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俾斯麦海之战——盟国陆基航空兵在新几内亚的战斗
日本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
大野虎 楼主
俾斯麦海之战中,89 攻击机中队的 A-20 超低空轰炸日舰
2006年06月10日 08点06分 1
level 1
大野虎 楼主
  1941 年 12 月 7 日,日本海军偷袭珍珠港,揭开了太平洋战争的序幕。随后,日本大举入侵荷属东印度,侵占这里丰富的石油资源,并构筑所谓的“绝对国防圈”。12 月末,日军踏上菲律宾群岛,当地盟军节节败退。1942 年的头三个月里,日本海军和陆军在太平洋上所向披靡,在巩固了占领成果后,继续向西南太平洋深入挺进。〖文章来源: 春秋中文网 俾斯麦海之战——盟国陆基航空兵在新几内亚的战斗 LUtHUL〗  日本的下一个目标是新几内亚,日军计划占领整个新几内亚,甚至登陆澳大利亚。1942 年 4 月 1 日,日军在自新几内亚西北的霍兰迪亚(现印度尼西亚东部港口城市查亚普拉)直到新几内亚东南的多处登陆点登陆,没有遭到任何实质性抵抗。日军的登陆代表着长期而艰苦的新几内亚战役开始,这场战役直到 1944 年 7 月才最终结束。英勇奋战的盟军遏制了日军朝向巴布亚半岛西南海岸莫尔茨比港的进攻,并将之赶回了半岛的东北部海岸。  战争的转折点是 1943 年 3 月,盟国陆基航空兵取得了俾斯麦海之战的决定性胜利,切断了日军对新几内亚守军的补给,保证了盟军在这一地区的最终胜利。 战场地图
2006年06月10日 08点06分 2
level 1
大野虎 楼主
  1942 年 3 月末,日军大举入侵巴布亚半岛和所罗门群岛。进攻的日军朝向布甘维尔岛的东南方前进,于 4 月 30 日占领图拉吉。根据这一形势,西南太平洋的美国陆航司令部紧急调遣第 8 轰炸机中队前往协助莫尔茨比港的澳大利亚守军。这支人数不多的澳大利亚军队此时只有几架 A-24 攻击机,这种飞机是陆军版本的海军 SBD 俯冲轰炸机,SBD 将在不久后的中途岛海战中一战成名。一个月后,装备着 P-39 和 P-400(供英国皇家空军使用的 P-39 出口改进型)战斗机的第 8 战斗机大队抵达。随后,这些飞机于 4 月 30 日攻击了距莫尔茨比港 200 英里外的日军主要物资储备点休恩湾(Huon Gulf)-莱城(Lae)和萨拉莫阿(Salamuna)。5 月 15 日,增援的澳大利亚陆军抵达莫尔茨比港。 图片附件: [1942 年 3 月,澳大利亚皇家空军的 P-39 和 P-400 机队,然保留了美军机徽]
2006年06月10日 08点06分 3
level 1
大野虎 楼主
  5 月 18 日,日军大本营颁布命令,下令联合舰队攻占莫尔茨比港,并歼灭所罗门群岛,新几内亚,斐济,萨摩亚群岛上的盟国守军,执行这一命令的先决条件就是控制珊瑚海。控制珊瑚海不仅掌握了通向澳大利亚的门户,更让盟国在中太平洋和南太平洋的防御洞开。5 月 4 日,Mo 行动正式开始,日本第 4 舰队运载着陆军南海支队,自俾斯麦海域最大的岛屿新不列颠上的腊包尔基地起航,前往莫尔茨比港。同时,弗兰克.杰克.弗莱彻海军少将已得知日军占领图拉吉,率领以约克顿号航母为核心的海军第 17 混成编队急速赶往此地。5 月 4 日,这支混成编队于破晓前出动 40 架战斗机,俯冲轰炸机,鱼雷攻击机等,并在当天上午再度出动 38 架,下午出动 21 架,攻击这一海域的所有日军舰只。在当日的战斗结束时,混成编队共击沉一艘驱逐舰,一艘商船,四艘登陆驳船,击落 6 架水上飞机。  尽管在两天后,随着乔纳森.温莱特中将率领他的残余部队在菲律宾投降,让盟国在太平洋的形势陷入了最低潮,但对交战双方而言,战争形势依旧有随时变化的可能。日军舰队,包括轻航母祥凤号,以及参与偷袭珍珠港的航母瑞鹤和翔鹤号,继续向西航向珊瑚海,计划攻占莫尔茨比港。5 月 6 日早晨,第 19 轰炸机大队的 B-17 于布甘维尔以南 60 英里处发现了祥凤号,并在当日晚些时候发现整支日军舰队。  弗来彻海军少将的第 17 混成编队与奥布里.W.菲奇海军少将以列克星顿号航母为核心的第 11 混成编队合流后,继续追击日军舰队,同时担任支援任务的还有英国 J.G.克瑞斯海军少将指挥的驱逐舰编队。第 11 混成编队并入第 17 混成编队,组成新的第 17.5 混成集群,英国舰队则被命名为第 17.3 混成编队。整个舰队随后航向西北方的新几内亚,预备和日本舰队交战。
2006年06月10日 08点06分 4
level 1
大野虎 楼主
  当进攻米尔恩湾的登陆日军被击退时,新几内亚岛上的日军主力已经于 9 月初翻越山脉,向山下防守莫尔茨比港的盟军外围防线进攻。由于掌握制空权的澳大利亚皇家空军和美国陆航的全力截击,以及地面澳军的激烈抵抗,日军不得不在距目标约 30 英里处停止前进。在太平洋地区的其他战场,美军已经于 1942 年 8 月在布甘维尔东南 300 英里处的瓜岛登陆。日军大本营最后认识到,他们不能支持同时在新几内亚和瓜岛进行的两场大规模作战,并决定牺牲新几内亚的作战优先权。此时,弹尽粮绝的日军莫尔茨比攻击集团也被盟军赶回山里,由于没有粮食,很多日军开始人吃人。战争泯灭了他们作为文明人的最后一丝痕迹,让他们和新几内亚的食人生番没有任何分别。  日军的撤退在继续,除了和追击的盟军时有交火,11 月日军总算撤退到离出发点不远的布纳附近。在新几内亚原始的沼泽和丛林中,饥饿,疲惫的日军等待着盟军将要到来的进攻。让他们的情况恶化的是,此时的气温上升到 36°C,湿度则上升到 85%。这种气温再加上糟糕的卫生条件,让传染病在日军间大规模流行。癣菌病,皮肤病,疥疮,疟疾,斑疹伤寒,登革热,以及丛林中的毒蛇和毒虫,让苦守的日军倍受煎熬。  11 月 16 日,日军大本营调整了南太平洋地区的作战部署,下令百武晴吉中将此时已伤疲不堪,只剩一个空架子的第 17 集团军退守所罗门群岛,并组建安达二十三中将为总指挥的第 18 集团军防守新几内亚。在抵达腊包尔后,安达中将立刻全力增强布纳周围的防御。11 月 17 日,驱逐舰运输队向新几内亚送来了 17 支步兵增援单位,使布纳日军可用兵力达到了 6,500 人。尽管其中只有 2,500 人状态健康,有能力作战,但日军充分利用防御的优势在据点周围掘壕固守,使得盟军花了足足两个月的时间才取得战斗的胜利。在这段时间内,激烈的战斗和消耗使得充足的补给和增援至关重要,而随着时间的延长,这一点对日军来说更为致命。
2006年06月10日 08点06分 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