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4
一、简洁实用的70-1式122毫米履带式自行榴弹炮我军装甲兵自成立起就十分重视队属炮兵部队的建设,上世纪50年代组建的坦克师不仅编有炮兵部队,而且还装备了从苏联引进的自行火炮(后逐步更换为国产牵引式火炮)。随着我军装甲兵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装甲兵部队装备的牵引式火炮在铁骑奔腾、铁流滚滚的激昂“乐曲”中显得越来越不和谐,尽早配套发展与坦克能同步机动的履带式自行火炮,已成为装甲兵装备建设的当务之急。为此,我军于上世纪60年代末决定研制122毫米履带式自行榴弹炮。 (一)不经风雨,怎能见彩虹承担履带式自行榴弹炮研制任务的工厂,具有十分雄厚的装甲车辆科研实力,国产第一代履带式装甲输送车——63式装甲输送车,就是该厂巧夺天工之作。受领任务后,科研人员既倍受鼓舞,同时也深感重任在肩——此时,发达国家陆军已经大量装备了战后第一代履带式自行榴弹炮,如美国于上世纪50年代就研制出敞开式炮塔结构的M44式155毫米自行榴弹炮,并开始了第二代履带式自行榴弹炮的研制,美国和苏联在20世纪60年代又分别研制出全装甲防护、密闭式旋转炮塔结构的M109式155毫米履带式自行榴弹炮和2SI式122毫米履带式自行榴弹炮,而我国自行榴弹炮的研发尚属空白,特别是当时还处于“文革”的动荡之中,研制任务十分艰巨和复杂。为此,工厂调集精兵强将投入到该项目的科研攻关之中。研制工作展开后,广大科研人员排除干扰,奋力攻关,在广泛深入研究作战需求、跟踪国外自行榴弹炮发展动态的基础上,很快拿出了具有我国特色的第一代履带式自行榴弹炮总体设计方案,并得到了军方的认可。此后,工厂迅速转入该炮的正程研制阶段。该炮从1969年开始起步研制,到1981年正式设计定型,共历时12年,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从1969年至1972年,历时4年,工厂利用该厂研制的63式履带式装甲输送车底盘研制122毫米自行榴弹炮;第二阶段从1974年至1981年,历时8年,主要是利用63-1式履带式装甲输送车底盘研制122毫米自行榴弹炮。在第一阶段研制过程中,工厂根据研制任务,于1969年用该厂研制的63式装甲输送车底盘,研制出1辆122毫米自行榴弹炮样车。样车研制出来后,工厂根据军方安排,将样车直接交给某坦克师炮兵团进行试用和试验。样车在部队进行了长距离行驶(行驶里程达1000千米)和实弹精度射击(发射炮弹386发)等战技指标的考核,取得了较为满意的试验效果。
2012年05月06日 11点05分
3
level 14
(二)现成的装甲输送车底盘加上个现成的榴弹炮从外形上看,70—1炮的特征非常明显——现成的装甲输送车底盘后部安装了1门敞开式(无炮塔)结构的122毫米榴弹炮。这种外形设计,不仅在国产装甲装备中是独树一帜,而且在国外研制的自行榴弹炮中也难觅其踪迹,相信广大读者肯定不会犯“指鹿为马”的错误,将它与坦克混为一谈。该炮的总体结构保持了原63一l装的特色,该车的装甲车体、动力室、传动室、驾驶室和副驾驶室以及车(班)长位置,与63—1装别无二致。该车变型后的主要特点,就是将原63—1装车体后部的载员室改为安装榴弹炮和存放弹药的战斗室。为安装火炮,战斗室顶甲板被拉开了一个大“豁口”,设计成敞开式结构;为加强对露身射击乘员的防护,在战斗室两侧和后部的垂直装甲板上,加装了1个高100毫米的半围式装甲围板。由于该车采用了敞开式的战斗室结构,为在行军时给乘员遮风、挡雨、防尘,科研人员特意在该炮的战斗室顶部设计了一个可折叠的桁架篷布结构的活动斗篷,行军时将桁架拉向前方,与火炮的防盾扣紧,两侧用布带在车体的固定环上系紧,形成防雨、防尘篷顶,篷布两侧留有观察窗;进入阵地后,松开斗篷的所有固定,将桁架倒向车后,篷布自然折叠在一起,以便于乘员进行火炮的射击操作和观察。该炮乘员为5名,包括驾驶员、车(班)长和位于战斗室的3名炮手。各乘员的分布是这样的:车(班)长位于驾驶员后边,负责指挥全班的训练和战斗,车辆行进中用电台与炮兵连保持通信联络,到达阵地后则改用有线电话接收炮兵营、连的射击口令;副班长兼瞄准手位于火炮左侧,负责瞄准和发射,操作方向机和通过辅助手**作高低机;一炮手在火炮右侧,负责开、闭炮闩,操作射角装定器和高低机,射击时报告火炮的后坐长度;二炮手,行军时坐在后门座椅上,战斗时负责将弹丸和药简送入炮膛,发射首发炮弹和处理发射后的药筒;驾驶员兼三炮手负责驾驶、维护和管理车辆,进入阵地后负责装定引信、传递弹丸和药筒。炮车内设置了7个座椅,除供5名乘员乘坐外,还有2个座位,1个设在原63—1装的副驾驶室,另1个设在车(班)长后面,供参谋或通信班人员搭乘时使用。该型自行榴弹炮的主要武器系统,是1门国产的54—2式122毫米榴弹炮。该炮最显著的特点是火炮身管较短,驻退机、复进机并列安装在身管的上下方。