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明了地分析丁卯之役的关键问题
毛文龙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0
袁靖水 楼主

1、明、朝鲜、后金三方史料打架,都宣布自己胜利了。明方不仅仅是毛文龙的塘报,也有李嵩、孙国祯两位巡抚的奏折,有《三朝》、《实录》的记载。但是一些研究者,比如吴晗、阎崇年等,出于贬明崇清的非学术性目的,一定要引用作为侵略者的后金方面的单方面史料,以及自称有9000年文明史的朝鲜记录,完全不敢引用明朝的任何记载,这是极不正常的。
2、后金、朝鲜的记载不仅仅和明朝记录相矛盾,互相之间也打架,怎么能以此为据来否定明朝官方实录的记载呢?比如朝鲜不少史书记载朝鲜民间义军如何神勇非凡,大破后金军;而后金则说毛文龙和朝鲜都被杀得抱头鼠窜,后金出于仁慈才没有灭掉朝鲜。
3、阎崇年实际上是单方面使用后金的记录,并且剔除朝鲜记录中对后金不利的部分,选择性地使用部分对明朝不利的朝鲜记录。
4、后金以及后来的清朝,是一个以篡改历史、大兴文字狱著称的朝代;朝鲜同样是一个以篡改历史闻名于世的国家。在朝鲜记载中,每次中国帮助它抵御外辱的行动,都要被丑化和篡改,从李如松的壬辰之役到朝鲜战争,次次如此,毛文龙不可能有例外。
5、无切身利益的老外记载。比如意大利传教士卫匡国的《鞑靼战纪》,你可以质疑他的细节错误,但对战争大体走势的描述是得到中外史家的肯定的。根据《鞑靼战纪》,三方的战损都十分严重,以至于“此次战役之激烈为中国所未曾见”,按照卫匡国的观点,这次战役没有胜利者。这是他以欧洲人的立场作出的评价,因为欧洲人少,战损是衡量战争胜负的重要标准。
6、中国当时的国情和欧洲不同,以明朝的地大物博对比后金区区数万男丁,无论战损多大,只要能大量杀伤对方有生力量,就是胜利。别说一比一的交换比,就是二比一、三比一的交换比都值得。《三朝辽事实录》记载毛文龙部阵亡六千多名士兵,一百多名军官。而后金方面的损失也有数千人。
7、后金到底有没有遭到严重损失,当然最直接地有白纸黑字的明军战报、两位巡抚的奏折为证。但有的人非要说那是假的,绝不可信,那么我们来分析其他间接证据。根据老外的记载,阿敏是“杀出一条血路回到本土”,而两年后,皇太极面临粮荒豪赌入关,可以说倾其所有,八旗里头出动了七个旗的旗主,唯独没有镶蓝旗旗主阿敏。说明镶蓝旗这样一个大旗经过“丁卯之役”后已经无法形成战斗力了,日后换防永平时,阿敏寻死觅活非要济尔哈朗留下协防,遭拒后被明军杀得一败涂地,也佐证了这点。
8、皇太极和阿敏的夺位之争,人所共知。皇太极在几乎倾巢而出的情况下,却把阿敏放在家里,阿敏乘机作乱怎么办?中国历史上多次发生过这样的事情,比如楚灵王征宋,楚庄王征郑,家里人都乘机反叛,不同的是前者成功了,后者失败了。皇太极老谋深算一代枭雄,可能犯这种低级错误吗?只能说明阿敏已经彻底废了,对留守沈阳的后金军无法构成威胁。
9、后金有没有胜利。“丁卯战役”后金的两个战略目标,一是对毛文龙“怒往征之”、二是“若朝鲜可取,顺便取之”,而结果两个目标都没有实现!无论《清太宗实录》如何吹嘘武功,也无法改变这两个简单的基本事实!没有实现任何战略目标的“大胜”,在世界军事史上有这种先例吗?劳师远袭,激战数月,只得到了朝鲜没有任何实质性内容的承诺,就退兵了。这是一个胜利者应有的姿态吗?《清史稿》对此的解释是他们是为了“大义”而不愿意为难朝鲜。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
10、朝鲜军队的战斗力。朝鲜军队的战斗力在不远之前的万历壬辰战争中得到了充分展现。值得一提的是,和壬辰战争一样,在丁卯战役中,朝鲜国王也作出逃出首都的举动,我相信对棒军的战斗能力已经无庸赘述,只要不是丧良心者,就不可能说是他们杀败了后金军。
11、后金军消灭毛文龙和征服朝鲜的计划都失败了,后金军蒙受了重大损失,后金军“杀出一条血路回到本土”,而朝鲜军又不可能做到这点?那么是谁做到的?
