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闹元宵:依旧灿烂
咸水沽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2
沽上华鹰 楼主
正月十五闹元宵:依旧灿烂元宵节是中国的一个大节日,她的历史已经非常悠久了。元宵节其实是中国人过年的一部分。这年,一般是从腊月二十三“祭灶”开始,除夕——大年三十进入第一个高潮,经过初一拜年、初二回娘家,破五,而趋于平淡。到正月十四,进入第二次高潮,到正月十六,随着“闹元宵”的结束,这“过年”也就结束了。这过年的第一个高潮,主要是个人行为,家人亲戚之间的相互拜访;第二个高潮则是社会群体的行为,或耍会,或看会,或参与灯得制作,或参观灯展,或“考白面”,或“遛百病”……此时,也往往举办庙会,因此,才有了“正月十五闹元宵”。这“正月十五闹元宵”,不是“千篇一律”,它是因时而动的。就拿咸水沽来说,早年的正月十五经常举行花会的集中表演,叫做“药王庙会”,从咸水沽的观音庙出发,一直要到西郊,包括大驾圣会、龙灯、高跷、杠箱、落子、竹马、旱船、秃子会等,浩浩荡荡,甚是壮观。据说,随着1939年洪水扫荡咸水沽以后,再也没有这种类似今天葛沽正月十六出大会的花会表演了,这真是咸水沽人的一大憾事。说起葛沽花会,今天还有自己的盛世,也是极不容易。首先,它先是遭到文革的打击,而且这种打击是致命的、毁灭性的,葛沽花会的精华——坐乐会的八架辇、两座亭在1966年的6月被当做“四旧”全部毁于一旦。据传,它刚刚被毁,周恩来就打来电话,要求保护它,——却仅仅迟了一步。其次,文革后,宝辇的恢复经历了非常艰难的历程。其实,恢复宝辇,是葛沽人发自心底的愿望。笔者1972年到葛沽工作,刚到葛沽,就听见当地人对“砸宝辇”行动的种种愤恨,那种对宝辇的说不尽的情感总是情不自禁的流露出来。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葛沽人在葛沽中学操场举行庆祝集会,就有人敲起法鼓,而这法鼓,是每一架辇前必有的乐队。文革的结束,使宝辇的恢复有了可能。七十年代末期,第一架宝辇终于做成,葛沽人的心情兴奋到极点。但以后的恢复工作并非顺利,总有一些人认为,辇里摆上娘娘是一种封建迷信,因此恢复是缓慢的,大概,总有五、六年的时间,八架辇、两座亭才完全恢复;而且,每到过年,总是在辇里摆娘娘的问题上产生分歧,以致有一年一直到“二月二”才“接驾”。现在好了,每到正月十六葛沽花会“接驾”的日子,政府都派出**、消防队、120等,为其“保驾护航”。咸水沽自2011年开始,每逢元宵节都举办大型灯展活动。去年,设在东沽路,今年设在津南新城。正月十四的晚上,灯火辉煌,火树银花布满津南的上空,壮丽无比。依旧是正月十五的夜晚,依旧是五彩缤纷的灿烂,依旧是游人如织,依旧是灯火阑珊。虽然,这一天或许经历了千载,虽然,观灯的心情或许不变。但是,龙的传人却总要在这时狂欢;他们心中,永存五彩缤纷的灿烂。
2012年02月07日 09点02分 1
level 9
2012年02月07日 11点02分 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