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河落日8
长河落日8
关注数: 21
粉丝数: 139
发帖数: 9,093
关注贴吧数: 3
湖阳公主是否记错了 湖阳公主言:“文叔为白衣时,藏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 这不像刘秀的风格啊,更像是他哥刘縯的做派。
乱世鸳鸯 孝克,陵之第三弟也。少为《周易》生,有口辩,能谈玄理。既长,遍通《五经》,博览史籍,亦善属文,而文不逮义。梁太清初,起家为太学博士。 性至孝,遭父忧,殆不胜丧,事所生母陈氏,尽就养之道。梁末,侯景寇乱,京邑大饥,饿死者十八九。孝克养母,饘粥不能给,妻东莞臧氏,领军将军臧盾之女也,甚有容色,孝克乃谓之曰:"今饥荒如此,供养交阙,欲嫁卿与富人,望彼此俱济,于卿意如何?"臧氏弗之许也。时有孔景行者,为侯景将,富于财,孝克密因媒者陈意,景行多从左右,逼而迎之,臧涕泣而去,所得谷帛,悉以供养。孝克又剃发为沙门,改名法整,兼乞食以充给焉。臧氏亦深念旧恩,数私自馈饷,故不乏绝。后景行战死,臧伺孝克于途中,累日乃见,谓孝克曰:"往日之事,非为相负,今既得脱,当归供养。"孝克默然无答。于是归俗,更为夫妻。 ---------陈书-列传二十,徐陵。
银行、钱庄的萌芽 杜甫有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到了唐朝中后期,财富的分化更加严重,最有钱的一帮人是那些封疆大吏,藩镇的军政长官们,他们在长安都有驻京办事处,叫进奏院,也有自己的府邸。 当时的钱都沉淀在富人家里,市面上流通的不多,各个地方都以钱少为患,各地方官都禁止人们带大量的钱出境。并且天下也不太平,商人们也不愿意带太多的钱出门。 于是,京城的商人要到地方上采购货品,他们把钱交给那个地方的驻京办事处,或直接到地方长官的府邸。得到一份收钱的凭证,然后轻车简从的到来那个地方拿出凭证去支取钱财,当时叫做“飞钱”。 后来中央政府禁止了地方官的这种“飞钱”,要求商人如果需要“飞钱”可以到户部、度支、盐铁三各部门去办理,每一千缗要多给百钱作为手续费,商人不买账,不去那里办,政府没办法把手续费取消了。
古代钱币 今天看了些文献通考中的钱币考,看到太多钱币的变迁,轻重、优劣不胜枚举。大体治世时,轻重得宜制作优良,而乱世时则忽轻忽重,质量低劣。 钱币的政策也反过来对世道的治乱起作用。 总的来说我国古代对作为国之重器的钱币是相当的轻视,民间筑钱或被允许,或被禁止,或公开,或盗筑一直没有停止过。钱币的质量大部分时间是得不到保障的。一直到宋以后铜钱的样式和大小才基本确定下来。
魏源-论老子 一、 文景曹參之學豈深於嵇阮王何乎。而西漢西晉燕越焉則晉人以莊為老。而漢人以老為老也。豈獨莊然。解老自韓非下千百家。老子不復生。誰定之。彼皆執其一言而閡諸五千言者也。取予翕闢。何與無為清靜。芻狗萬物。何與慈救慈衞。玄牝久視。何與後身外身。泥其一而誣其全。則五千言如耳目口鼻之不能相通。夫不得言之宗。事之君。而徒尋聲逐景於其末。豈易知易行而卒莫之知且行。以至於今泯泯也。老子曰。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非不知有無之不可離。然以有之為利。天下知之。而無之為用。天下不知。故恒託指於無名。藏用於不見。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之道。必自無欲始也。諸子不能無欲。而第慕其無為。於是陰靜堅忍。適以深其機而濟其欲。莊周無欲矣。而不知其用之柔也。列子致柔矣。而不知無之不離乎有也。故莊列離用以為體。而體非其體。申韓鬼谷范蠡離體以為用。而用非其用。則盍返其本矣。本何也。卽所謂宗與君也。於萬物為母。於人為婴兒。於天下為百谷王。於世為太古。於用為雌為下為玄。故如蓋公黄石之徒。斂之一身而徼玅渾然。則在我之身已羲皇矣。卽推之世而去甚去奢。化嬴秦酷烈為文景刑措。亦不啻後世羲皇矣。豈若刑名清談長生之小用而小弊。大用而大弊邪。吾人視嬰乃如昨日也。萬物之於母無一日離也。百谷於其王未嘗一日離也。動極必靜。上極必下。曜極必晦。誠如此則無一物不歸其本。無一日不有太古也。求吾本心於五千言而得。求五千言於吾本心而無不得。百變不離宗。又安事支離求之乎。反本則無欲。無欲則致柔。故無為而無不為。以是讀太古書。庶幾哉。庶幾哉。
孙权与公孙渊 三国时,孙权占据江东,公孙渊占据辽东,分在曹魏的南北,两国互通使者,都欲依仗对方缓急时可以牵制曹魏。颇合远交近攻之义。然终欢好不成反成仇敌,其间有可思量者。
大言者, 1、坑竖子耳二则 汉初,人言韩信谋叛,帝以问诸将,皆曰:“亟发兵,坑竖子耳!”帝默然。 陈平曰:“陛下精兵孰与楚?”上曰:“不能过。”平曰:“陛下诸将,用兵有能过韩信者乎?”上曰:“莫及也。”平曰:“今兵不如楚精而将不及,举兵攻之,是趣之战也,窃为陛下危之。”上曰:“为之奈何?”平曰:“古者天子有巡狩,会诸侯。陛下第出,伪游云梦,会诸侯于陈。陈,楚之西界;信闻天子以好出游,其势必无事而郊迎谒;谒而陛下因禽之,此特一力士之事耳。”帝以为然, 后,人言英布反,上召诸将问计,皆曰:“发兵击之,坑竖子耳,何能为乎!”
