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2
天亡蜀也
楼主
马谡者,自幼熟知兵法,胆识才气超人一等。亮甚重之,曾抚其胸称其为“匡世奇才”。行军打仗,常邀其促膝常谈,彻夜谋划。 “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之千古策略即为马谡首提,然不知何故,后世将之收入诸葛亮文集。诸葛亮依此计 “七擒孟获”,保南境长治久安。 “只宜存恤,不宜远征”之休养策略亦为马谡之谋,亮又依此计,得保蜀国丰衣足食。依马谡之计,亮成功离间曹睿、司马君臣;依马谡之计,亮败夏侯,收姜维;依马谡之计,亮破羌兵,灭王郎;依马谡之计,亮连克南安、安定、天水三郡,曹魏举国震惊。然街亭一失,奇才受剐。虽功不掩过,然过至剐乎?黄忠丢三城,亦有军令状,何不受刑?关羽释曹操,亦有军令状,何不受剐?至若火烧连营之羞事,非刘主公之责乎?然未见其之苔。谡死之前,蒋琬言于亮曰:“昔楚杀得臣而文公喜。今天下未定,而戮智谋之臣,岂不可惜乎?即至昏庸如刘禅者亦冷静曰:“胜败乃兵家常事。”然亮仍一意孤行,致马谡魂归故里。狡兔未死,走狗已烹;飞鸟不尽,良弓早藏。一代良臣,千古奇冤! 至谡死后,亮食少务多,事无巨细,必躬亲为,终至劳累而死,然用兵打仗仍远不如前。亮死之际,仰天悲叹曰“吾遍察诸将,皆无人可授”。 焉知可授之人早陨己手。值此时际,其心不悔乎?其心不悲乎?其心不痛乎? 余前年冬赴武候祠,立亮象之前,久视其双眼,苦思因果。竟至入定境界,忽感寒溯之气扑于身,金戈之声响于耳。一念陡生:亮杀马谡,或有别因!不弑黄忠,因其为知名降将,留之可抚人心;不斫关羽,因其乃刘备之弟,存之为保脸面。然马谡者何人?其声名全系亮之提携,谡视亮为主公,亮视谡为己出。蜀国之内,三军之中,熟人不知“谡为丞相之心腹耳”。亮实为智者,岂不权衡之:人皆知我与马谡亲,斩或不斩,命在马谡,名则在我。不斩,则举国将视我为无物,我之颜面何存。斩之,可保我诸葛威名如泰山。我名如保泰山, 则蜀国可保以, 杀马谡实属政治需要也 。
2006年11月30日 02点11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