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4
一、 霍去病墓的营造 春秋战国以来,居住在中原北方的少数民族依靠其强大的武力不断入侵中原。游牧民族无定所,长期的马上生活使他们骁勇善战,对汉地传统的农耕民族构成强大威胁,困扰了一代又一代皇帝。汉初高祖刘邦在“白登之围”的战役中险些丧命于匈奴,此后由于武力处于劣势,汉朝长期以和亲或送财物等方法与其修好,但小型的骚扰一直没有间断。经过几代积累,到了武帝时期,汉朝军事力量有了实质性的提高。卫青与霍去病两次大败匈奴,汉王朝在两国交锋上占据了主动。这是整个国家极其重要的一件大事,霍去病因此被封为骠骑大将军。 公元前117年,年仅24岁的霍去病不幸英年早逝,汉武帝及全国人民都十分惋惜悲痛。为纪念这位杰出的军事将领,决定举行隆重的葬礼,并在武帝陵址旁不远处修建气势宏大的墓冢,即今天的霍去病墓。霍墓石刻不仅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精神,更体现了人们对这位保家卫国的民族英雄的深切情念与崇高敬意。二、 概况及整体风格 霍去病墓位于陕西省兴平县汉武帝茂陵东北1公里,是茂陵的陪葬墓之一。石刻是霍氏墓的组成部分,现存马踏匈奴、卧马、跃马、伏虎、卧象等16件。初发现时,马踏匈奴与立马两件立于墓前,其余则散置于墓冢的树丛之间,可能象征霍去病与匈奴战斗的恶劣自然环境,用此种方式纪念墓主人生前抗击外敌的伟绩。石刻材质多为坚硬的花岗岩,雕塑风格质朴自然,气魄沉雄博大,有纪念碑式的意义,是西汉大型石刻的代表作。
2005年03月23日 17点03分
1
level 4
三、 名作赏析 1、《马踏匈奴》(高168厘米,花岗岩)历来被公认为是霍墓石刻群的代表作。作品表现了一匹昂首挺立的战马,安详而不失警惕,端庄肃穆中蕴含着力量。马腿粗壮结实,四足踩踏着手持弓箭的匈奴首领。挣扎的匈奴人露出绝望的神色,形容委琐,面目可憎。马腿如四根巨柱,与马身浑然一体,显得坚实稳固。作者运用了浮雕与线刻相结合的手法,造型古劲朴拙,风格沉着浑厚,尤其是象征手法的运用使之极具艺术感染力。
2005年03月23日 17点03分
2
level 4
2、《伏虎》(长200厘米)伏卧休憩、不怒自威、凶猛机警。它那强劲有力的前爪支撑着硕大的头,长尾卷搭在背上,看似懒洋洋地在休息,但绷起的肌肉、健硕的体姿告诉我们它是威风凛凛的兽中之王。虎的身躯基本是借用了石块本来的起伏形态变化,略加雕琢,有浑似天成的意趣。虎身卷曲的毛皮则是顺着石料天然的纹理,佐以线刻的斑纹加以表现,丰富而简洁。整体造型富大气磅礴之感,堪称霍墓石刻群中的佳作。
2005年03月23日 18点03分
3
level 4
3、《跃马》(高150厘米)的后腿蜷曲而卧,弓起的前腿和昂仰的头却昭示出战马蓄势待发 ,欲凌空腾跃,全身显露出豪迈昂扬、雄气勃发的赳赳气势。很显然,作者非常熟悉马的造型,更善于利用巨形原石的自然形态,筹划马的图形于开动刀斧之先,并能在关键处施以斧凿,结合 圆雕、浮雕及线刻等手法,去粗取精,删繁求简,以精湛的表现技巧刻画出高度提炼概括的汉代 骏马形象。石马腿下部并不凿,客观上强化了跃马的雄浑与厚重
2005年03月23日 18点03分
4
level 4
