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罗马军事的思考
古代战争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2
西方有一句谚语:“光荣的希腊,伟大的罗马”。又说:“罗马无敌”。如果细看历史,会明白对于罗马,这两句话都不是过誉。自共和时代开始,罗马军队在地中海世界进行了数不清的战斗,罗马从第伯河畔小小的城邦,发展成西方世界无以伦比的巨大帝国,立国九百年以上。先后击败拉丁同盟者、伊达拉里亚人、高卢人(含山内高卢和山外高卢)、萨莫奈人、意大利人、伊庇鲁斯、叙拉古、迦太基、西班牙人、马其顿、科林斯等希腊城邦、条顿人、森布里人、塞琉古、脱勒密埃及、本都、凯尔特人、以色列、帕提亚、萨尔马提亚人。罗马帝国最盛时,其面积达173万平方英里,人口达6000万-7000万,均居世界第一位)——这些都是罗马军队一点一点打出来的。   罗马的军事威力的传奇性,表现在罗马对它的敌人,实在没有什么“天然的优势”可言。就天时而论,罗马诞生的时候,它身边的邻居跟它处在差不多的社会条件下(意大利诸民族在跟罗马作战时是常常获得胜利的);当它向外扩张的时候,南方的迦太基早已繁荣富强了;当它向东方进军的时候,马其顿还很强盛(马第顿方阵在最初曾使罗马军队感到棘手);当它向北进发时,日尔曼人又南下了。就地利而论,罗马的地形谈不上任何优势,靴子样的亚平宁半岛上布满了民族,四周又便于海军的攻击(罗马曾严重受到海盗的困扰),不是能够远离是非的地方;罗马人本身个子不高(尤其跟日尔曼人相比更是矮小),意大利又不盛产马,没法大力发展骑兵,也没有其它特产,甚至没有足够的银矿。论人和,罗马常常陷入多线作战的困境中(同盟者战争、萨莫奈战争、第二次布匿战争、意大利战争、斯巴达克起义等等)。罗马对它的敌人,可以说从来没有决定性的优势。在它最初崛起的时候,它的邻居们的实力跟它差距不大;在布匿战争时,迦太基的人口相当于罗马的一半、最初经济力超过罗马;在东征马其顿时,面对的是强大的马其顿军;在马略迎击条顿人和森布里人、凯撒北上进攻高卢的时候,他们所带的罗马军队跟敌人相比,是没有数量优势,甚至可以说是少得令人吃惊的;在跟日尔曼人作战时,对方的身高成了罗马人心中巨大的阴影;而当以步兵为主体的罗马军队出现在东方的时候,帕提亚飘忽不定的骑射手给他们以完全陌生的战争体验。。。可是罗马战胜了!而且不是短时间,而是在长达700年的时间里,罗马军队始终能够击败它的敌人,保持并且扩大罗马的土地。而且打垮敌人的数量非常巨大。拿马略击溃森布里人和条顿人的波河之战来说,罗马军先后杀死敌人近三十五万,而罗马军自身损失甚微。罗马为了取得这个巨大的胜利,出动了多少人呢?不到五万。森布里人和条顿人都是日尔曼人的分支,身材高大。而且,使用的都是铁兵器。罗马军队的可怕,由此可见一斑(同样罗马军以少胜多,大败敌人的战斗还有镇压斯巴达克起义、凯撒征服高卢,等等。实际上,罗马军队取得的胜利,很少有利用绝对数量优势取胜的)。即使到了罗马衰微的帝国后期,阿埃丘斯在沙隆之战中,仍然顶住了如日中天的匈奴帝国的进攻,次年,东罗马皇帝马西安又派军队越过多瑙河进攻匈奴人的老巢潘诺尼亚。罗马的军事行动使罗马帝国和西方世界没有屈服在匈奴人的暴力之下。罗马的威力是这样眩目,这样持久,以至于汤因比用一种轻蔑的口吻写道:“东罗马帝国的烛火,烧死那几只飞蛾,已经是绰绰有余的了。”(这里的“飞蛾”,指被东罗马灭掉的蛮族国家如西哥特、旺达尔等)   罗马的军事威力并没有使罗马成为“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国家(如同历史上其它强悍国家那样),相反的,罗马的文学、艺术、史学、最重要的是法学和建筑学,都取得了很大成就,尤其是后两项成就,堪称古代最高峰(黄谦现在学的民法,有很多内容脱胎于罗马法的规定)。   那么,罗马军事上无以伦比的成就的原因,是什么呢?我用自己微薄的智慧,来劲理解是这个问题。 
2006年12月20日 04点12分 1
level 12