彭原对策 肃宗问李泌破贼之策, 对曰;"贼掠金帛子女,悉送范阳,有苟得心,渠能定中国邪?华人为之用者,独周挚、高尚等数人,馀皆胁制偷合,至天下大计,非所知也。不出二年,无寇矣,陛下无欲速。夫王者之师,当务万全,图久安,使无后害。今诏李光弼守太原,出井陉,郭子仪取冯翊,入河东,则史思明、张忠志不敢离范阳、常山,安守忠、田乾真不敢离长安,是以三地禁其四将也。随禄山者,独阿史那承庆耳。使子仪毋取华,令贼得通关中,则北守范阳,西救长安,奔命数千里,其精卒劲骑,不逾年而弊。我常以逸待劳,来避其锋,去翦其疲,以所征之兵会抚风,与太原、朔方军互击之。徐命建宁王为范阳节度大使,北并塞与光弼相掎角,以取范阳。贼失巢窟,当死河南诸将手。"帝然之。会西方兵大集,帝欲速得长安,曰:"今战必胜,攻必取,何暇千里先事范阳乎?"泌曰:"必得两京,则贼再强,我再困。且我所恃者,碛西突骑、西北诸戎耳。若先取京师,期必在春,关东早热,马且病,士皆思归,不可以战。贼得休士养徒,必复来南。此危道也。"帝不听。
不能流芳百世,亦当遗臭万年 这话是东晋桓温说的,一个不重视名节的人是不会说这种话的。这话更是一种气愤的话, 不知道桓温所要的流芳百世指的是什么,谢安、谢玄不也流芳百世了吗?桓温如果要这样的名声的话也是探囊取物而已。看来他的胃口比较大,那是什么呢,驱除鞑辱,恢复中华。 可是他的北伐行动一而再、再而三的被东晋朝廷阻挠。这个偏安的朝廷只想安稳的过日子,总怕打破这种平衡,恢复中原根本没想过,南宋也是一样。然后祖逖、桓温、岳飞这类人便不得志了,岳飞被害死了,祖逖被气死了,桓温这个人可能受礼教束缚少一些,你朝廷阻挠我,我先把你推翻了,就没人阻挠了。 郗超呢,和桓温可能属于一类人,
李泌单骑定陕虢 陕虢都知兵马使达奚抱晖鸩杀节度使张劝,代总军务,邀求旌节,且阴召李怀光将达奚小俊为援。上谓李泌曰:“若蒲、陕连衡,则猝不可制。且抱晖据陕,则水陆之运皆绝矣。不得不烦卿一往。”辛丑,以泌为陕虢都防御水陆运使。上欲以神策军送泌之官,问“须几何人?”对曰:“陕城三面悬绝,攻之未可以岁月下也,臣请以单骑入之。”上曰:“单骑如何可入?”对曰:“陕城之人,不贯逆命,此特抱晖为恶耳。若以大兵临之,彼闭壁定矣。臣今单骑抵其近郊,彼举在兵则非敌,若遣小校来杀臣,未必不更为臣用也。且今河东全军屯安邑,马燧入朝,愿敕燧与臣同辞皆行,使陕人欲加害于臣,则畏河东移军讨之,此亦一势也。”上曰:“虽然,朕方大用卿,宁失陕州,不可失卿,当更使他人往耳。”对曰:“他人必不能入。今事变之初,众心未定,故可出其不意,夺其奸谋。他人犹豫迁延,彼既成谋,则不得前矣。”上许之。泌见陕州进奏官及将吏在长安者,语之曰:“主上以陕、虢饥,故不授泌节而领运使,欲令督江、淮米以赈之耳。陕州行营在夏县,若抱晖可用,当使将之。有功,则赐旌节矣。”抱晖觇者驰告之,抱晖稍自安。泌具以语白上曰:“欲使其士卒思米,抱晖思节,必不害臣矣。”上曰:“善!”戊申,泌与马燧俱辞行。庚戌,加泌陕虢观察使。泌出潼关,鄜坊节度使唐朝臣以步骑三千布于关外,曰:“奉密诏送公至陕。”泌曰:“辞日奉进止,以便宜从事。此一人不可相蹑而来,来则吾不得入陕矣。”唐臣以受诏不敢去,泌写宣以却之,因疾驱而前。抱晖不使将佐出迎,惟侦者相继。沁宿曲沃,将佐不俟抱晖之命来迎,泌笑曰:“吾事济矣!”去城十五里,抱晖亦出谒。泌称其摄事保完城隍之功,曰:“军中烦言,不足介意。公等职事皆按堵如故。”抱晖出而喜。泌既入城视事,宾佐有请屏人白事者。泌曰:“易帅之际,军中烦言,乃其常理,泌到,自妥贴矣,不愿闻也。”由是反仄者皆自安。泌但索簿书,治粮储。明日,召抱晖至宅,语之曰:“吾非爱汝而不诛,恐自今有危疑之地,朝廷所命将帅皆不能入,故丐汝馀生,汝为我赍版、币祭前使,慎无入关,自择安处,潜来取家,保无它也。”泌之辞行也,上籍陕将预于乱者七十五人授泌,使诛之。泌既遣抱晖,日中,宣慰使至。泌奏“已遣抱晖,馀不足问。”上复遣中使诣陕,必使诛之。泌不得已,械兵马使林滔等五人送京帅,恳请赦之。诏谪戍天德;岁馀,竟杀之。而抱晖遂亡命,不知所这。达奚小俊引兵至境,闻泌已入陕而还。
