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
卖卖呆就走
楼主
学 评 戏
(相声小段)
甲:你喜欢评戏吗?
乙:当然喜欢。
甲:会唱吗?
乙:会听。
甲:啊,这就好办了。
乙:什么好办了,你唬我啊?
甲:那的话,我是说你喜欢听就行。
乙:啊,这还差不多,我以为你唬我那。
甲:喜欢谁?
乙:那可多啦,新风霞、小白玉霜、马泰、魏荣元多的是了。
甲:不提新的,我说是老的。
乙:不……不知道。你说说。
甲:好啊,想听那个?
乙:都想听。
甲:你听着,白玉霜、李金顺,爱莲君、刘翠霞,喜采春、喜采莲,外带筱桂花。
乙:得……得,你别说啦,什么花啊草啊,我一概不知,说新的吧。
甲:好啊。
乙:别好啊,我想听唱,你会吗?
甲:别说会呀,我还的教你唱。
乙:真的?
甲:那还有假,想听谁的?这么着,你提谁,我就给你学唱谁。
乙:好啊,新风霞。
甲:唱:巧儿我自幼儿许配赵家,我和柱儿不认识我怎能嫁她呀啊……。
乙:(鼓掌)小白玉霜。
甲:唱:我们二人成婚整十年,他进京赶考三年不回家转,撇下了……。
乙:马泰。
甲:唱:水乡三月风光好,风车吱吱把臂摇……。
乙:这回给他来点难的,筱淑云?
甲:是不是沈阳评剧院的筱俊亭、花淑兰、韩少云那。
乙:对头。
甲:哎呀,你不简单啊,还知道筱淑云那?
乙:那当然,咱是评戏欣赏家(用手点腮作美状)
甲:好,我今天就给你露一手,想听哪段?
乙:花淑兰的茶瓶记。
甲:好,你听着。唱:今天,府门外悬结彩,锣鼓喧天就吹打起来,我们老爷他,迎出了府门外,把这位贵公子让到书斋……。
乙:行啊,韩少云的小女婿。
甲:唱:我十九,他十一,是事他都不懂的……我坚决和罗家打离婚……。
乙(鼓掌)你真行啊!筱俊亭的对花枪。
甲:唱:老身居住在南阳地,地……听那尾音,地……。
乙:得了,别臭美了,接着唱吧。
甲:唱:离城十里姜家集,未生多男与多女,只生下老身独自己,与我起名就叫姜桂枝……。怎么样?
乙:好!(鼓掌)真是绝了。佩服,佩服。
甲:谁让咱是评剧专家了(用手掐腰作美状)
乙:你说你是评剧专家,你有啥研究成果啊?
甲:有啊!我对唱腔有研究。
乙:有啥研究,说说。
甲:说你也不懂。
乙:小瞧人,连评剧流派我都懂。
甲:那你说哪个流派,我就说哪个特点。
乙:好啊!就按着你刚才唱的,新派。
甲:新派那叫甜、脆、媚三个字,最大的特点在尾音上,你听,唱:见自己生来的俊,好似鲜花啊一样娇,关键在“一样”这,一样娇,听到那个滑音没。我总结出评剧流派的规律就在那尾音上。
乙:有点研究。那白派呢?
甲:白派那叫“鼻柔酸”。
乙:什么乱七八招的,还浓硫酸那。
甲:看理解错了吧,我那是简称,鼻,是唱腔带点鼻音。柔,是唱腔柔美。酸是唱腔低回婉转,如泣如诉,听起来就想落泪,鼻子一酸不就落泪了,“鼻柔酸”吗。
乙:咳,这么个“鼻柔酸”,行,就算你说的有理。
甲:什么叫算那,那是我的学术成果。
乙:行、行、行。那筱派有啥特点?
甲:那更有研究了,筱派的特点就是锯响就有沫。
乙:这是哪跟哪啊?
甲:你听我跟你说,筱派最大特点就是善用疙瘩腔,向拉锯一样,那唱腔美。
乙:看他美的,能美哪去,还能美出鼻涕泡来。
甲:看把嗑唠散了吧。不信你听着。唱:老身居住在南阳地(手作拉锯状,唱 “地”时把疙瘩腔突出出来)离城十里姜家集(唱“家”时把疙瘩腔突出出来)怎么样,象不象拉锯?