  3.中国的钱的品质,造成的财政易于匮乏的局面。东汉对羌作战三十年,花费军费三四百亿,找成东汉资金枯竭的窘境。 而公元前61年庞培上交罗马国库一万塔兰特白银,赏赐士兵一万六千塔兰特。凯撒赏赐士兵超过十万塔兰特白银。公元65年尼禄为提里达特斯举办的加冕典礼共耗资一万塔兰特,西方世界的富庶,远远超过远东地区人们的想象。在罗马,铜币不过是零钱,而在中国却是正式货币。这要归咎于中国地区金银产量很少。铜币在支付同等价值时,耗费远比银币大得多(后来清朝时期铜币与银的一般交换比是1000铜币:1两银),在西方世界没有什么吸引力。中国商人因此而难以在西方购物。而中国旅行者即使想,也缺乏足够的支付手段,从而无法在西方世界长期旅游或定居。由此造成对西方的不了解。这种情况遏制了军事情报的获得和军事技术的交流。另一方面,铜币的低价值性,遏制了它的购买力,也就是说购买同样商品,需付出铜币量远多于银币。而在古代,铜的产量短时间内是难以提高的,铜本身又是可使用的金属材质,常用于制作器物。铜币需求量一大,就受到铜产量的制约,由此造成财政易于枯竭。只要商业稍一发达或者战事稍一扩大,钱荒就出现了。前面所说的羌战、后来南北朝乱世的“货币危机”、宋代的铁钱和纸币,都是明证。经济力的缺乏造成战争后劲的不足。     总之,在讲述中国和罗马的军事的差异时,是要考虑两者的环境因素的。脱离了环境去褒贬,只能是无的放矢,甚至谬之千里。 
2006年12月20日 04点12分 5
level 1
自己写的吗?顶!!!!!!!!!!!
2006年12月20日 08点12分 6
level 12
本吧未注明『原创』的均为转贴~~~
2006年12月20日 11点12分 7
level 0
这个是黄谦的帖子,在天涯上都被批烂了。如所谓罗马的公民权提高士气的说法非常荒谬,如果罗马士气那么好还搞什么"十一抽杀令"?Discovery上说罗马的贫富差距非常大,士兵打完仗回到家后竟发现自己的土地都被贵族霸占,沦为乞丐,大量的贫民涌入罗马城.罗马的财富确实是靠打仗打来的,英国人写的《征服者》上说,罗马的收入,2/3来自战争赔款,另1/3来自行省的土地税收,而且富裕的仅是贵族,大量的贫民和奴隶LZ就看不见?这样的富裕,不过是一个抢劫犯的富裕,难道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传奇吗?
2006年12月24日 17点12分 8
level 1
难得见本吧也有人讨论,不错,希望能说得更详细些.....
2006年12月25日 02点12分 9
level 12
这篇文字虽然主观意愿比较强但有些说的也蛮有道理的。8楼说的如果罗马士气那么好还搞什么"十一抽杀令"? 我是不太理解的,士气好的军队也会战败啊,个人觉得用"十一抽杀令" 比乱杀逃兵要好很多,这样做像杀鸡儆猴一样即起到在震慑作用又不会弄的人人自危。早期罗马是征兵制没有报酬的甚至连装备也是自己出,马略改革后士兵的薪饷和武装由国家供给。从这时开始,普通步兵每年可领薪一千二百阿司,百人队长加倍,骑兵则为三倍。士兵的服役年限一般为16年(有几人能活着回来)老兵退役后可以从国家那里分得一块份地作为补偿(给不给是后话了)。马略的这一措施使获取土地和服兵役紧密地联系起来,此后,服兵役变成了贫困公民获取土地的先决条件。(士气当然会高啦)罗马的贫富差距非常大那是当然的啦,罗马是奴隶制的共和国,又不是为了构建“和谐社会”。罗马的收入,2/3来自战争赔款,另1/3来自行省的土地税收是抢劫犯的富裕又怎样?英国人自己还不是靠到处殖民掠夺赔款来壮大自己,现在英国人会为此懊悔么?还不是描绘成“值得骄傲的传奇”并得到了认可。
2006年12月25日 07点12分 10
level 6
凯尔特人排不上号德鲁依是当时最好的科学家也许凯尔特人不爱战争但如果是比科学方面,全欧洲无族能及
2006年12月27日 09点12分 11
level 12
