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听古琴
潇湘水云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
http://bbs.guqu.net/dispbbs.asp?boardID=41&ID=67985&page=120世纪珍藏系列管平湖《琴响天际》-DSD古琴发烧天碟[320k/mp3]
2006年07月26日 02点07分 1
level 1
http://bbs.guqu.net/dispbbs.asp?boardID=41&ID=63360&page=1琴韵缤纷三
2006年07月26日 02点07分 3
level 1
http://post.baidu.com/f?kz=104898261林冲夜奔
2006年07月26日 02点07分 4
level 1
古琴:≈≈云 水 吟≈≈   http://post.baidu.com/f?kz=85698692
2006年07月26日 02点07分 5
level 1
http://bbs.guqu.net/dispbbs.asp?boardID=41&ID=60220&page=1潇湘水云
2006年07月26日 02点07分 6
level 1
http://bbs.guqu.net/dispbbs.asp?boardID=41&ID=63842&page=1古琴 古曲《四代同堂》
2006年07月26日 03点07分 7
level 9
http://post.baidu.com/f?kz=111863306杨丽宁古琴《欸乃》
2006年07月26日 10点07分 8
level 9
独白_____APE转VBR320(高品质埙曲)埙和古琴的搭配http://bbs.guqu.net/dispbbs.asp?boardID=41&ID=59829&page=1
2006年07月29日 04点07分 9
level 9
http://bbs.guqu.net/dispbbs.asp?boardID=41&ID=62699&page=1古琴名曲欣赏(配古琴诗)
2006年08月09日 03点08分 10
level 9
这是追求唯美的音乐,也是人情味很浓的音乐。第七首《识》。识也是一种难以捉摸的概念。愚溪先生的解释是人在认识事物以後产生了追求,产生了攀缘、牵连、交替,因而识展现宇宙的千变万化、情趣万端。我始终觉得这种哲理逻辑概念很难在音乐作品中表达出来,我试著面对识的直接感觉来理解表达它:识是认识、明白。人在认识事物之後,直接的感觉是解开疑团後的舒畅、通达。因而在识的音乐中,开始时是静静地思考,然後以主要的篇幅来写一种通>顺、流畅的音乐。它源源而来,无一挂碍,通畅的音乐有一种会心的愉快、自信,那自然也是人认识宇宙万象时的得意和欣喜。象《空》一样,《识》中使用了右手「连抹後急勾」组合成的装饰音节奏,这是传统琴曲中未使用过的指法。《识》和第四首《风》中还使用了同一根弦上连续在不同徽位上勾踢泛音的指法,这也是传统古琴音乐中没有过的。再是《识》使用了古琴中早已不用的「泉鸣调」定弦。存见的一百五十多部古琴谱中,使用泉鸣调定弦的琴曲乐谱,只剩下《凤翔千仞》和《孤竹君》两首传录於明代前期出版的琴谱上。《识》是一首追求旋律优美流畅的小曲。在音调和指法上它有一些与众不同的小意趣,像是不经意的,很自我的流露。第八首《如来藏》。地水火风空见识的概念,是为宇宙七大元素,这「七大」汇归「如来藏」,如百川汇归大海,追求生命的终极关怀,袍修罗兰象徵真理,袍修罗兰也就是如来藏。这部套曲从大地的混沌初开到此处的生命的顶峰境界,也就是绝对的真理,应该是一个庞大的终曲,辉煌而庄严。西方交响乐的最後的一个乐章总是综合前面乐章的音乐材料创作出一个气势磅礴的终曲,壮丽的颂歌。这种结构在表达这部套曲的主题思想「七大」汇归大海,汇归真理如来藏,在意义上是完全贴切的,但这种气势的表达无论从古琴这件乐器的特性和中国传统琴乐结构审美角度上讲,却并不适宜。因而我借助了佛教经文的唱诵——佛曲的形式。精深博大的佛教经典宝藏使人肃然起敬,即刻引你进入香烟缭绕的殿堂,在庄重虔诚的气氛中聆听菩萨的教诲。第八首《如来藏》就是一首长长的佛曲,虽是古琴独奏,却像是钟磬铙钹等法器参与其中的诵经音乐(谱例五)。琴声奏唱出平和的经文,道出世间最深奥的种种道理,道出生命的根本,道出真理。此时的琴声也给你无限的想像和引申,在稳定的节奏速度中,有节制地出现一些活跃的气氛或是欣喜的情绪。演奏或聆听此曲时,会有一种温暖、光明渐渐而至的感受,使人沉浸于一种崇高而理性的氛围之中。《如来藏》在创作中以佛曲《准提咒》作为改编和发展的基础,也是这八首琴曲中唯一使用现成素材作基础的作品。
2006年08月11日 03点08分 16
level 1
.
2006年08月11日 22点08分 1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