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行业的职业生涯规划
闽江学院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
中国的职业教育刚刚起步,许多大学生甚至硕士、博士毕业了却不知道自己现在能做什么,将来往什么方向发展。弥补传统教育不足的是一些职业培训班,但是这些培训班往往都针对某一种认证、考试为目标。以考试为目标的培训与传统教育一样,造就了一大批paper engineer(纸上谈兵的工程师,实际上不能真正工作),尽管拥有许多认证,而实际上却完全不能上手操作,这也见接导致了认证的贬值。什么是职业刚毕业,我们都说找工作,而不是找职业(Career),实际上是有一定道理的。所谓工作,是赚一份工资,养家糊口,然后借此创造更多的机会,找到更好的发展时候,由于工作要求,不得不偏离了职业发展的主线,你会慢慢调整,找机会再回到原来的发展方向上去。而且,即使较长时间偏离了职业主线,你却也可以因此学到更多的技能,在今后某个时间,对你产生意想不到道路。一旦确定了某一条道路,这就是职业了,尽管工作可能还会变化,但是这条职业的道路却相对稳定得多,有的帮助。确定了职业发展有什么好处呢?只是找一个又一个工作行不行?牛顿说过:“我之所以成功,是由于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的原因。”职业就是这样,让你可以通过每一份工作都得到内在价值的提升,让你变得越来越值钱,而不是由于一时的市场波动,得到高工资,当市场萎缩的时候,你就失业了。通过职业发展规划,可以与IT的金科玉律抗衡:IT行业并不是年轻人的行业,IT行业是属于职业人士的。或许很多IT行业的年轻人并不相信这一点,可能他看到在标准的IT公司里,过了35岁,就很难再去换工作、跳槽了,而且经常要看老板的脸色,生怕被辞掉。实际上,这恰恰说明了在IT行业,职业规划更为重要:如果没有很好地规划未来发展,那么结果就是辛辛苦苦工作几年之后,自己的价值却越来越低,最后成为一个随时可被替换掉的IT流水线上的工人,而新涌入的年轻一代就业大军则能够不计加班、不计报酬、不计强度去“抢夺”这个职位。这就是我们常常听说的IT行业是年轻人的行业的原因。但实际情况是这样么?在北美,IT产业发展比中国早一些,也成熟一些,你会发现尽管在一些初级岗位,大多是年轻人,而更多地担当着重要岗位的是“老”IT。他们一般已经不再是伏案加班赶工写代码的程序员,而大部分都是从事着被称为架构师(Architect)或者咨询专家(Consultant)的工作。这些工作的强度感觉更小,工资也更高,而且更不可替代。在中国的IT行业里有哪些职业可发展?与任何一种类型的企业相同,IT行业里的职业也可以分为管理和技术两大类。而其中技术类,并非我们通常指的纯粹的技术,它是一个更为广泛的范畴。我们现在有了职业经理人之说,这些人,就是选择了人事管理这个职业。无论是什么类型的公司,职业经理人都需要去引导被管理者认同公司的价值观,并为这个价值观而努力;同时,职业经理人还要设定公司的总体阶段发展目标,并将目标按照企业组成进行细化、分割,并一级一级地分布下去,落实到每个具体的员工;职业经理人还需要评价被管理者的努力程度和目标完成程度,对其给与相应的奖惩;协调自己所属部门与其它不同部门之间关系,配合其它部门一起完成公司总体目标也是职业经理人的工作任务之一。总之,职业经理人是管人的职业。本书重点介绍技术职业发展,那么什么是技术类职业呢?技术类职业在不同行业差别非常大,就IT行业来说,技术类包括规划、设计、开发、制造、营销、实施、管理(不是管人事,而是管设备、系统、项目进程等)、维护等许多方面。由此可见,技术类的职业范围非常宽,分工很细,因此如果没有很好地规划技术类职业,选择了不适合自己的职业,以后转型会越来越困难。管理和技术那一类更适合呢?这实际上不是一个问题,因为没有正确答案,结果因人而异。首先,管理类并非不懂技术,否则如何定位公司发展?
