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
●军中之事,不闻君命,皆由将出。《六韬·龙韬》军队中的事情,不能等待君王命令,所有决断应由将帅做出。●出军行师,将在自专。进退内御,则功难成。《三略·中略》自专:个人专断。内御:受朝内君王驾御。出兵打仗时,将帅对重大问题要自己决断;如果进攻或退却都由朝内君王决定,就大功难成。●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孙子兵法·虚实篇》善于打仗的人,能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调动。●后之发先之至,此用兵之要术也。《荀子·议兵》后发兵而先到达战地,这是用兵的重要方法。●柔能制刚,弱能胜强。《三略·上略》柔:柔韧,与“刚”相对。制:制约。●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汉书·项籍传》在作战时,先动手就能牵制敌人,后动手就会被敌人控制。●先发制人,此机不可失也。《隋书·李密传》在作战时要先于敌人行动,这个机会不可错过。●道贵制人而不贵制于人,制人者握权,制于人者遵命。唐·李筌《太白阴经·数有探心》用兵的原则,最重要的是牵制敌人而不被敌人牵制。能牵制敌人就掌握了主动权,被敌人牵制就只能由敌人摆布。●战而后阵,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宋史·岳飞传》一旦确定打仗之后就要布阵,这是用兵的常规;而布阵的巧妙,全在于将帅的用心谋划。●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单刀赴会传奇》●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孙子兵法·虚实篇》 我兵力集中,敌兵力分散,这样我就能以优势兵力把分散之敌各个击破。●寡者,备人者也;众者,使人备己者也。《孙子兵法·虚实篇》部署兵力少是因为到处分兵防御敌人,部署兵力多是因为能使敌人到处分兵防御我。●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孙子兵法·虚实篇》备:防御。寡:少。指兵力少。无所不备:指到处分兵防御。 ●凡用兵之法,三军之众必有分合之变。《六韬·犬韬·分合》用兵的方法,全军人多,必有分散与集中使用兵力的变化。●五指之更弹,不若拳手之一挃;万人之更替,不如百人之俱至也。《淮南子·兵略训》挃:捣击。用五个手指轮番弹击,不如握拳一击。一万人轮流作战,不如一百人一起攻击。●兵一分一合,以敌为变也。三国·魏·曹操《孙子注·军争篇》兵力的分散与集中,要根据敌人情况而定。●善用兵者以少为多,不善用兵者虽多而愈少也。宋·欧阳修《准诏言事上书》善于用兵的人,以少兵当多兵用;不善于用兵的人,兵再多也不够用。 ●以五当一,如为万全。明·戚继光《请重将权益客兵以援闽疏》作战时以五倍于敌人的兵力对付敌人,就能万无一失。●兵贵合也,合则势张,合则力强,合则气旺,合则心坚。明·尹宾商《白豪子兵》用兵可贵的是集中兵力,集中兵力就气势张、力量强、士气旺、心志坚。●兵散则势弱,聚则势强。《百战奇略·合战》兵散:兵力分散。聚:集中兵力。●以寡御众之道,须联数人之心为一心,合数万人之力为一体。明·戚继光《练兵实纪杂集·登坛口授》以寡御众:用少抵抗多。道:方法。 ●兵不贵分,分则力寡。明·《投笔肤谈》兵力不宜分散,分散了兵力就少。●孤则易折,众则难摧。清·魏源《城守篇·守御上》作战时分散孤立的部队易遭挫败,集中的人数众多的部队难于摧毁。●兵贵胜,不贵久。《孙子兵法·作战篇》用兵重要的是取胜,而不贵久战不决。●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孙子兵法·九地篇》就用兵情势来说主要是行动要迅速,乘敌人来不及防御,从敌人预料不到的道路,攻击敌人没有戒备的地方。●巧者一决而不犹豫,是以疾雷不及掩耳,迅电不及瞑目。《六韬·龙韬·军势》聪明的人一旦作出决断就不再犹豫,好比急雷迅至来不及捂耳朵,闪电速成到来不及合眼。 ●战如风发,攻如河决。