二百二十八卷第七条 辛卯,拔黄州。可能有误,应为黄梅,蕲州在蔡山的上游而在黄州的下游,黄梅在蔡山的北面不远。按文中理解,李皋将蔡山的敌军引向蕲州,然后自己顺流而下,攻下蔡山,敌军还救不及,李皋顺势攻下黄梅。
汉景帝忽悠梁孝王 前154年,梁王来朝,汉景帝在一次宴会上对梁王说:“千秋万岁后传于王。”窦太后和梁王都很高兴,这时窦婴站出来阻止,说:“天下者,高祖之天下,父子相传,汉之约也,上何以得传梁王!”。 当时看到这里,觉得汉景帝这张嘴也太没把门得了,什么话都随便说。后来听王立群讲汉武帝时才恍然大悟,这是汉景帝在忽悠梁王啊。
郭子仪论诸子 郭子仪禁无故军中走马。南阳夫人乳母之子犯禁,都虞候杖杀之。诸子泣诉子仪,且言都虞候之横,子仪叱遣之。明日,以事语僚佐而叹息曰:“子仪诸子,皆奴材也。不赏父之都虞候而惜母之乳母子,非奴材而何!”
周智光之死 周智光,唐代宗时同华节度使,所镇在长安东北,仆固怀恩引吐蕃、党项入寇东及蒲津,返回时被周智光邀击,大破之,向北追至鄜州,他与杜冕不协,杜冕的家在鄜州,他把杜冕家人八十一口坑杀,又杀了鄜州刺史张麟,其后他到长安向皇帝请功。住了两夜后急急的回到自己的治所,代宗很后悔没有治他的专杀之罪。
读《史通通释》 《史通》是中国及全世界首部系统性的汉族史学理论专著,作者是唐朝的刘知几 。全书内容主要评论史书体例 与编撰方法,以及论述史籍源流与前人修史之得失。包括的范围十分广泛,基本上可以概括为史学理论和史学批评两大类。 《史通》包括内篇三十九篇、外篇十三篇,其中内篇的《体统》、《纰缪》、《弛张》三篇已佚,全书今存四十九篇。 《史通通释》清朝浦起龙所做注释,类于胡三省注《资治通鉴》。
弃子 下围棋时,有时会在对方的势力范围内投入一子,然后借题发挥,取得自己的外势或利益所在,所投一子全无生还可能,谓之弃子。
皇帝陵寝 秦始皇:嬴政(前259——前210)【秦始皇陵】 秦二世:嬴胡亥(前230——前207)【秦二世陵】
后汉书卷八十四:列女传,有"乐羊子妻" 乐羊子妻 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论言撰考谶》曰:“水名盗泉,仲尼不漱。”。廉者不受嗟来之食,解见《文苑传》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丱}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月。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论语》孔子曰:“君子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亡,无也。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反。妻常躬勤养姑,又远馈羊子。 尝有它舍鸡谬入园中,姑盗杀而食之,妻对鸡不餐而泣。姑怪问其故。妻曰:“自伤居贫,使食有它肉。”姑竟弃之。 后盗欲有犯妻者,乃先劫其姑。妻闻,操刀而出。盗人曰:“释汝刀从我者可全,不从我者,则杀汝姑。”妻仰天而叹,举刀刎颈而死。盗亦不杀其姑。太守闻之,即捕杀贼盗,而赐妻缣帛,以礼葬之,号曰“贞义”。
报仇二则 后汉书卷二十六 赵憙字伯阳,南阳宛人也。少有节操。从兄为人所杀,无子,憙年十五,常思报之。乃挟兵结客,后遂往复雠。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者。憙以因疾报杀,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顾谓仇曰:“尔曹若健,远相避也。”仇皆卧自搏。后病愈,悉自缚诣憙,憙不与相见,后竟杀之。
牙齿 后汉书卷二十四,马援列传,载马援《铜马相法》: “水火欲分明。水火在鼻两孔闲也。上唇欲急而方,口中欲红而有光,此马千里。颔下欲深,下唇欲缓。牙欲前向。牙去齿一寸,则四百里;牙剑锋,则千里。目欲满而泽。腹欲充,欲小,季助欲长,悬薄欲厚而缓。悬薄,股也。腹下欲平满,汗沟欲深而长,膝本欲起,肘腋欲开,膝欲方,蹄欲厚三寸,坚如石。”? “牙欲前向。牙去齿一寸,”才知道牙、齿在古汉语中是两回事。