火炮采用了直接固定在车体上的安装方式,即用一个粗大的钢梁作为火炮的炮座(炮梁由特种钢板组合焊接而成,两端与车体侧斜甲板、水平甲板及垂直甲板焊成一体,使炮座与装甲车浑然一体,用装甲车的钢铁之躯来支撑火炮并承受火炮的巨大后坐力),火炮通过一个活动球形座装在炮梁上,这样既能牢固的支撑火炮,又可以保障火炮在一定的方向角度内进行火力机动(该炮的方向射界达左右22.5度,与原地面炮的方向射角基本相同)。火炮的中心位置位于车辆纵轴线上,保持了车辆的平衡性;摇架、炮身、炮尾、炮闩、驻退机和复进机等均与54—2式122毫米榴弹炮相同,只做了些小的改进,如主瞄准具处加装了夜间照明灯,以便于炮手实施夜间瞄准(原炮无此装置);两侧防盾上留出了直瞄镜孔和轻机枪射击孔等。另外,当炮车停在较小坡度(2.5度以下)的坡面上时,为使火炮保持水平,炮手可通过2个球头螺栓调整位于炮梁中央的球型活动炮座,将火炮调到水平状态(遇2.5度以上的坡面时,则需要调整炮车位置)。 该炮共携带分装式杀伤爆破榴弹40发。笔者在介绍自行迫击炮时曾提到,炮兵通常采用分装式弹药(弹丸与药简分别装填),药简内的药包很容易因受潮而失效,因此,炮兵弹药对防潮、防尘等要求很高。为此,该炮与自行迫击炮一样,也给随车携行的弹药设计了一个舒适和安全的“家”——战斗室底部甲板上安装了2个弹丸箱和2个药筒箱,共存放弹丸和药筒各28发,其余12发放在车内其他地方。弹药箱内部和顶盖外部均装有橡胶减振装置,既防潮,防尘又防震,弹药箱还可以一物两用,既是弹药容器又可作为炮手操炮的平台。
2012年05月06日 11点05分
7
level 14
70一1炮的辅助武器为1挺7.62毫米班用轻机枪。机枪和弹药分别固定在炮梁前部、发动机右侧的垂直甲板和水平甲板上,战斗中主要用于自卫。 该炮的推进系统、防护系统:通信设备和电气设备等装置,除传动装置的变速箱五档传动比加大、最大速度有所降低、战斗室顶部装甲板有所改变外,其他均同63一l式装甲输送车。 (三)要做就要做最好一“步步高” 70一l炮定型和装备部队后,针对该炮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工厂又对该炮进行了以提高水上机动能力、更新电台等多项改进,发展出两种改进型自行榴弹炮。其中,在70一l炮基础上加装浮渡装置的改进型自行榴弹炮,称为70—2式122毫米履带式自行榴弹炮;将原车所装A一220电台更换为CWT一167B型坦克电台和CYY—168型车内通话器的改进型自行榴弹炮,仍称为70—1式122毫米履带式自行榴弹炮。首先说一说70—2炮的改进情况。由于70—l炮战斗全重较之原63一l装明显增大(达15.4吨,较原车增重近2吨),浮力储备下降到7%,实际上已经失去了浮渡能力,难以在水上安全行驶。针对这一问题,该炮研制之初科研人员曾试图通过在战斗室加装装甲防护围板来破解这一难题——一方面用来提高战斗室的防护能力,另一方面则试图通过这个围板(类似干加了1个浮简)来提高该车的水上浮力储备,但是,由于车体前部发动机进排气口的高度不变,这个“浮筒”事实上无法起到增浮的作用。在该炮正式改进时,工厂经过调研、设计和反复试验,研制出了浮渡装置,成功地解决了该炮水上不能浮渡的问题。1984年,带浮渡装置的122毫米自行榴弹炮通过设计定型,命名为70—2式122毫米自行榴弹炮;浮渡装置则被命名为70—2式122毫米自行榴弹炮浮渡装置。浮渡装置全重为235千克,由3个特制的橡胶气囊和14个专用支架组成——2个长圆柱形气囊装在车体两侧,中间分成若干隔段并独立充气,1个圆柱形气囊装在后门上。气囊平时不用时,将气囊内的空气放净并擦干,折叠起来放进车内的专用布袋内;浮渡时乘员将气囊挂在支架上,并用车内的高压空气瓶对其进行快速充气,炮车就可以下水浮渡了。用挂装充气式浮囊的方法来提高装甲车辆的浮渡能力,既实用又简便,且这种设计思路在国内尚属首创。再说一说70—1式的改进情况。70—1炮上安装的电台是国产第一代坦克电台,即A-220电台,性能落后,1985年以后国内已不再生产。为此,根据军方要求,将70一1炮的老电台拆除,换装上频率范围宽、电台波道多、通信距离远的新型国产第二代坦克电台——CWT一167B型坦克电台和CYY一168型车内通话器,实现了与同期装备的坦克、装甲输送车电台同步更新、互联互通,进一步提高了该炮的通信能力。
2012年05月06日 11点05分
8
level 11
火炮这东西属性可以完全照抄,谁也分不出来,就是外形不一样,绝对不会有玩家抱怨逆天啥的,坑爹网肯定喜欢楼主的方案
2012年05月06日 11点05分
11
level 14
哈哈,就在白版su-8上改改就行,反正70式的主炮原型是苏联M1938
2012年05月06日 11点05分
14
level 15
这不是SU5失散多年的妹妹吗?
话外音:这么可爱肯定是男孩子……
2012年05月06日 13点05分
17
level 11
和SU-8有很多不同,而且这两个用的也不是同一门炮。
2012年05月06日 14点05分
19
level 11
我记得70-1用的是M-30榴弹炮,性能参见SU-85的122……
2012年05月06日 14点05分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