2011年09月16日 04点09分 1
level 8
杜车别已经做了有关分析,但带不深入,而明人记载毛文龙五战五捷,基本上说得很明毛文龙胜了。
2011年09月16日 10点09分 2
@火箭七号 是,拿皇征毛子一路胜利,在博罗季诺战败敌主力,之后不也败走莫斯科了吗? 七年战争,二世一直赢,都赢麻了,没有毛子犯神经,普鲁士不还是要完蛋? 战术上的胜利跟战略上的胜利有必定关系吗?
2022年04月12日 16点04分
@火箭七号 不过您应该早就知道了,这么说只不过是防止看到这句话觉得很赞的家伙
2022年04月12日 16点04分
level 13
[大笑]朝鲜史料 爆出一个名将郑凤寿 朝鲜的史料 还记载过 毛帅对其还称赞过
凤寿 曰:士俊欲往义州者,欲激虏而来也。虏至,可破、遂纵士俊士俊 果引精甲三百,伏北山丛木中。约擧火,而发乘夜入城。凤寿 命斩之,以殉虏。遂退居数日,虏兵三万围城数匝,城上人为胡语骂曰:羯虏敢战,战且速。欲食汝肉。虏酋大怒,拥盾而前呼声振。
山谷城上矢石齐发虏前驱数千皆毙,横尸满谷自卯至申凡大战,五虏大败走。乃遣人献俘於毛文龙,文龙 大喜便宜专制授凤寿 守备都司之职齎以银牌以书劳之。曰:忠心贯日,壮气干霄。时虏兵在良策馆,师精锐数千方夜袭虏营。大败之,前后大战辄获
而崔孝一`安克诚 张希范 安宗禄 李浑 金重国等诸壮士皆慕义而来归,并使之恊,守时虏兵数万乘夜刧寨,势难抵敌.而设坛祭天激励士卒,誓以尽忠报国.众皆敢死効力,拒战三日三夜,连得大捷。追至白马城而还时,
天将毛文龙来鎭椵岛。见其战捷之状,飞舸来贺。曰:今日之战,虽古名将,殆不及也。
2011年09月16日 11点09分 3
level 13
城上人为胡语骂曰:羯虏敢战,战且速。欲食汝肉。虏酋大怒,拥盾而前呼声振。
曰:"忠心贯日,壮气干霄。"
天将毛文龙来鎭椵岛。见其战捷之状,飞舸来贺。曰:今日之战,虽古名将,殆不及也。
[大笑]
2011年09月16日 11点09分 4
level 13
这个 是我从朝鲜的史料搜得时候 搜出来的 断句什么的 自己断的 勉勉强强 凑合着看把
2011年09月16日 11点09分 5
level 5
没有实现任何战略目标的“大胜”,在世界军事史上有这种先例吗?