后汉书一误 后汉书卷十二,列传第二: 王闳者,王莽叔父平阿侯谭之子也,哀帝时为中常侍。 后汉书卷十三,列传第三: 嚣乃勒兵十万,击杀雍州牧陈庆。将攻安定。安定大尹王向,莽从弟平阿侯谭之子也,威风独能行其邦内,属县皆无叛者。 平阿侯王谭是王莽叔父而非从弟。
中亚主要王朝世系表 一、阿契美尼德王朝(前550年——前330年) 1、居鲁士 (前550年——前529年) 2、冈比西 (前529年——前522年) 3、大流士 (前522年——前485年) 4、泽尔士一世 (前485年——前465年) 5、阿塔克泽尔士一世 (前465年——前424年) 6、大流士二世诺休斯 (前424年——前404年) 7、阿塔克泽尔士二世 (前404年——前358年) 8、阿塔克泽尔士三世 (前358年——前338年) 9、阿西斯 (前338年——前336年) 10、大流士三世 (前336年——前330年)
托孤之辞 蜀汉昭烈帝刘备白帝托孤,谓诸葛亮:“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西魏文帝元宝炬临终托孤,谓宇文泰:“是子也,才,由于公;不才,亦由于公。公其勉之!” 蜀汉时,刘备乾纲独断,政由己出,临终之时尤以卑辞羁縻诸葛, 西魏时,元宝炬寄坐天位,政由冢宰,临终之时竟以大义责成宇文,其少子被废,宜也
共同读通鉴活动 梁纪十二 值周人 :长河落日 梁纪十二 起昭阳赤奋若(癸丑)中大通五年(533),尽阏逢摄提格(甲寅)中大通六年(534),凡二年。 本卷主要讲述北魏,高欢与孝武帝之间的较量;宇文泰如何掌控了关陇;最后孝武帝入关、高欢拥立孝静帝,北魏分裂为东西魏。
夏侯祥献议 萧宝卷暴虐,萧衍自雍州,萧颖胄自荆州起兵讨之。萧衍围攻郢城未下,夏侯祥献议,内容精彩,而通鉴未录。
高澄好色 其一,高澄与父妾私通,被女婢告发,高欢大怒,高澄世子的位置岌岌可危。幸亏司马子如出谋划策,才化解了这次危机。告发的女婢被逼自杀。高欢事后叹曰:“全我父子者,司马子如也!”这里有可玩味之处,高欢一定知道事情的真相,但却装作不知道。事关重大,不能以是非曲直断之。汉武帝时,窦婴与田蚡斗争,最后搬出先帝遗诏,这份遗诏肯定是有的,但汉武帝也不能以是非曲直断之。
柔然两嫁女 柔然是南北朝时期北方主要的少数民族,是北魏在北方的心腹之患,在北魏的持续打击下,实力受到很大的削弱,而且内部也出现了分裂,大有一败涂地不可复起的意思,这时一个落难的可汗阿那瑰投奔到了北魏,北魏对他非常优待,并将他送回柔然,担任统领。
南梁宗室,唯有萧确。 永安侯萧确是南梁开国皇帝梁武帝萧衍的孙子,邵陵王萧纶的儿子,能文能武,喜欢看兵书,经常在自己的府邸中练习骑马射箭,当时人都以为他得了狂病。他的左右亲近,都劝说他,您不要骑马射箭了,学学士大夫,诵诵经、讲讲道多好。萧确回答说,等到将来我为国家扫灭贼患,你们就知道我现在这样做的道理了。
勇将王罴数则 1、南梁乘北魏大乱,派曹义宗进攻其荆州,荆州刺史王罴拒守: 将军曹义宗围魏荆州,堰水灌城,不没者数板。时魏方多难,不能救,城中粮尽,刺史王罴煮粥,与将士均分食之。每出战,不擐甲胄,仰天大呼曰:“荆州城,孝文皇帝所置,天若不佑国家,令箭中王罴额;不尔,王罴必当破贼!”弥历三年,前后搏战甚众,亦不被伤。癸未,魏以中军将军费穆都督南征诸军事,将兵救之。
东西魏的区别 有没有感觉到,东魏高欢与手下有几分猜忌,而西魏宇文泰与手下则相互信任。
潼关与蒲坂 潼关与蒲坂是关中与东方联系的要冲,在古代甚至可以认为是仅有的两条路,武关在东南且不论,潼关是关隘,蒲坂是渡口。两地相距不算太远。给人一种左右手的感觉。
小关-禁坑 潼关天险,但在它旁边还有一条隐蔽的通道,南北朝时叫小关,唐朝时叫禁坑。
朱异文过遂非, 傅岐曾经对朱异说:“卿任参国钧,荣宠如此。比日所闻,鄙秽狼藉,若使圣主发悟,欲免得乎!” 朱异回答说:“外间谤黩,知之久矣。心苟无愧,何恤人言!” 傅岐对旁人说:“朱彦和将死矣。恃谄以求容,肆辩以拒谏,闻难而不惧,知恶而不改,天夺其鉴,其能久乎!”
