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从林西到广饶的《那个年代》的故事
广饶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1
梅了尘 楼主
1楼
                               那个年代
                                          文/梅落红尘——梅了尘
     人生的时钟指针轻轻一摆,转眼间,四十多年过去了。岁月是握不住的指缝间的沙,将悠悠往事洒落成一幅幅感人的沙画。随着年代的久远,有的记忆刻意封存了,有的记忆随风飘逝了,也有的记忆在不尽的思念里时隐时现。
    其实最思念的应该是儿时的时光了。
    我的童年是在林西度过的。
     林西是内蒙的一个偏远的小城,如果把中国比作夜空,那么林西就是北方天际将要坠落地平线的一颗星辰。过了赤峰向北走,看见大兴安岭便到了林西的地界,那里也是西拉木伦河流经的地方,位于农牧结合的草原的边界。那坐落在人烟稀少的丘陵山坳中的世外桃园,就是我梦中的林西。

2011年04月30日 16点04分 1
level 11
梅了尘 楼主
     父亲是个军人,在他军旅生涯的几十年里,从南到北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后来他们那支抗美援越的部队驻进了据说离苏联很近的林西。
     母亲到了随军的时候,初春,家乡年长的老表哥赶着木轮的牛车,送我们起程,牛车后面载着一只古老的枣红色的大木箱,锁着长条的铜锁,赶往的应该是史口火车站。
     路上我还听见喜鹊站在道旁的枯枝上的叫声。
     不过,这一切到现在我还怀疑不是真实的,毕竟时间已经太过久远。

2011年04月30日 16点04分 2
level 11
梅了尘 楼主
    初到林西的时候,大约两三岁的样子,这一点儿,是十年后回到山东,在大姨家相框里发现的一张老照片证实的,当时母亲带着幼小的我去林西,路过北京时在天安门前照的。相片上的我是个瘦弱的,扎着两个朝天辫的小女孩儿。
     我们是最早到部队家属院落户的几户人家中的一家,房屋刚刚建好,我蹲在房前的小沙堆旁玩着沙子,那像一张黑白照片的底版,留在我的脑海里,这是那个年代的唯一记忆。

2011年04月30日 17点04分 3
level 11
梅了尘 楼主
    家属院建设的很好,两户一栋,四五栋一排,大概七八排的平房,都是红砖红瓦,室内的布局有点像现在的楼房,窗子都是双层的玻璃窗,卧室的一面墙是火墙,睡觉依旧是老式炕,
这为北方冬天零下几十度的气候提前做好了防寒准备。
     家属院被一条东西走向的大道分成两部分,以后才知道,那是因为军官级别的不同特意规划的,我的父亲是营级,所以住后院。

2011年04月30日 17点04分 4
level 11
梅了尘 楼主
   春暖花开的时候,大院里的住户多了起来,算算应该有五六十户人家吧,他们都从遥远的故乡聚到这里,操着不同的家乡方言,但孩子们的口音都会很快被部队标准的普通话所代替。
     家属院里的孩子很多,比我大的占少数,比我小的几乎都是在部队里出生,那时还没有实行计划生育,每家都有两三个孩子。
    我童年最要好的玩伴是广西柳州的阿桃,但相处也不过一两年的时间,她父亲调到另外一个部队,她和母亲也跟去了,后来有一年我们家回乡探家,路过那个部队的司令部,正赶上晚上有文艺节目演出,还听母亲说:“那不是阿桃吗?”以后就再也不知道她的消息了。
     我还有很多难忘的小伙伴,对门儿的薇莉就是其中的一个,她父亲是山西人,母亲是湖南的,她在田字格里写的一手好看的小毛笔字,至今让我羡慕不已。念兵是黄护士的女儿,父亲是个司令员,我们俩是最后一个分开的,越南自卫反击战那年,我们的父亲同时转业回地方,两家人一路坐着火车,直到北京才相互告别,那些都是后话。
2011年04月30日 17点04分 5
level 11
梅了尘 楼主
    学龄前期,我和我的伙伴们疯狂并欢快地玩耍着。
     春天,我们绕过通信连的营房,穿过特务连的大门,到西边的山丘上摘杏花,回来插在盛满清水的玻璃瓶里。那一季,西山的景色是最美的,漫山遍野的粉色,沁人心脾的清香,浪漫而又富有诗意。
     夏天,最高兴的事就是采蘑菇,小山上、树林里都有,即使是晴天,树根旁、草丛下也藏着又圆又大的又白又胖的像小伞一样的蘑菇,那原生态的蘑菇做成的好喝的汤,味道别提多鲜美了。
    秋天……,秋天的记忆还真的很少,北方的天气凉的早,中秋的时候就到了飘雪的季节,那个年代没有玩具,我们就看小人书、跳皮筋、捉迷藏,还玩一种叫做“闯关”的游戏。
     冬天也很热闹,在空地上泼了水,结了冰,用家长给孩子自制的滑冰车滑冰,打陀螺、滚铁圈,下大雪的时候就堆雪人、打雪仗,那时候也不觉得寒冷。

2011年04月30日 17点04分 6
level 11
梅了尘 楼主
    每一季都有每一季的欢乐,我的童年充满了乐趣。
2011年04月30日 17点04分 7
level 11
梅了尘 楼主
     到了入学的年龄,我和部队家属院其他的孩子一样,都到地方唯一的小学校上了学,在那里,我结识了除部队以外的地方上的许多同学和老师。舒云老师是我的启蒙老师,拼音教的非常棒,这是我永远都忘不了的;斯琴老师是教数学的,对我特别好,那时我担任班里的学习委员,还记得曾经替老师代批同学的作业呢。
    林西虽然偏远,可我觉得一点儿都不落后。
     七十年代中期,当时学生们都身穿藏蓝色裤子、白色衬衣的校服,学校有文艺队和武术队,四年级就开设了英语课,“六一”还举行好几天的运动会,这是回到山东后学校里都没有的。
2011年04月30日 17点04分 8
level 9
可以插楼吗?占座儿[Yeah]
2011年04月30日 17点04分 9
level 13
不错、不错
2011年04月30日 22点04分 10
level 11
梅了尘 楼主
了尘感谢各位光临我帖子的吧友,同时也希望喜欢我的QQ空间
   梅落红尘-------轮回三世铅华洗尽红颜老
                   寒梅一树苍穹碧落下凡尘
2011年04月30日 23点04分 11
刚卓好列
2012年07月10日 14点07分
level 13
[顶]
2011年04月30日 23点04分 12
level 5
一生有值得回忆的往事,楼主好幸福啊!
2011年05月01日 00点05分 13
level 9
羡慕~
2011年05月01日 00点05分 14
level 9

2011年05月01日 01点05分 15
level 9
楼主继续
2011年05月01日 04点05分 16
level 11
梅了尘 楼主
2011年05月01日 11点05分 17
level 11
梅了尘 楼主
2011年05月01日 11点05分 18
level 9
别发图了 继续写字吧
2011年05月01日 11点05分 19
level 11
梅了尘 楼主
     
     在那样一个单纯的、落后的、难忘的年代里,我清晨抱着玻璃瓶,手拿五分钱,去附近的生产队的养牛场打刚刚挤出来的热牛奶;身穿母亲用布票买的布亲手做的花衣裳;吃着凭粮票供应的定量的粮食;偶尔品尝一顿几角钱一斤的猪肉;有时晚上高兴地去大礼堂或露天影院看一场免费的电影。
2011年05月01日 12点05分 20
1 2 3 4 5 6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