2005年04月07日 06点04分
1
level 1
《三略·上略》 打仗象狂风那样猛烈,进攻象河水决口那样汹涌澎湃。●用兵之害,犹豫最大。唐·马总《意林·太史公六韬》用兵为害最大的是迟疑不决。●兵贵神速,机不可失。《旧唐书·李靖传》机:战机。●奇在速,速在果。宋·欧阳修《王彦章画像记》用兵奇的关键在于快,快的关键在于果断。●功难成而易败,机难得而易失。《资治通鉴·唐纪》功:功业。机:时机。●两军相恃所贵者机会,此胜负存亡之分也。 宋·汪藻《论淮南屯昌》相恃:双方对立,互不相下。分:分界线。●兵贵拙速不尚巧迟,速者乘机,迟者生变。明·王鹤鸣《登坛必究》拙速:虽然笨拙但行动迅速。巧迟:虽然巧妙但行动迟缓。乘机:有机可乘。生变:发生变化。●难得者时,易失者机,迅而行之,速哉。明·揭暄《兵经百篇》时间难得,战机易失,行动要迅速,要快。●兵以速为策者,其机中速。譬犹猎者之逐兽,免起鹘落,少纵则失之。明·唐顺之《纂集武编》用奇兵决策的关键是快,好比猎人打猎,必须抓住兔子跃起和鹘鸟落地的一刹那进行射击,稍一错过就失去机会。 ●机之未至不可以先,机之已至不可以后。《历代名将言行录》机:战机。先:抢先。后:落后。●潜师远袭,利在捷速。《历代名将言行录》 秘密出兵远袭敌人,行动宜于敏捷迅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孙子兵法·势篇》战势:作战形势。奇正:古代兵法术语,对其解释有所不同。一种廉洁是,以对阵交锋为正,设计邀截袭击为奇。作战形势不外奇正两种,但奇兵和正兵的交替变化是说不尽的。●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孙子兵法·势篇》打仗总是以“正兵”迎击敌人,以“奇兵”战胜敌人。●以正治国,以奇用兵。《老子》第57章 正:指正常的方法。奇:指特殊的、变化的方法。●形以应形,正也。无形而制形,奇也。《孙膑兵法·奇正》用正规作战方式对付敌人,叫做正兵;用机动灵活的特殊作战方式对付敌人,叫做奇兵。●正兵贵先,奇兵贵后。《尉缭子·勒卒令》用正规作战方式贵在先发制人,出奇兵贵在后发制人。●治兵以信,求胜以奇。《握奇经·八阵总论》以信:用诚信。以奇:靠出奇兵。●操正以正奇。《十六经·成法》运用正规作战方式的目的,正是为了正确运用奇兵。●兵以奇正为始。三国·蜀·诸葛亮《便宜十六策·治军第九》奇正:奇兵、正兵,古代兵法术语。●兵之道难言,大要不外奇正二字。《武经七书汇解·唐李卫公问对序》兵之道:用兵的原则、方法。大要:总的说来。奇正:古代兵法术语。对其有不同的解释。一种说法是以对阵交锋为正,以设计邀截袭击为奇。●用兵之术百数,其要在奇正权谋。唐·李筌《阴符经疏注》奇正权谋:权衡谋划怎样运用正兵和奇兵。●行兵之要不外奇正,为正之法在于分合。《兵机握要》要:要旨。为正之法:运用正兵的方法。分合:兵力的分散和集中。●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孙子兵法·势篇》用兵善于出奇的人其战法象天地一样变化无穷,象江河一样奔流不竭。●治兵以胜,求胜以奇。《握奇经·八阵总述》治军为了取胜,求胜靠奇兵。●将贵专谋,兵贵奇胜。唐·权德舆《陆宣公全集》专谋:专断谋划。奇胜:用奇兵取胜。●以少击众,以弱制强,出奇无穷,制胜如神。唐·李翰《进张巡中丞传表》出奇:出奇兵。●古之名将必出于奇,然后能胜。宋·欧阳修《王彦章画像记》出于奇:善于出奇兵。●兵者应变出奇以取胜。宋·欧阳修《新五代史》用兵靠适应形势变化出奇兵来取胜。●出奇制胜,变化如神。宋·陈亮《酌古论·邓禹》●凡战,所谓奇者,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也。《百战奇略·奇战》●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恒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孙子兵法·九地篇》率然:恒山(有的版本为“常山”)的蛇名。比喻各部队要互相支援,协同作战。