高敖曹,高傲的汉人 高敖曹,名昂字敖曹。 殷州刺史尔朱羽生将五千人袭信都,高敖曹不暇擐甲,将十馀骑驰击之。乾在城中绳下五百人,追救未及,敖曹已交兵,羽生败走。敖曹马槊绝世,左右无不一当百,时人比之项籍。 高欢进至信都,封隆之、高乾等开门纳之。高敖曹时在外略地,闻之,以乾为妇人,遗以布裙。欢使世子澄以子孙礼见之,敖曹乃与俱来。 高欢讨尔朱氏,大都督高敖曹将乡里部曲王桃汤等三千人以从。欢曰:“高都督所将皆汉兵,恐不足集事,欲割鲜卑兵千馀人相杂用之,何如?”敖曹曰:“敖曹所将,练习已久,前后格斗,不减鲜卑。今若杂之,情不相洽,胜则争功,退则推罪,不烦更配也。” 时鲜卑共轻华人,唯惮高敖曹。欢号令将士,常鲜卑语,敖曹在列,则为之华言。敖曹返自上洛,欢复以为军司、大都督,统七十六都督。以司空侯景为西道大行台,与敖曹及行台任祥、御史中尉刘贵、豫州刺史尧雄、冀州刺史万俟洛同治兵于虎牢。敖曹与北豫州刺史郑严祖握槊,贵召严祖,敖曹不时遣,枷其使者。使者曰:“枷则易,脱则难。”敖曹以刀就枷刎之,曰:“又何难!”贵不敢校。明日,贵与敖曹坐,外白治河役夫多溺死,贵曰:“一钱汉,随之死!”敖曹怒,拔刀斫贵;贵走出还营,敖曹鸣鼓会兵,欲攻之。侯景、万俟洛共解谕,久之乃止。敖曹尝诣相府,门者不纳,敖曹引弓射之,欢知而不责。
尔朱兆信梦、信誓 尔朱荣被杀后,尔朱兆欲为叔父报仇,举兵向洛。邀请高欢与之同行,高欢派遣使者婉拒。尔朱兆很不高兴,对使者说:“还白高晋州,吾得吉梦,梦与吾先人登高丘,丘旁之地,耕之已熟,独馀马蔺,先人命吾拔之,随手而尽。以此观之,往无不克。”
蜀民大迁徙 曹魏灭蜀汉之后,有一次蜀民大迁徙,将原蜀汉的官员和大族强宗迁徙到关中、河东等地,主要考虑到蜀地险远,怕回军之后蜀地的土著势力作乱,甚至再建立一个割据政权。 卷第七十九有这样的记载: 济阴太守巴西文立上言:“故蜀之名臣子孙流徙中国者,宜量才叙用,以慰巴、蜀之心,倾吴人之望。”帝从之。己未,诏曰:“诸葛亮在蜀,尽其心力,其子瞻临难而死义,其孙京宜随才署吏。”又诏曰:“蜀将傅佥父子死于其主。天下之善一也,岂由彼此以为异哉!佥息著、募没入奚官,宜免为庶人。” 帝以文立为散骑常侍。汉故尚书犍为程琼,雅有德业,与立深交。帝闻其名,以问立,对曰:“臣至知其人,但年垂八十,禀性谦退,无复当时之望,故不以上闻耳。”琼闻之,曰:“广休可谓不党矣,此吾所以善夫人也。”
尔朱荣礼贤下士, 尔朱荣在慧眼识珠,礼贤下士方面,堪称一流,相较之那些出色的开国帝王也不逊色。他手下的一批俊才后来都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
郦道元与颜真卿 郦道元:《水经注》的作者,也是北魏后期一个著名的大臣,以刚正不阿著称。在任中尉期间,汝南王元悦有个宠幸的人叫丘念的,狐假虎威大为奸利,郦道元将其抓捕入狱,元悦向胡太后求情,太后下了赦令,郦道元知道后杀了丘念,并弹劾元悦。元悦怀恨在心,奏请朝廷派郦道元到关中任职,当时萧宝寅在关中,反形已露,以为郦道元是来抓捕他的,派人假装成强盗杀死了郦道元。
印象深刻的一些话。 刘邦:叔孙通立朝仪,刘邦对他说:“可试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者为之。” 这话也只有刘邦这样的人能说,坦率的可爱。
徐纥,趋炎附势 北魏有个叫徐纥的人,温公是这样写的: 中书舍人乐安徐纥,粗有文学,先以谄事赵修,坐徙枹罕。后还,复除中书舍人,又谄事清河王怿;怿死,出为雁门太守。还洛,复谄事元义。义败,太后以纥为怿所厚,复召为中书舍人,纥又谄事郑俨。 接连用了四个谄事,这样的笔法仅见于此。