德鲁依教士是高级的凯尔特人祭伺、法师或预言者,是搞宗教不是搞科学的凯尔特人是一个在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1世纪散居在高卢、不列颠、爱尔兰、欧洲、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蛮族。 德鲁依教的仪式和教义都是非常神密的,而且只依惯例口头传授。所以,虽然经过历代研究和探索,依然所知甚少。多数有关他们的资料是来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献。除此之外,考古学家只能从森林、神坛、庙宇的遗迹中偶然寻得一些如图画、记号等的微小线索而已。在史书上最早有关于德鲁依教团的记载主要是见于朱理亚·凯撒和古罗马最伟大的史学家塔西佗斯的著作中。在这些著作中,多是描述德鲁依教的野蛮和恐怖!凯撒远征高卢时曾向元老院报告说:“德鲁依教教士在当地有仲裁和主祭等重要地位和权力,而且该教教士精通物理、化学;在树林中居住,用金镰刀砍伐神圣的橡树果,甚至用活人献祭9但在大多数情况之下,德鲁依教士是公认的古代智能的守护者,有着崇高的道德修养,并对自然科学和神学有很深的造诣。 德鲁依教士精通占卜,对祭祀之礼一丝不苟,也长于历法、医药、天文和文学…同时,他们也是执法者、吟游诗人、探险家的代名词。男女皆可为德鲁依教士,同样在社会上享有崇高的地位。也有史学家将德鲁依教士与印度的婆罗门(Brahmins)、波斯祅僧(Magi)、埃及祭师(Priests)和巫医(Shamans)相等同。 在祭典中,德鲁依教士在满月的第六日收割橡果,而在过程中橡果不能堕地,并盛在纯白的布里。然后牺牲两头白色公牛,再举行宴会。他们也会献祭活人,通常这些牲人都是犯人,但如果实在没有的话,就会在平民中挑眩受难者或被关在木笼中活活烧死,或用木柱刺穿,或用利器插死,或用乱箭射死…或是执行最神圣的“三重死亡”(只有被挑选成为德鲁依王子的人才可接受这个仪式,而死者也通常是自愿接受的)首先,用斧头将牲人打晕,再迅速用由动物肌肉扎成的有三个结的绳子将其勒杀,并同时割开其喉咙,最后面朝下地将牲人放在四尺深的水里,表示最后是淹死的,而牲人死前吃的最后的食物是撒有橡果的烤大麦饼……就是这些残忍的活人祭祀激怒了罗马政权而加速了他们的灭亡。而后世也有学者为德鲁依教士开脱,但作为主祭的高级祭伺,似乎是难以脱罪的…… 在预言的过程中,德鲁依教士往往借鸟兽如乌鸦、老鹰等来占卜吉凶。有时也观察牲人的喉咙和内脏来作出预言。来节日时,德鲁依教士会举行仪式,将人催眠,然往互换灵魂,再以梦境预知未来。史书上也记载了一些德鲁依教士使用的魔法,如用草药和橡果等施放幻术和护身符;用发怒的毒蛇的吐沬浸过的魔蛋可以控制他人等…… 德鲁依教徒也相信灵魂的永恒,这点有点像轮回。他们会在亲人死后将所有死者生前的物品一并烧掉,甚至跳到火中抱住亲人的尸体,以便与亲人同登极乐……他们也会写信给已死的人,甚至提高货款额以便对方可以在死后偿还…… 在公元1世纪左右,罗马帝国恐怕凯尔特人势大,对其进行大举讨伐。塔西佗斯曾记载,在战斗中,德鲁依教团员身穿黑衣,跳跃在凯尔特的军队中,咆哮着天神的名字,刺耳地诅咒着罗马帝国。在罗马战胜后,不但屠杀了全部凯尔特士兵,而且也血洗了德鲁依教,并将其教士尸体遗弃在德鲁依教神圣的森林里…这一役令德鲁依教在以后的几个世纪里都一蹶不振,在以后的几代里他们的力量和地位与普通巫师无异……直至公元16、17世纪,德鲁依教仍然只存在于民谣山歌之中…… 17世纪,英国古董家约翰·欧伯利指出,在罗马时期的德鲁依教可能包涵了一些更古老的信仰,相传他们兴建了著名的Stonehenge(在英国Salisbury平原上的史前时期巨大石柱群,好象Act1里Stonefield中的石柱群)用来献祭太阳神!虽然他的说法有误,但终在18世纪掀起了德鲁依教复兴运动。 公元1717年,人称德鲁依大祭师的威廉·史度克里和约翰·托兰重建了德鲁依教,而后的亨利·荷力恢复了其古代教条,使其成为一类似共济会的慈善团体。 有趣的是,在美国的德鲁依教团却是为了完全不同的目的而成立的。话说1963年,北美革新德鲁依教团成立,而教团的成立却只是因为当时明尼苏达州CarletonCollegeinNorthfield的一群大学生反对学校强逼学生参加宗教服务,进而成立的组织。后来,该组织发展成为一提倡新异教信仰的德鲁依教团发展至今。
2006年12月28日 04点12分 1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