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涛先生是非常重视学习的画家。他在从师齐白石、王梦白、陈半丁的同时 , 还广泛向前辈名家萧谦中和国外画家克罗多等人学习。同时刻苦学习古人的优秀传统 , 我在雪涛先生画室学画的十余年间 , 发现老师一直孜孜不倦地揣摩、推敲和巧妙借鉴古人的东西。老师画案对面是一面空墙 , 墙上总是张挂着古人佳作 , 画到一 定时期 , 便要更换古人作品 , 到时期再更换 , 如此坚持不断。在挂一幅画的时候 , 老师所画的东西 , 大都与这幅画有关。他不是临摹整幅画 , 而是选取画中部分形象为自己创作服务。这次创作可能借用古画的一些枝干 , 下幅创作可能借用古画的一两块石头 , 再下幅创作又借用了花叶或小鸟 , 是一种古为我用的办法。在老师张挂的古画中 , 记得有林良、陈淳、周之冕、孙枝、张宏、卞文瑜、陈老莲、恽寿平、王武、李寅、石涛、华新罗、邹一桂等人的作品。这些古画 , 有些是雪涛先生自己珍藏的 , 也有些是从朋友或画店借来的。这一时期 , 雪涛先生创作的章法与技法时常变异 , 其原因就在这里。雪涛先生借鉴古人的方式多是局部借鉴 , 或对临 , 或背临 , 或临其大意。看来他临写的过程正是潜心研究古人特点的过程。老师对外出写生也是极为重视的。他强调画什么都不能拿起笔随便画 , 而应该去写生 , 去了解所画物象的结构、特征、色泽等 , 不要画没见过的东西。因为临摹只是画人家见过的 , 写生和创作应该画自己见过的东西。要懂得艺术的提练、概括、夸张和立意。知其然 , 又知其所以然 , 自己再去画 , 再变法 , 才能得心应手、笔到意随、变化自如 , 画成自己的风格和面貌。
雪涛先生多次告诫我们要专心学画 , 才能画好画。不能三心二意 , 这山望着那山高。画好画需要付出一生的代价。因为学画没有捷径 , 也没有什么窍门。要说有巧 , 也只是熟中生巧、苦中生巧。千万不可急于求成 , 不要追求过早成名。别认为自己有点进步 , 或偶然画了几幅看得过去的作品 , 或是受了人家几句表扬 , 就以为自己了不起 , 这是最可怕的。最先膨胀起来的人 , 最终会萎缩下去。一旦成名了 , 别人就不好再帮你教你了 , 也不便随时指出你的缺点与不足了 , 再求进步就会比成名前更加困难。齐白石、王梦白等人成名都比较晚 , 他们受到陈师曾的指点 , 才有了晚年的成就。
雪涛先生经常对我说 , 学画要虚心 , 要认真 , 要广泛吸取别人的长处。不要先有成见 , 凡是对自己艺术有益的东西 , 不管是什么人 , 都要主动吸取。画画时 , 不要有几笔没画理想 , 就说画坏了 , 要想方设法去补救 , 去修改。在补救与修改的过程中 , 要花费很大的心思 , 要付出许多智慧。收拾好了 , 收获会更大。所以说 , 没有一开始就画坏的画 , 只有画不完的画。自己刚画完的不合心意的画 , 不要轻意扔掉 , 要动脑筋将画改好。实在没有补救办法时再废弃不迟。学画时不必专找好纸 , 要学会适应各种纸。遇到什么纸都能处理 , 才会符合教画、改画的要求。退一步说 , 能在不好用的纸上画好画 , 再用好用的纸 , 就更没问题了。雪涛先生还说 , 平时画画 , 也要认真 , 切不可马虎敷衍。即使是应酬画 , 也一定动脑筋认真画好。如果单纯搞应酬 , 也不是应酬别人 , 而是对自己不负责任。如果传留后世的画 , 只是你不负责任的画 , 后果该是不言而喻的。另外 , 为了应酬而不动脑子去画 , 天天任意而为 , 不动真感情 , 只能越画越油 , 最后跌入低俗的泥潭之中。
老师还跟我谈过搞集体画展的事 , 说有些人为了争展位 , 为了使自己的画挂在正面显眼的地方 , 争得面红耳赤。实际画不在乎挂在那里 , 而在于画得如何。画得不好 , 越挂在明处 , 越给自己丢丑。好的作品挂在那里 , 都是好作品。那些不认真创作而去争这争那的人 , 只是些无聊无知的俗人 , 千万不可如此。此外 , 雪涛先生自己对卖画的润格一直定得偏低 , 直到70年代 , 他的画还是五元一平尺。我对老师说过 : “您的润格能否提高一些?”记得老师说在润格上争高低没有意思。“应该把注意力放在艺术质量和品位方面。即便润格低一些 , 多画点 , 多卖点 , 有什么不好?”直到1982年雪涛先生辞世时 , 他的润格才提到百元一尺。
如今 , 我年愈八十 , 记性大不如前 , 以往许多事情都淡忘了 , 唯独对雪涛先生的教导记忆犹新。我真后悔没能在当年多记一些文字 , 没能请雪涛先生亲笔润改一番 , 但这已经没有办法了 , 生命只有一次 , 人生不能重复。我只能身体力行 , 以我的实际努力来回报恩师的教导与期望。
1998年4月6日于天津美术学院萧朗天津美术学院教授 , 已退休。
——美术研究 1998 04
2011年11月16日 06点11分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