4、人与熊高2.77米,宽1.72米。这是一件浪漫主义色彩浓厚的作品,以人与熊格斗为题材,描写了惊心动魄的场面。由于过分地局部夸张、紧张而激烈的气氛里颇带幽默情调。石人体形粗壮,高额深目,隆鼻大嘴,耸起双肩,以铁钳般的双手,用力紧抱住一只野熊,熊则狠咬此人的下唇,斗得难解难分,石人被咬的表情,由裂开的大嘴作矜夸,显得有声有色。熊的体形略小,比例较为严谨和对人夸张刻画手法,有明显的对比效果。
2005年03月23日 18点03分
6
level 4
5、长2.74米,宽2.20米,这件作品,依石块自然形态就势刻画,怪兽的眼与嘴透露着凶残和贪婪,线条简练准确,用线雕勾勒出怪兽的前肢,用石面自然形状表现羊身上的肌肉,通过前蹄的用力和肌肉的抽搐,刻画出羊在怪兽嘴中挣扎的痛苦表情,这种形象的对比,展示出了以强凌弱、大吞小的触目惊心的生死搏斗场面。
2005年03月23日 18点03分
7
level 4
6、野猪长1.63米,宽0.62米,这件石刻选用棱面交接的条石,采用錾凿手法。塑造野猪的形象。对野猪头部的加工简略,但却很传神,三角形深陷的眼窝,显得凶残而狡猾,突出很长的嘴。伏贴在地上,刻画出带有窥探动静,随时准备突袭的表情。野猪的背脊錾雕得相当锐利,把刚硬的鬃毛与坚韧的皮质表现得很真实。艺术风格明朗而粗犷,用力干净利落,准确简练,整体比例结构协调,生动逼真。
2005年03月23日 18点03分
8
level 4
7、卧牛长2.60米,宽1.60米。卧牛回首仰望,神情安详宁静,显示出坚韧耐劳、质朴敦厚的性格,圆睁的双目,肥大喘息的鼻和宽厚的嘴,使牛的形象更为真实而生动。牛四肢盘曲,蹄质棱角分明,成功地表现了牛的温良顺服,健壮有力的特点,俨然一头关中秦川牛形象。
2005年03月23日 18点03分
9
level 4
8、蟾,高0.7米,长1.55米,宽1.07米,体形似蛙而口中有齿,头部简练概括,鼻孔异常富有深度感,口裂自然,嘴下两条线纹尤能表现皮层的质感,后半部由大块棱面来显示后肢,具有非同凡响的高度概括性,从侧面看去,不仅轮廓象蟾,而且姿态盎然,有欲跃入水前的动态。
2005年03月23日 18点03分
12
level 4
9、石人,高2.22米,宽1.20米。这件作品,把人头和一只右手表现得特别大,使人产生奇怪的印象,石人仰头望天,摆着手,似乎是在哀叹,眼睁得特别大,但却呆滞无神,裂着嘴露出门齿,脸部表情相当奇特。这种漫画式的形象很令人费解,它的寓意至今仍像迷一般地有许多不同揣测,曾有人认为这件作品刻划的是被缴械后的匈奴形象,您看呢图片暂缺
2005年03月23日 18点03分
13
level 4
10、卧象高0.58米,长1.80米,宽1.03米。卧姿、前肢盘曲,象鼻斜搭于前足之上,宁静中透出顽皮可爱的神情,头部轮廓采用圆雕手法简练雕凿而成,从整体看去,栩栩如生,不失温驯之感。
2005年03月23日 18点03分
14
level 4
11、跃马2 石刻高1.14米,长2.60米。作品所表现的是一匹转战千里、久经沙场的战马。那修剪得整齐的短鬃,短而尖的双耳,以及惊觉的神态,流露出作者的寓意。马头上仰,似乎在谛听远方传来的声音,注视着前方的动静。右前蹄略微抬起,左前蹄紧扣住地面,后腿正在用力,这是从卧转入起时一瞬间的动作。静中有动,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
2005年03月23日 18点03分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