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年洞头村的来历 转自《邯郸新闻网》
永年草根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吧务
level 13
秋日云霄 楼主
在永年县洺河南岸,有一个村庄名叫洞头。说起洞头村村名的由来,与隋末农民起义军领袖窦建德挥兵打仗中采取的高超战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传,窦建德定都洺州后,因施政有方,百姓拥戴,一时间,夏国境内“夜不闭户、商旅野宿”,城乡到处呈现出祥和安定的局面。随着夏国势力的不断扩大,远在长安刚刚建立政
权的唐王深感不安。为了铲除窦建德的势力,扩大和巩固唐朝的权力,唐高祖李渊派秦王李世民攻打窦建德,以期消灭夏国,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面对唐王朝的大举进攻,夏王窦建德急忙召集部下商议如何应对。
     “严守洺州,城在人在!”有的将领慷慨陈词,誓与唐兵决战到底。
     “敌强我弱,与其死打硬拼,不如暂时放弃洺州,迅速转移,保存实力,他日定有回转之机。”有的将领主张实行战略转移。
     面对众将不同观点,窦建德离开帅位,在宫内踱来踱去,思忖良久,一个大胆的战略方案在心中油然而生。
     他对众将说道:“敌我悬殊太大,死打硬拼,只能是鱼死网破;在敌人面前转移又暴露了我们的弱点。与其束手就擒,不如与敌智斗!”
     “大王有何高见?”诸将急忙问道。
     “以我之见,不如高筑城池,严密防守,再从城内挖取一条行兵地道通往城外,周而往返,以此迷惑敌人,汝看如何”
     “大王高见!”诸将一听,顿时群情振奋,振臂高呼。
     之后,洺州城内军民齐心协力,从城内向城外挖出了一条行兵地道,城外地道口直通洺河岸边离唐营很近的地方。为迷惑敌人,夏王还命兵丁把从地道内挖出的泥土筑成土堆,在城外依次排开,土堆周围用草席围上,上面插上旗帜,远远望去,犹如粮囤一般。后人称这些土堆为“虚粮冢”。
     却说秦王李世民带领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开进洺州地界,在娄山顶上安下营来,准备日后与窦建德开始交战。
     窦建德闻听唐军来到,次日一早,便命令所有士兵扛起大刀和长枪,从洺州城里洞口下去,沿着地道,从洺河岸边洞口出来,然后排好队伍,唱起嘹亮的战歌,从地面绕着转回城区。这样轰轰烈烈地周而往返,场面蔚为壮观。
     秦王李世民在娄山顶上远远望去,但见洺河岸边旌旗招展,喊声震天,高大的粮囤一个接着一个,成千上万人的队伍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犹如神兵天降。望着远方如林的队伍,李世民心中暗想:莫非窦建德真的有呼风唤雨的本事
     这时,探马来报,说夏王兵足将广,粮草充足,功之十分不易。李世民闻报,不仅扼腕叹息:如此发不完之兵,吃不尽之粮,真乃望广府易,攻夏兵难也!
     李世民原本想这次出兵会一举攻下广府,如今见此情景,不敢冒然进兵,只好撤兵,回去后再重新策划战斗方案。
     后来,经过几翻斗智斗勇,窦建德最终还是被秦王所灭。
     当一场战争的烟云散去,这里日渐恢复了平静。由于藏兵洞口濒临

名河,地域辽阔、土地肥沃,人们逐渐居此垦作,遂繁衍成村。因村落位于藏兵洞的西头,便以“洞儿头”命名村名,后简化为“洞头”。随着居民渐渐增多,洞头庄又一分为二,西边称“西洞头”,东边称“东洞头”,村名沿用至今。

2011年03月12日 02点03分 1
level 11
现在洞口已经被封了 不知道随着这次的广府大开发 藏兵洞会不会重见天日
2011年03月12日 03点03分 2
不能开发了,洞太长了工程太大
2016年12月15日 05点12分
level 3
东洞头和西洞头两个村
2011年03月12日 03点03分 3
吧务
level 12
洞儿头
清•杨希尧
割据中原几战争,传闻此地旧行兵。
铁窗暗锁千军气,地道阴藏万马声。
浪卷沙风飞白刃,云开烟柳挂金旌。
只今唯有新栽柏,月夜长含吊古情。
 洞头:位于西苏洞头村,距广府西北35里,洞前有庙宇,洞后有土冢,洞高2米,宽1·5米,深不可测,为砖砌拱券,传说为隋末夏王窦建德从广平府至此地行兵地道口,从广府古城至此长35里,为地道尽头,所以称洞儿头。
2011年03月12日 04点03分 4
level 11
[真棒]
2016年12月23日 22点12分 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