乙:你别说,还真有点像。
甲:开句玩笑。(结束)。
2011年07月30日 22点07分
1
(相声小段)
甲:你喜欢评戏吗?
乙:当然喜欢。
甲:会唱吗?
乙:会听。
甲:啊,这就好办了。
乙:什么好办了,你唬我啊?
甲:那的话,我是说你喜欢听就行。
乙:啊,这还差不多,我以为你唬我那。
甲:喜欢谁?
乙:那可多啦,新风霞、小白玉霜、马泰、魏荣元多的是了。
甲:不提新的,我说是老的。
乙:不……不知道。你说说。
甲:好啊,想听那个?
乙:都想听。
甲:你听着,白玉霜、李金顺,爱莲君、刘翠霞,喜采春、喜采莲,外带筱桂花。
乙:得……得,你别说啦,什么花啊草啊,我一概不知,说新的吧。
甲:好啊。
乙:别好啊,我想听唱,你会吗?
甲:别说会呀,我还的教你唱。
乙:真的?
甲:那还有假,想听谁的?这么着,你提谁,我就给你学唱谁。
乙:好啊,新风霞。
甲:唱:巧儿我自幼儿许配赵家,我和柱儿不认识我怎能嫁她呀啊……。
乙:(鼓掌)小白玉霜。
甲:唱:我们二人成婚整十年,他进京赶考三年不回家转,撇下了……。
乙:马泰。
甲:唱:水乡三月风光好,风车吱吱把臂摇……。
乙:这回给他来点难的,筱淑云?
甲:是不是沈阳评剧院的筱俊亭、花淑兰、韩少云那。
乙:对头。
甲:哎呀,你不简单啊,还知道筱淑云那?
乙:那当然,咱是评戏欣赏家(用手点腮作美状)
甲:好,我今天就给你露一手,想听哪段?
乙:花淑兰的茶瓶记。
甲:好,你听着。唱:今天,府门外悬结彩,锣鼓喧天就吹打起来,我们老爷他,迎出了府门外,把这位贵公子让到书斋……。
乙:行啊,韩少云的小女婿。
甲:唱:我十九,他十一,是事他都不懂的……我坚决和罗家打离婚……。
乙(鼓掌)你真行啊!筱俊亭的对花枪。
甲:唱:老身居住在南阳地,地……听那尾音,地……。
乙:得了,别臭美了,接着唱吧。
甲:唱:离城十里姜家集,未生多男与多女,只生下老身独自己,与我起名就叫姜桂枝……。怎么样?
乙:好!(鼓掌)真是绝了。佩服,佩服。
甲:谁让咱是评剧专家了(用手掐腰作美状)
乙:你说你是评剧专家,你有啥研究成果啊?
甲:有啊!我对唱腔有研究。
乙:有啥研究,说说。
甲:说你也不懂。
乙:小瞧人,连评剧流派我都懂。
甲:那你说哪个流派,我就说哪个特点。
乙:好啊!就按着你刚才唱的,新派。
甲:新派那叫甜、脆、媚三个字,最大的特点在尾音上,你听,唱:见自己生来的俊,好似鲜花啊一样娇,关键在“一样”这,一样娇,听到那个滑音没。我总结出评剧流派的规律就在那尾音上。
乙:有点研究。那白派呢?
甲:白派那叫“鼻柔酸”。
乙:什么乱七八招的,还浓硫酸那。
甲:看理解错了吧,我那是简称,鼻,是唱腔带点鼻音。柔,是唱腔柔美。酸是唱腔低回婉转,如泣如诉,听起来就想落泪,鼻子一酸不就落泪了,“鼻柔酸”吗。
乙:咳,这么个“鼻柔酸”,行,就算你说的有理。
甲:什么叫算那,那是我的学术成果。
乙:行、行、行。那筱派有啥特点?
甲:那更有研究了,筱派的特点就是锯响就有沫。
乙:这是哪跟哪啊?
甲:你听我跟你说,筱派最大特点就是善用疙瘩腔,向拉锯一样,那唱腔美。
乙:看他美的,能美哪去,还能美出鼻涕泡来。
甲:看把嗑唠散了吧。不信你听着。唱:老身居住在南阳地(手作拉锯状,唱 “地”时把疙瘩腔突出出来)离城十里姜家集(唱“家”时把疙瘩腔突出出来)怎么样,象不象拉锯?
乙:你别说,还真有点像。
甲:开句玩笑。(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