如何评价
一名技术人员的工作业绩?而技术类也并非完全不懂管理,特别是到了资深一级,必须具有领导一个小组甚至全公司的员工去工作完成某一项目的能力;其次,这两个职业之间没有截然隔离的鸿沟。很多时候,他们会互相转化,例如一名技术专家会慢慢走到管理的职位,而一名经理可能又由于对公司技术的深刻理解而被委任为技术先锋,做市场新产品的开发工作。例如我们所熟知的比尔.盖茨就是以技术专家起步,最终成为微软的管理者。最后,绝对意义上,两者之间不存在高低贵贱之分。尽管我们感觉管理的职位似乎高于技术类,这是由于国内的公司大部分都没有自己核心技术的原因。试想,如果一个技术公司(特别在IT行业,公司大部分都是以技术立足的),凭借自己独特、先进的技术打入市场,那么公司里面掌握这些核心技术的关键技术专家其职位肯定比公司总经理高,尽管原则上他要被总经理管辖。因为如果总经理辞职了,可以很容易再招聘一个,而如果这个技术专家走了,公司也就倒闭了。一个广泛流传于股票市场的笑话是这样的:市场蒸蒸日上的时候,傻子都可以让公司赚钱,有没有管理不重要,那么给公司管理者发的薪水一定是最低的;而如果市场萎缩,公司裁员,那首先被裁掉的一定是管理人员!因为只有这些管理人员才既无所事事又无关紧要,如果干活的人都被裁掉了,公司早就关门了。考虑到以上三点,我对于管理和技术这个问题的回答是:你在工作中会发现自己的偏好和特长,然后逐渐确定自己的方向。
2006年11月30日 02点11分 1
level 1
IT的入门门槛很高,现在高,以后也很高,但为什么:刚毕业的大学生就可以干IT?为什么IT人的工资不高?这是市场使然。绝对意义上来说,做IT是没有任何资格限制的。任何一个人,只要公司愿意雇用,如果做IT,什么条件都不需要,就可以雇佣。而如果他做餐饮:需要健康检查;如果做律师,需要有法律认可(我不知道具体是什么,但一定有);如果做医生,需要有行医执照。这些都是硬指标,几乎做不得假,唯有IT,什么都不需要,只要你让面试的人相中,就Ok了。因此感觉门槛低,刚毕业的大学生也可以作。越来越多的人涌入IT行业,相当于富裕的劳动力太多,供大于求,因此总体工资水平连
年下
降。真的劳动力过剩么?其实从相对意义上来说,IT是新兴行业,没有很充足的ready的劳动力大军候选,就是back log不够,招人的也只好将就,矬子里拔大个,选相对好的。但是如何判定这个人是大个呢?既然没有硬指标,就相当于招人的风险在公司,而不在应聘者。一旦聘用了不合格的人,给工资不说,耽误时间、事情啊!这些都是公司选人的风险成本,公司成本高了,应聘的多了,相对意义上来说,公司为了保证利润,自然降低工资。IT能力的评价也很麻烦,中国公司一般人少(或能做的人少),不专业,需要一个人顶替很多人,需要的是一种综合能力,而真具有综合能力的人凤毛羚角啊,伯乐就更少。(取自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如果千里马都少,伯乐更是何其少?),真的是招人难啊!不知道南慧有没有感触?遇到具有这种能力的人,给多少呢?更不好核算成本。一个公司一年可能只做几个项目,每个项目这种专业人士只用2个星期,而别的时间你还要养着他,不如找两个要价少的,即使没有那么好的设计方案,没有为客户提供最优,但客户不是更不懂?只要能混过去就行,往往签单靠关系,拼价格(中国现状),有没有这个专家不重要。(性能、可靠性都是系统运行时候的事情,到时候再说吧!这可能也是中国大部分IT项目都有烂尾的原因?)以上说明了为什么IT人不值钱,概括来说是以下几点:1. 没有绝对意义上的门槛(严格法律规定的)2. 廉价劳动力太多3. 个人价值、水平无法历史追溯4. 招人的也不懂5. IT利润越来越少,小公司养不起大专家,没有一个合适的支持模式(这个很有意思,以后专题研究)6. 劳动力们的期望太高,现在已经不是IT革命的年代,开始进入平稳运行,IT人凭什么比别人拿得更多?
2006年11月30日 02点11分 2
level 11
我是就业中心的郑老师啦,看了这个帖,真的很有收获,希望吧主,将此贴置精华,让更多IT专业的同学们学习学习。此文绝对是IT业内有HR经验的人士所写,昨天我同富士通前HR经理聊过,以上的许多见解与他不谋而合,但需要说明的是,尽信书不如无书,所有的前人总结的经验都是需要后来者消化吸收的,而且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异,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
2006年11月30日 13点11分 3
level 0
是福富?还是富士通?富士通目前在福州没有工程师,原本有一个驻地工程师已经被福富接管了,,不过富士通在福州目前只有销售人员一名,在力宝大厦上班??不理解从哪里出来一个富士通的HR??福富HR倒是有可能IT的道路在于自我的了解和调整规划,经验很重要……有拆台的嫌疑,,见凉----------------小鹅
2006年11月30日 13点11分 4
level 0
不过我确实很讨厌新毕业的学生,,特别是那些paper engineer唉!他们相对于行业内三年以下的工程师来说唯一的优势就是价格,所以整个行业的价格都被他们拼命的压下去了,,,,,,,唉!!郁闷啦~~~~~~~~~~~这两天身价又被压低了不少,,新工作还没谈成,,很烦~~~~~不知道今年有没有年终可拿:(
2006年11月30日 13点11分 5
level 0
中国虽有13亿人口, 但在几年内中国还是很很缺乏人才的,在任何行业!!!!
2006年11月30日 14点11分 6
level 0
妖魔充道的人很多…………不过相对于IT业,只要不可或缺的那几个人在,即使妖魔当道,缺也能赢利-----------------小鹅
2006年11月30日 14点11分 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