2005年04月07日 06点04分
2
level 1
●战阵无常势,因敌以为形,故兵之极至于无形。唐·李筌《太白阴经·兵形》 作战布阵没有固定不变的阵势,要根据敌人情况部署自己兵力,所以用兵巧妙至极点就可以达到使敌人不能察觉的地步。●法有定论而兵无常形。宋·何去非《霍去病论》兵法虽有定论,但用兵却没有固定不变的形式。●凡用兵之法,主客无常态,战守无常形,分合无常制,地退无常度,动静无常期,伸缩无常态。明·《投笔肤谈》 用兵的方法,敌我没有固定不变的态势,进攻防守没有固定不变的形式,兵力的分散与集中没有固定不变的规定,前进兵退不有固定不变的限度,行动或不行动没有固定不变的时间,收缩或扩张没有固定不变的态势。●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孙子兵法·形篇》不可取胜就守,可以取胜就攻,有的版本为:“不可胜,守;可胜,攻也。”今据《十一家注孙子》改。●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孙子兵法·虚实篇》善于进攻的人,可使敌人不知道该在什么地方防守。善于防守的人,可使敌人不知道该在什么地方进攻。●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孙子兵法·虚实篇》 进攻一定取胜,就要进攻敌人不防守的地方;防守一定守住,就要在敌人不去进攻的地方防守。●善守者,藏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九天之上。《孙子兵法·形篇》 九地:旧指地下很深的地方。九天:旧指天空很高的地方。善于防守或善于进攻的人,都会把自己的部队隐蔽或调动得很好。●吾所以守者,力不足也;所以攻者,力有余也。三国·魏·曹操《孙子注》我军所以防守,是因为力量不足;我军所以进攻,是因为力量有余。 ●攻是守之机,守是攻之策。唐·李靖《李卫公问对》进攻是防守的转化,防守是进攻的策略。●力不足者可以守,力有余者可以攻。唐·李筌《孙子注》攻守要根据自己力量大小而定。●善攻者不尽兵以攻坚城,善守者不尽兵以守敌冲。宋·苏洵《攻守》 尽兵:用全部兵力。坚城:坚固的城池。敌冲:敌人冲击的地方。●攻敌所不守,守敌所不攻。宋·苏洵《攻守》 要进攻敌人不防守的地方,要防守敌人不进攻的地方。●以攻为守,以守为攻,此兵之变也。宋·陈亮《酌古论·先主》 用进攻的手段进行防守,用防守的手段进行进攻,这就是用兵的变通之术。●战要练,守也要练。明·戚继光《练兵实纪杂集·登坛口授》 战:攻战。练:训练。守:防守。●善战者必守为战,善守者必以战为守。明·庄元臣《叔苴子·外篇》卷一 善战:善于攻战。以守为战:用守作为攻。以战为守:用攻作为守。●攻人者利敌寡,自守者利敌多。明·庄元臣《叔苴子·外篇》卷一 敌人少利于进攻,敌人多利于防守。●知计谋则知所破,知虚实则知所击。明·揭暄《兵经百篇·知字》知道敌人计谋就知道如何破敌,知道敌人虚实就知道如何攻击它。 ●以战代守,以击解围。明·唐顺之《纂集武编·守》用进攻代替防守,用出击解除敌人对我之包围。●守城之法从攻城生,故欲善守,必明善攻。清·魏源《圣武记》守城的方法产生于攻城,所以要善于防守,就必须知道善于进攻的办法。●兵家之法,战守并重。《历代名贤经武粹语》 战守:攻守。●见其虚则进,见其实则止。《六韬·龙韬·立将》发现敌人空虚就进攻,发现敌人实力强大就停止进攻。●释实而攻虚,释坚而攻脆,释难而攻易。《管子·霸言》释:避开。实:强。虚:弱。坚:强。脆: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 《孙子兵法·九变篇》军:此指敌军。击:攻击。争:争夺。君命有所不受:君王的命令也有接受的。指将帅领兵在外,要根据战场具体情况独立行事,不必惟君王之命是从。●兵之形避实而击虚。《孙子兵法·虚实篇》用兵的情况是避开敌人的实力而去攻击敌人的薄弱部位。
2005年04月07日 06点04分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