--------------------
有,宁远大捷[鲁拉]
2011年09月16日 12点09分 6
level 10
宁远大捷努尔哈赤顺利实现了抢粮过冬的战略目标。
2011年09月23日 08点09分 7
level 5
努尔哈赤实现了战略目标,成为了圆嘟嘟的大捷报。
2011年09月23日 23点09分 8
level 10
明和后金都是中国人。[Love]
2011年09月24日 00点09分 9
level 5
所以圆嘟嘟是明和后金共同的英雄
2011年09月24日 02点09分 10
level 10
袁靖水 楼主
孔子是韩国人
2011年11月06日 13点11分 13
level 8
满人是中国人
2011年11月06日 15点11分 14
level 10
袁靖水 楼主
韩国史书对唐太宗的描写
“世民愤不自胜,敢出决战.……遂为所中,左目没焉.世民穷无所措,从间道遁”
2011年11月07日 00点11分 15
level 10
袁靖水 楼主
果然是爱督师爱革达子。
2011年11月07日 00点11分 16
level 10
袁靖水 楼主
明清战争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假的,都不是历史事实,你默认他,只是转移话题,又和以前一样了“拿别人的话驳人家”然后把对方主要的胡扯当成真的。
2011年11月07日 03点11分 20
level 8
别在这里丢人啦,
2011年11月07日 08点11分 27
level 8
而当时明廷天启实录六年五月甲寅也有李承祚尝称共集七八十万为金兵所屠,若信谈迁之言,缘何不信此?所谓神将,治下百姓为人所屠七八十万,广宁之败未有这般惨,熊廷弼这般屡有真头功勋的将领可杀,败过熊的文龙不更当杀?
2011年11月07日 14点11分 31
天启实录六年五月甲寅有七八十万为金兵所屠?你知道丁卯之战是天启几年吗?你这样造谣要脸吗?
2022年06月26日 22点06分
原文是李承祚说毛文龙不要移镇盖州,否则铁山70-80万兵民会内乱出问题,你这苟东西居然造谣说七八十万为金兵所屠?真是不要苟脸了,造谣封10天
2022年06月26日 22点06分
level 8
而你所谓三朝,我懒得给你打了,自己看孟森的三朝辽事实录评。非为详当时之事变计,乃其自为攘功掩罪计。所蓄意诋毁者为孙承宗。专撰此书,以为造谤之用,其罗缕生平得意之奏疏,则最出力者为附和张鹤鸣,排挤熊廷弼,使怀抱真才、敢任边事者无所措手。掣熊之肘而使陷於罪,毁孙之名而自诉其不获恋栈之冤,岂止误国之庸臣,实小人而无忌惮之至矣!柳君既刻是书,例称许著书之人,若文家所谓尊题格,冀为梨枣增价。无奈在晋太不自爱,一时自逞其舞文,千秋反自供其罪状。此不能不为读是书者作一眼目也。
2011年11月07日 15点11分 32
孟森有什么资格评价三朝辽事实录的真假?上面一大段一大段奏疏都是诋毁?不要脸
2022年06月26日 22点06分
level 10
袁靖水 楼主
三朝只是原文照录民族英雄孙国祯的奏章,和三朝作者本身的立场毫无关系,何况这是孟森这个满学家,阎崇年先生的前辈一家之言,孟森的激励诋毁,恰恰从相反的方向证明了其可信度。
2011年11月07日 15点11分 34
level 13
[大笑]棒子史料还说毛帅跑去称赞棒子
凤寿 曰:“士俊欲往义州者,欲激虏而来也。虏至,可破。”遂纵士俊,士俊果引精甲三百,伏北山丛木中。约擧火,而发乘夜入城。凤寿命斩之,以殉虏。遂退居数日,虏兵三万围城数匝,城上人为胡语骂曰:“羯虏敢战,战且速。欲食汝肉。”虏酋大怒,拥盾而前呼声振。
山谷城上矢石齐发虏前驱数千皆毙,横尸满谷自卯至申凡大战,五虏大败走。乃遣人献俘於毛文龙,文龙 大喜便宜专制授凤寿 守备都司之职齎以银牌以书劳之。曰:“忠心贯日,壮气干霄。”时虏兵在良策馆,师精锐数千方夜袭虏营。大败之,前后大战辄获
而崔孝一`安克诚 张希范 安宗禄 李浑 金重国等诸壮士皆慕义而来归,并使之恊,守时虏兵数万乘夜刧寨,势难抵敌.而设坛祭天激励士卒,誓以尽忠报国.众皆敢死効力,拒战三日三夜,连得大捷。追至白马城而还,时天将毛文龙来鎭椵岛。见其战捷之状,飞舸来贺。曰:“今日之战,虽古名将,殆不及也。”

2011年11月07日 22点11分 35
1 2 3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