乞活 六镇叛乱始于破六韩拔陵,拔陵叛乱之后,朝廷派元深讨伐,在元深和柔然阿那瓌的双重打击之下,拔陵势衰,他所裹挟的六镇军民有二十余万,向广阳王元深投降,在如何安置这二十万降民的问题上,元深认为应该在他们故乡附近设置郡县安置他们,使其不至于有背井离乡之忧。朝廷考虑到这些人可能再次叛乱,决定把他们迁徙到现在河北的冀、定、瀛三州就食。元深得知朝廷的决定后叹息说:这些人又要变成要饭的了。(此辈复为乞活矣。)
无独有偶,并称 儒家有孔孟,道家有老庄,法家有申韩,兵家有孙吴,将家有韩白,纵横有苏张,禅让有尧舜,革命有汤武,暴虐有桀纣,辅弼有伊周,废立有伊霍,西汉有文景,西周有成康,上古有秦汉,中古有隋唐,相交有管鲍,相知有钟伯,舍生有二义,忠臣有龙比,冤死有韩彭,西汉有萧曹,之后又魏丙,唐朝有房杜,随之有姚宋,汉将有卫霍,唐将有卫英,乱唐有安史,中兴有郭李,西周有幽厉,东汉有桓灵,谋划有瑜亮,武力有关张。 开花在陈吴,结果在刘项,勇者有贲育,智者有范张,始者有秦隋,成者有汉唐, 想哪写哪,没有章法,吧友补充。
介士田畴 田畴,三国志卷十一有传
清官父子:胡质与胡威 三国时曹魏有胡质、胡威父子,二人俱是清官良吏。 质之为荆州也,威自京都省之。家贫,无车马童仆,威自驱驴单行,拜见父。停厩中十馀日,告归。临辞,质赐绢一疋,为道路粮。威跪曰:"大人清白,不审於何得此绢?"质曰:"是吾俸禄之馀,故以为汝粮耳。"威受之,辞归。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食毕,复随旅进道,往还如是。质帐下都督,素不相识,先其将归,请假还家,阴资装百馀里要之,因与为伴,每事佐助经营之,又少进饮食,行数百里。威疑之,密诱问,乃知其都督也,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后因他信,具以白质。质杖其都督一百,除吏名。其父子清慎如此。
军纪的重要性------崔延伯的故事 魏后期六镇叛乱,各州县盗贼蜂起,莫折念生起于陇西命莫折天生下陇东寇关中,征西将军元志为天生所擒,朝廷命崔延伯与萧宝寅崔延伯讨之。崔延伯英勇善战很轻易的打败了莫折天生,俘斩十余万,追奔至于小陇。这时将士们都开始抢夺战利品,莫折天生得以阻塞陇道,魏军无法再追击了。
韩遂用间 韩遂用间: 董卓被诛后,他的部将李傕、郭汜、樊稠邓功渠长安,樊稠又带兵攻打马腾、韩遂,李傕的侄子李利也在军中。韩遂与樊稠交马而语、揽辔偕行,樊稠回军后,李利将这一情景告诉了李傕,不久李傕、郭汜合谋杀死樊稠,而李郭二人也互相猜疑了。
曹操夫人卞氏 武宣卞皇后,琅邪开阳人,文帝母也。本倡家,年二十,太祖於谯纳后为妾。后随太祖至洛。及董卓为乱,太祖微服东出避难。袁术传太祖凶问,时太祖左右至洛者皆欲归,后止之曰:"曹君吉凶未可知,今日还家,明日若在,何面目复相见也?正使祸至,共死何苦!"遂从后言。太祖闻而善之。建安初,丁夫人废,遂以后为继室。诸子无母者,太祖皆令后养之。文帝为太子,左右长御贺后曰:"将军拜太子,天下莫不欢喜,后当倾府藏赏赐。"后曰:"王自以丕年大,故用为嗣,我但当以免无教导之过为幸耳,亦何为当重赐遗乎!"长御还,具以语太祖。太祖悦曰:"怒不变容,喜不失节,故是最为难。" 【魏书曰:后以汉延熹三年十二月己巳生齐郡白亭,有黄气满室移日。父敬侯怪之,以问卜者王旦,旦曰:"此吉祥也。"】 【魏略曰:太祖始有丁夫人,又刘夫人生子修及清河长公主。刘早终,丁养子修。子修亡於穰,丁常言:"将我儿杀之,都不复念!"遂哭泣无节。太祖忿之,遣归家,欲其意折。后太祖就见之,夫人方织,外人传云"公至",夫人踞机如故。太祖到,抚其背曰:"顾我共载归乎!"夫人不顾,又不应。太祖却行,立于户外,复云:"得无尚可邪!"遂不应,太祖曰:"真诀矣。"遂与绝,欲其家嫁之,其家不敢。初,丁夫人既为嫡,加有子修,丁视后母子不足。后为继室,不念旧恶,因太祖出行,常四时使人馈遗,又私迎之,延以正坐而己下之,迎来送去,有如昔日。丁谢曰:"废放之人,夫人何能常尔邪!"其后丁亡,后请太祖殡葬,许之,乃葬许城南。后太祖病困,自虑不起,叹曰:"我前后行意,於心未曾有所负也。假令死而有灵,子修若问*我母所在*,我将何辞以答!"魏书曰:后性约俭,不尚华丽,无文绣珠玉,器皆黑漆。太祖常得名珰数具,命后自选一具,后取其中者,太祖问其故,对曰:"取其上者为贪,取其下者为伪,故取其中者。"】
