甥。其心理扭曲程度让人发指。
2012年05月13日 12点05分
5
level 11
李白杀人:
唐代很多诗人都曾留下过赞美侠客杀人的诗句,像孟郊“杀人不回头, 轻生如暂别。”
王昌龄:“义士频报仇,杀人不曾缺”。
连对百姓充满人道主义关怀的诗人杜甫也曾留下“白刃雠不义,黄金倾有无。杀人红尘里,报答在斯须。”的诗句。
但文献中似乎没有他们亲自杀人的记录。或许只能说,这些诗人有认为杀人是一种豪举的价值取向,但并没真的实践过。其中的王昌龄还是被别人杀掉的。
在这点上,他们与天才李白的魄力相去甚远。
李白的诗歌中,对杀人向往之极。这两个字似乎特别能让他感到兴奋。
“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杀人如剪草,剧孟同游遨”、”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笑尽一杯酒,杀人都市中”“手挥白杨刀, 清昼杀仇家”……
不仅喜欢写杀人,杀人的场景还喜欢设置在众目睽睽之下,“红尘中”“都市中”“清昼”,杀人的姿态还要极潇洒,要喝着酒,像割草一样杀人。放佛这不是在摧残生命,而是一种审美活动。
也确实有文献记载了李白曾杀过人。魏颢在《李翰林集序》中说李白:“少任侠,手刃数人”。
哪怕不是真实情况,也反映出李白具备这种在众目睽睽之下,潇洒杀人的气质。如上面所说,李白本人是把杀人当成审美活动来描写的。这就足够了。
2012年05月13日 13点05分
6
level 11
近来网上似乎有白居易泡妞不成,写诗杀人的说法。这与直接杀人方法有异。但那背后极端的自我膨胀是没有二致的。
2012年05月13日 13点05分
7
level 11
不仅才子们亲手杀人、以杀人为美,连才女们也不甘寂寞。唐代能与薛涛分庭抗礼的才女,大约要算鱼玄机了。
她是妓女出身,唐才子传说是“女道士”,就现有文献来看,确实放荡得可以。后来因为嫖客跟女仆说了几句话,鱼玄机醋意大发,“裸而笞百数”让女仆裸身,抽打数百下,知道被打死在地上,鱼玄机将尸体埋在自家后院。后来被人发现,她本人也因此被处死。
这个恶毒的妇女在当时大受文士欢迎,被处死前竟然有很多“朝士”为她求情。
2012年05月13日 13点05分
10
level 11
我要写的是文化心态。。。。。。就今天的法律看,直接杀人是要判死刑的,白居易的“杀人”甚至不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2012年05月13日 13点05分
11
level 11
所以我不想就白居易的行为,做过多的交代。。。那样会跑题。
2012年05月13日 13点05分
12
level 11
把杀人当做审美活动,并不始于唐代,被同样当成鼎盛时期的汉代,对报仇杀人也持认可态度。而同样思想开放的南北朝时期,文士杀人也时常有之。潘岳、陆机、谢灵运,都有直接或间接杀人的记载。但是南北朝是乱世,文人兼任政治活动家,不能一味归到文化品质和审美倾向上。
2012年05月13日 13点05分
13
level 11
个性张扬则必然自我膨胀至目中无他人,似乎是传统文人的一大病根。这个病根,我能看到的最早的源头,似乎是屈原。
2012年05月13日 13点05分
14
level 9
回复19楼:我希望我将来可以杀你,在你把我的命害了之前……
2012年05月13日 14点05分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