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3
简介 可以将史书分为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根据编排的年代跨度长短的情况,又分为通史和断代史;也有以国家为单位来分别记叙历史的,称国别体。
2012年04月18日 01点04分
1
level 13
2.纪传体: 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纪传体史书的突出特点是以大量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是记言、记事的进一步结合。从体裁的形式上看,纪传体是本纪、世家、列传、书志、表的综合。本纪,基本上是编年体,兼述帝王本人事迹。世家,主要是记载诸侯和贵族的历史。列传,是各方面代表人物的传记。书志,是关于典章制度和有关自然、社会各方面的历史。表,是用来表示错综复杂的社会情况和无法一一写入列传的众多人物。优秀的纪传体史书把这些体裁配合起来,在一部史书里形成一个相辅相成的整体。它既有多种体裁的混合,又有自己特殊的规格。如《史记》、《汉书》等,西汉史学家司马迁首创纪传体史书之后,我国古代的“二十五史”都是这种体例。《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叙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共约3000年的历史。共计130篇,包括本纪12篇,表10篇,书8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共约52万余字,由西汉司马迁著。
2012年04月18日 01点04分
3
level 13
3.纪事本末体: 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首创者是南宋的袁枢,他的《通鉴纪事本末》就采用这种体例。纪事本末体,既不同于编年体之以纪年为主,也不同于纪传体之以传人为主,而是以记事为主,把历史上的大事,详其首尾,集中表述其过程。无论是编年体还是纪传体,在记事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2012年04月18日 01点04分
4
level 13
4.国别体: 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国语》是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记,又称国记,是一部分国记事的历史散文,起自西周穆王,讫于战国初年的鲁悼公,分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等八国的历史。它最初的记录者可能是各国的史官,在春秋战国之际由晋国的史官编纂成书。《国语》的记事比《春秋》详细生动的多,也保存了许多珍贵的史料。《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时期的史料汇编。西汉后期的刘向校理群书,加以整理,去其重复,得33篇,按国别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宋、卫、中山12国策,定名为《战国策》。晋陈寿《三国志》记载了魏、蜀、吴三国的历史。
2012年04月18日 01点04分
5
《三国志》也可以算纪传体。
2012年04月18日 04点04分
level 13
5.通史: 主要特点是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资治通鉴》。
2012年04月18日 01点04分
6
level 13
6.断代史: 主要特点是只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分为12篇纪、8篇表、10篇志、70篇传,共100篇,80来万字。记事上起汉高祖元年,下至王莽地皇4年,共229年历史。从《史记》到《明史》的二十四史,除了《史记》以外,均为断代史。
以上的六种体例是按不同的标准分的。实际上,同一史书按不同标准可同时归入不同的体例。如《三国志》,就既是纪传体史书,又是国别体史书,同时还属断代史。
2012年04月18日 01点04分
7
level 13
学案体 学案体是比较晚出的一种较完备的学术史体裁。明清之际,黄宗羲撰《明儒学案》,列学案十九目,叙明代学者二百余人。这部书以学派为纲,论述了学者们的生平和学术成就,成为我国第一部有系统理论的学术史著作。黄宗羲又撰《宋元学案》,未能成书,其子黄百家和全祖望完成了这个工作。这两部书是学案体史书中的杰作,体现了古代学术史的较高发展形式。
2012年04月18日 01点04分
8
level 13
典制体 典制体史书,分门别类,记述历代的典章制度。它是纪传体史书中书志的发展,从纪传体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体裁。我国第一部有影响的典制史是唐代杜佑的《通典》。全书二百卷,分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等八门,每门之下又分若干子目,综合各代,贯通古今。
2012年04月18日 01点04分
9
level 13
记载一段历史,叙述一个故事。甚至象小时候写作文,都要讲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同一段历史可以根据侧重点不同写成不同的体裁。
以时间为主线的可以写成编年体;以地点、地域为主要对象的可以写成,国别体或地方志;以人物为主要对象的可以写成纪传体;以事件为主要对象的可以写成纪事本末体。
2012年04月18日 01点04分
10
其实以地点、地域为主要对象的更重要的是指地方志。而地方志这种体裁还未受到足够的重视。
2012年04月18日 01点04分
地方志章实斋尤加注重,文史通义内颇有创论。
2012年04月18日 04点04分
level 7
当前以记事本末体最为常见。市面上当作所著史书多是此体。
2012年04月18日 04点04分
11
level 13
吕思勉的看法:
一、记载。二、注释。三、批评。以记载为主。
记载:1、治乱兴亡(动的史实)。2、典章制度(静的史实)。
2012年05月16日 06点05分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