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7
被遗忘的神话北欧神话是被遗忘了很久的神话,古代北欧人的后裔将这份瑰宝弃而不顾,已有好几个世纪之久。北欧神话中英雄的后裔,即今斯堪地那维亚半岛及德意志东北低地的日耳曼民族。他们生长在荒凉苛虐的自然环境中,养成勇武彪悍的个性。流浪、战斗和狩猎是他们日常的生活方式,他们经常在大胆进取的首领率领下,远征他国,并从异国赢得在本土所无的地位与财富。这些战胜国原有的文化,未必优于被他们征服的国家,武器和装备也不一定能胜过对方。但他们拥有不知恐惧的冒险精神和视死如归的勇气,这是日耳曼民族所以能侵扰整个欧洲的重耍原因。这些不怕死的日耳曼勇士,逐渐扩大了远征的范围。公元400年,他们以莱茵河、多瑙河为界,与罗马帝国相邻。到了罗马国势渐衰,他们便不断侵扰罗马帝国的领土。到第五世纪中叶,日耳曼民族从东西和北面受到芬族(即被汉帝国打败西迁的北匈奴)的压迫,于是,引起怒涛般的民族大迁徙。这就是日耳曼人所谓的英雄时代,北欧传奇中的主人翁大多是这时代的英雄。这次大迁徙的结果,东至俄罗斯,西迄法国海岸、布列登岛,南至西班牙、意大利半岛、西西里、北非,都受到日耳曼人的侵袭,甚至远至格陵兰和部份美洲大陆都留有他们的足迹。流传至今的北欧神话就是这民族的产物。但神话的记录在今天的日耳曼国家中都已不复存在。反而是在北海中满布火山与冰河的孤岛—冰岛上保存了下来。日耳曼诸神完全被日耳曼民族遗忘,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当推与罗马帝国的接触,以及经由接触而受到的基督教之同化。再加上天灾人祸,尤其是公元1618-1648的「三十年战争」,使日耳曼固有文化残缺荒废,可贵的文献传说,都坠入遗忘的深渊,尘封于漫长的岁月。而当时只有基督教的教士识字,他们既掌管记录,保管文献,对于异教传说、抄本、歌曲等自然深恶痛绝,清扫干净;只有少数资料幸存:英国的「贝欧武夫」-Beowulf、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Nibelungenlied和一些断简残篇-Saga(英雄传说),以及两部冰岛神话诗集「爱达经」-Edda。再加上日耳曼民族认为原先所使用的古文字-鲁纳(Runenschrift),是带有魔力的咒文,如果将语言定形为文字,等于将神秘力量授予敌人。因此,今日不只是古日耳曼人的信仰,甚至是生活方式,也都难以考证。【爱达经】冰岛是最后一个基督教化的北国,传教士好象温和些,也可能是影响力小一点。拉丁文并未驱逐北国的文学语言。民众仍用普通话诉说古老的故事,只是作者和时间不可考罢了。最古老的「老爱达经」-Elder Edda手稿是公元一千二百年左右写的,即基督教传进来二百年后,书中有古歌谣二十九篇加上其它地方发现的同类歌谣,合成三十四篇。这些歌谣没有书名,作者与编辑者的姓名也不详,学者们判定年代很古老,大约作于公元850-1150年间。这时正是「维京时代」,这些海盗将从莱茵河下游居民听到的传说歌谣,传回到斯堪地那维亚半岛及冰岛,再经由吟游诗人吟诵润饰成今日传世的形式,这些口传歌谣直到十三世纪中叶才写成文字,这就是「老爱达经」产生的经过。散文体的「新爱达经」-Younger Edda是十二世纪末的史诺里.史特卢森(Snorri Sturluson)写的。主体是一篇教人写诗的技术性论文,外加一些「老爱达经」所没有的上古神话资料。「老爱达经」比较重要,由许多诗篇构成,通常描写同一个故事,彼此却不相连。里面有大史诗的材料,说不定比希腊「伊利亚德」的内容更伟大,却没有北欧诗人像荷马一样改写「伊利亚德」以前的故事一般加以整顿。北欧没有天才人物将众诗篇焊接成一体,化为美丽浩大的史诗;甚至没有人抛掉粗糙平凡的内容,删除幼稚烦人的重复部分。有时候「老爱达经」一连列出好几页人名。尽管文体很差,故事本身依旧射出幽光。「老爱达经」的诗人似乎有伟大的概念,却没有表达的技巧。很多故事棒极了。除了悲剧诗人改写的几个故事,希腊神话是无法与它相比的。
2006年07月12日 14点07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