祖孙二则 晋武帝司马炎生惠帝司马衷,司马衷生皇孙司马遹。 举朝皆知司马衷不慧,不堪为帝,司马炎亦知之。皇孙司马遹聪颖过人,晋武帝恃此不易太子,欲帝位再传至皇孙得治国之主。 东晋谢玄生子谢瑍,谢瑍生子谢灵运。 史载谢瑍生而不慧,而谢灵运幼便颖悟。谢玄甚异之,谓亲友曰:“我乃生瑍,瑍哪得生灵运。”
裴觊死,谢朏生。 萧道成代宋之际,有两个人很不识时务,一个是裴觊,一个是谢朏。 侍中谢朏在直,当解宋帝玺绶,阳为不知,曰:“有何公事?”传诏云:“解玺绶授齐王。”朏曰:“齐自应有侍中。”乃引枕卧。传诏惧,使朏称疾,欲取兼人,朏曰:“我无疾,何所道!”遂朝服步出东掖门,仍登车还宅。 奉朝请河东裴觊上表,数齐帝过恶,挂冠径去。 萧道成对于裴觊的态度是大怒,然后把他杀了;对于谢朏,太子萧赜请杀之,萧道成说:“杀之遂成其名,正应容之度外耳。”
北魏后期的权力斗争 北魏孝文帝元宏英年早逝,太子元恪即位,时年十六岁。当时北魏宗室强盛,几位叔王:咸阳王元僖、广陵王元羽、高阳王元雍、北海王元祥、彭城王元勰正是年富力强之时。元恪身为皇帝,却感到势单力孤,为了平衡宗室的力量,培植自己的亲信,他先是找到自己的外戚,他的生母高氏被嫡母冯皇后害死。他费些周折找到了自己的两个舅舅,高肇、高显。二人初登庙堂都有些不知所措,仓促之间也难于形成势力。好在还有一帮人他可以依靠,就是一直陪在他身边的近侍们:宦官、左右御刀、应敕,茹皓、王仲兴、寇猛、赵修、赵扈等人。这段时间发生了一件小事,元恪要去拜谒父亲的陵墓,想带茹皓一起去,茹皓准备上车,元匡劝阻说带他去不合规矩,元恪当即把一只脚以登在车上的茹皓推了下去。
朝政不纲,奸雄生心, 这句话出自胡三省的注,当时是南齐东昏侯萧宝卷时,萧遥光、徐孝嗣、江祏、萧坦之、江祀、刘暄六贵同朝,萧衍知道朝廷必乱,他占据雍州积蓄力量,等待机会,图谋代齐。 在写萧道成时,胡三省也曾注曰:骨肉相残,奸雄生心。
共同读通鉴活动索引贴 1、共同读通鉴活动第一周 汉纪十四、十五 值周人:迷途小书童 http://tieba.baidu.com/p/1066741698 2、共同读通鉴活动第二周 汉纪十六 值周人:一点两面三种 http://tieba.baidu.com/p/1073870532 3、共同读通鉴活动第三周 汉纪十七、十八 值周人:匆匆飞狐 http://tieba.baidu.com/p/1080926102 4、共同读通鉴活动第四周 汉纪十九,二十 值周人:疆场弯弓月 http://tieba.baidu.com/p/1087187052 5、共同读通鉴活动第五周 汉纪二十,二十一 值周人:翳如 http://tieba.baidu.com/p/1093960026 6、共同读通鉴活动第六周 汉纪二十二,二十三 值周人:大爱史学 http://tieba.baidu.com/p/1100739147 7、共同读通鉴活动第五周 汉纪二十五、二十六 值周人:率性人 http://tieba.baidu.com/p/1111016375 8、共同读通鉴活动第七周 汉纪二十九、三十 值周人:翳如 http://tieba.baidu.com/p/1122074759 9、共同读通鉴活动 汉纪三十一,三十二 值周人:迷途小书童 http://tieba.baidu.com/p/1133609057 10、共同读通鉴活动 汉纪三十三、三十四 值周人:一点两面三种 http://tieba.baidu.com/p/1154342275
