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藏、川“大三角”茶马古道的历史地位
三国文艺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
无终子 楼主
陈保亚、木霁弘 截至目前为止,学者们提到的由中国大陆通向西域的古道主要有三条:北方丝绸之路、北方唐蕃古道和南方丝绸之路。北方丝绸之路东起渭水流域,穿过河西走廊,沿新疆的塔里木河南北两岸西出,越过葱岭,经大宛(今费尔干纳盆地)、大月氏(今阿姆河上、中游)到马里,再经里海东南的达姆甘抵哈马丹、巴格达,再由地中海东岸各地转达罗马。这条古道起于公元前2世纪左右,以运丝绸为主。南方丝绸之路自西昌、木里、丽江、大理、保山出德宏,再往东南亚和印度,也是以运丝绸为主。北方唐蕃古道东起长安,经凤翔、秦州(天水)、河州(临夏)、鄯州(东都),逾日月山(湟源西南)入蕃,这条古道主要是在初唐兴起的。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出嫁松赞干布,促进了这条古道的贸易往来。沿这条古道往来的主要是土蕃入唐的马、皮毛和唐入土蕃的丝织品。尽管文成、金城公主把饮茶的习俗引入土蕃,但据文献记载,茶叶还不是这条古道上的主要商品。 除了上述三条古道,学者们很少论及在横断山脉,在滇、藏、川三角地带纵横交错的茶马古道具有什么样的历史地位。但在历史的文献中,我们发现不少史料提到了三角地带的古道。 沿着历史线索,从1988年至1991年,我们对分布在滇、藏、川的茶马古道进行了大规模考察,尤其是1990年7—9月的考察,我们步行2000余公里,对滇、藏、川主要的“茶马古道”进行了最翔实的实地考察。我们发现,茶马古道在时间和空间上比我们预料的要宏大得多,是亚洲大陆上庞大的、以茶叶为纽带的古道网络。 由云南中甸、西藏昌都、四川康定构成的三角地带是茶马古道网络片布最为密集的地方,马帮出没也最为频繁。往返中甸与昌都的两条主要古道是: 1.中甸—梅里雪山—甲朗—碧土—扎玉—左贡—邦达—昌都。 2.中甸—乡城—德荣—盐并—芒康—左贡—邦达—昌都。 往返中甸与康定的主要古道是: 1.中甸—乡城—桑堆—理塘—雅江—康定。 往返康定与昌都的主要古道是: 1.康定—雅江—理塘—巴塘—芒康—左贡—邦达—昌都。 2.康定—道孚—炉霍—甘孜—德格—江达—昌都。 在三角地带的上述主要马道上还有许多岔路伸向偏僻的山村和牧场,形成庞大复杂的以运茶为主的古道网络。马帮把茶叶运进山村和牧场,又从这儿运出各种山货、皮毛和马骡。比如从盐井可赶马到贡拉山、宗岩、芒岭、竹巴龙,再入巴塘。在我们从云南德钦翻越梅里雪山进藏的途中,一开始就被许多支道所迷惑。这些支道在杜昌丁《藏行记程》和倪蜕《滇小记》均有记载。向达《蛮书校注》也提到过一些:“从云南入藏,其道路有三:一由内江鹤丽镇汛地塔城五站至崩子栏,三站至阿得酋,三站至天柱寨,三站至毛法公,又五十四站至乌斯藏,共六十九站。一由剑川协汛地维西六站至阿得酋,其下与前道同,共六十七站。一站由中甸经泥色落、贤岛、崩子栏、奴连夺……阿布拉喀……拉摸德任至乌斯藏,共七十八小站,计三千五百十里。杜昌丁所记行程,系由第二条道进藏,惟其抵落龙宗而返。”我们的考察证实了这一点。 三角地带是云南、四川、西藏各路马帮的交汇处,来自云南的滇茶和四川的雅茶与来自西藏的马、骡、麝香、羊皮、羊毛及来自印度的珠宝首饰在这一带互市,然后各取所需回到远方的家乡。于是以三角地带为核心,辐射出几路重要的跨国马道。从三角地带的碧土出发,穿越怒江,取道然乌、波密、通麦、郎戛,到达林芝。由林芝取道朗县、加朗、泽当、浪卡子、江孜、聂拉木、亚东可入尼泊尔,由林芝取道工布江达、墨竹工卡、甘丹寺、达孜、拉萨、日喀则、谢通门、彭错林、拉孜、昂仁、桑桑、萨嘎扎多木、仲巴、桑木张、马悠木山、巴格、普兰、柏林山到印度。由昌都出发,取道丁青、昌木宫、索县、那曲、拿隆嘎水、羊八井、拉萨,再沿上述日喀则线路入印度。由察隅出发,也可南下到印度。由三角地带的中甸往南,经丽江取大理茶。大理虽然处在三角地带的南端,却是一个重要的茶叶马帮集散点。由大理再往南经弥渡、南涧、镇源、思茅可到勐海和勐腊取普洱茶。由大理再往东则可出祥云、南华、楚雄取昆明茶。由大理往西则有三条马道伸向怒江、缅甸:
2006年12月22日 11点12分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