赫连勃勃和阿那瑰 这两个人真是枭獐本性,受了别人的救命之恩,不旋踵即报以锋刃,实在可恨,而且可怕。农夫和蛇的故事,生动的体现。
人心思乱与人心厌乱 秩序作为社会稳定不可或缺的一种存在,它的重要性毋容置疑,但当统治阶级、食利阶层越来越庞大、越来越臃肿的时候,作为供养者的底层百姓往往无力承担上层、中层的鲸吞、盘剥、蚕食,甚至于民不聊生、民不堪命。这个时候秩序则成为束缚底层百姓的牢笼、桎梏。百姓内心产生一种打破牢笼,恢复自由的情绪,所谓人心思乱。在这个时候,有好事者揭竿而起,底层百姓往往拿着锄头、铁锨一起加入到颠覆旧秩序的行列中。所谓官逼民反、逼上梁山。水浒传的故事很大一部份是官僚系统内部的故事,奸佞者当道,正直者难以安身,只好走上造反的道路。对于底层百姓迫于饥寒、卖妻鬻子,甚或易子而食。在这样情况下加入颠覆行列的故事却不多。古代史书因为立场原因对于这些人的评价是很不公正的。
关于夏侯道迁以南郑降魏的猜测。 先要从495年,拓跋宏全线南伐说起,元英当时还叫拓跋英,也同时进攻梁州,企图攻占南郑,占据梁州。梁州刺史萧懿也就是萧衍的哥哥,在于元英的较量中处在下风,但南郑始终掌握在南梁的手里。后来因为东线战事不利,元英也撤兵返回了,撤兵途中艰苦异常。
刘毅报憾 刘敬宣,刘敬宣是刘牢之的儿子,很早就有盛名、担大任,刘毅年轻时给他做过参军,人们都认为刘毅是个英雄,刘敬宣说:"夫非常之才,当别有调度,岂得便谓此君为人豪邪?其性外宽而内忌,自伐而尚人,若一旦遭逢,亦当以陵上取祸耳。"刘毅听说后,怀恨在心。 后来刘毅同刘裕一起讨灭桓玄,功高位重,刘敬宣从避难地南燕回到东晋,刘毅一直找他的麻烦,幸亏刘裕百般调和,刘敬宣才得以保全。 事见宋书卷四十七
朱毛二修之 毛修之、朱修之是南北朝时期刘宋的两位将领,毛修之的活动年代更多的实在东晋末期。
喜当爹数则 1、秦庄襄王嬴子楚,他在赵国做人质时,认识了商人吕不韦,吕不韦意识到这是个难得的机会,他把自己怀孕的姬妾赵姬送给了嬴子楚,后来生下了嬴政,也就是秦始皇。 此事是真是假也分不清了。
萧衍不杀人 梁武帝萧衍既篡齐建立梁朝,在将齐明帝萧鸾的儿子和侄儿诛杀之后,对齐高帝萧道成的孙子萧子恪、萧子范说了下面一番话: “天下公器,非可力取,苟无期运,虽项籍之力终亦败亡。宋孝武性猜忌,兄弟粗有令名者皆鸩之,朝臣以疑似枉死者相继。然或疑而不能去,或不疑而卒为患,如卿祖以材略见疑,而无如之何,湘东以庸愚不疑,而子孙皆死其手。我于时已生,彼岂知我应有今日!固知有天命者非人所害。我初平建康,人皆劝我除去卿辈以壹物心,我于时依而行之,谁谓不可!正以江左以来,代谢之际,必相屠灭,感伤和气,所以国祚不长。又,齐、梁虽云革命,事异前世,我与卿兄弟虽复绝服,宗属未远,齐业之初亦共甘苦,情同一家,岂可遽如行路之人!卿兄弟果有天命,非我所杀;若无天命,何忽行此!适足示无度量耳。且建武涂炭卿门,我起义兵,非惟自雪门耻,亦为卿兄弟报仇。卿若能在建武、永元之世拔乱反正,我岂得不释戈推奉邪!我自取天下于明帝家,非取之于卿家也。昔刘子舆自称成帝子,光武言:‘假使成帝更生,天下亦不复可得,况子舆乎!’曹志,魏武帝之孙,为晋忠臣。况卿今日犹是宗室,我方坦然相期,卿无复情自外之意!小待,自当知我寸心。”
元恪与高肇 北魏孝文帝元宏与妃高氏生了一个儿子元恪,太子元恂被废后,元恪被立为太子,要将元恪的生母高氏从平城迎来洛阳。冯皇后害怕高氏到来后母以子贵,威胁到她的地位,派人在半路上害死了高氏,自己养育元恪。后来冯皇后因行为不轨,被赐死。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