吧务
level 11
請勿作死
楼主
電子時代的掙扎
中國新聞週刊:在您現在發表的這150多首歌中,情歌占了很大比重,但是臺灣媒體評價您是臺灣第一代搖滾歌手。從您骨子裏,您是喜歡搖滾樂多呢還是更喜歡抒情的東西?
羅:其實我都經過。因為每一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語言。早期當然就是一把木吉它這樣唱。到不夠的時候,像Bob Dylan第一次拿電吉它上臺時他是被噓下去的。你一個民歌手怎麼能做為人不齒的搖滾樂手、流行歌手做的事情。那時另一次革命已經在產生了,它其實也在從 一種雛形轉變為大家都能接受的一種講話的方式。到84、85年,從全世界第一台電子合成器開始,電子音樂也變成新時代的一種語言。新時代來臨的時候,革命 也就慢慢地來了。這種革命不是一種巨變,因為它要經過所有人的同意。我經過幾個時代下來,下一張專輯可能會有很多的電子音樂。我不是希望大家來跳熱舞,來 搖頭,但是這種語法是你本身必須要去接受的一種方式。如果說你現在每次買給小孩子玩的東西都是一張遊戲光碟的話,他們這一代人可能會轉變成我們完全不曉得 會變成什麼樣的過程,我們最好還是要學習他們的語言,才能和他們溝通。
中國新聞週刊:可是你曾唱到“我們不要被你的發明變成電腦兒童。”
羅:對,我想不要,但這也是一種掙扎一種不得已。我在講不要的時候其實已經在預測這東西遲早要來的。我們怎樣使人不被那個東西牽著鼻子走,你用電腦也是 希望它能幫你工作而不是你變成它的奴隸。每個人都在用電腦,你不用,你就會變成被這個時代淘汰的人。這句話可能會變得越來越真實。可是假如說你也變成那麼 多用電腦的人中的一個奴隸的話,那我寧願做一個人的奴隸,我不要作機器的奴隸。人類和機械文明之間應該有一種平衡。我們希望它方便,又不希望它把我們的靈 魂給搶走。我們希望可以吃得更好,但不希望生活得更奢侈更糜爛。我們希望工作得更有效率,但不希望成為每天坐在辦公桌前的一個工作狂。
一個有智慧的生命是值得活下去的。智慧不是來源於天才。我絕不是一個有天才的人。我要是有天才的話,不會只寫那麼一點點歌的。我就會像莫札特一樣寫了 41首交響曲。莫札特是個天才,他都沒有時間來改自己寫的曲子,因為他實在是太多產了。如果一個交響樂團不停地演奏莫札特的所有曲子,可以演奏一個月。最 戲劇化的就是,這樣一個天才,可是他死的時候下著大雨,連他
太太
都沒有去送殯。他死後葬在哪里都不知道。真正的天才來自于天上哪里都不知道。我們這種凡人 就要努力,好好地工作,多花一點時間,賺多一點錢。然後有錢了,再多花一點時間,多寫幾首歌,多賺一點錢。
莫札特的曲子開啟了我創作的心靈
中國新聞週刊:您覺得在您的創作裏對您影響最大的歌手是誰?
羅:不能只有一個。Bob Dylan肯定有影響,Paul Simon也有。日本有一個歌手叫吉田拓郎,也對我影響蠻大的。譬如說莫札特有一首曲子對我影響蠻大的,《魔笛》中《吹笛人》的那個主題很有趣,16個小 節他只用了三個和絃,只有上和絃,下主和絃和主和絃三種。可是他把對稱和平衡的方式發揮得淋漓盡致。我現在還在反復地聽它,我在裏面找到一種平衡感,很類 似中國傳統裏的對稱,像對聯一樣的對稱。那首歌平衡的方式跟我後來的作曲方式有很大的關係。對作曲有興趣的朋友不妨聽聽看。莫札特那個《魔笛》裏面的《吹 笛人》那個主題。莫札特的曲子開啟了我創作的心靈。
2025年10月07日 08点10分
1
中國新聞週刊:在您現在發表的這150多首歌中,情歌占了很大比重,但是臺灣媒體評價您是臺灣第一代搖滾歌手。從您骨子裏,您是喜歡搖滾樂多呢還是更喜歡抒情的東西?
羅:其實我都經過。因為每一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語言。早期當然就是一把木吉它這樣唱。到不夠的時候,像Bob Dylan第一次拿電吉它上臺時他是被噓下去的。你一個民歌手怎麼能做為人不齒的搖滾樂手、流行歌手做的事情。那時另一次革命已經在產生了,它其實也在從 一種雛形轉變為大家都能接受的一種講話的方式。到84、85年,從全世界第一台電子合成器開始,電子音樂也變成新時代的一種語言。新時代來臨的時候,革命 也就慢慢地來了。這種革命不是一種巨變,因為它要經過所有人的同意。我經過幾個時代下來,下一張專輯可能會有很多的電子音樂。我不是希望大家來跳熱舞,來 搖頭,但是這種語法是你本身必須要去接受的一種方式。如果說你現在每次買給小孩子玩的東西都是一張遊戲光碟的話,他們這一代人可能會轉變成我們完全不曉得 會變成什麼樣的過程,我們最好還是要學習他們的語言,才能和他們溝通。
中國新聞週刊:可是你曾唱到“我們不要被你的發明變成電腦兒童。”
羅:對,我想不要,但這也是一種掙扎一種不得已。我在講不要的時候其實已經在預測這東西遲早要來的。我們怎樣使人不被那個東西牽著鼻子走,你用電腦也是 希望它能幫你工作而不是你變成它的奴隸。每個人都在用電腦,你不用,你就會變成被這個時代淘汰的人。這句話可能會變得越來越真實。可是假如說你也變成那麼 多用電腦的人中的一個奴隸的話,那我寧願做一個人的奴隸,我不要作機器的奴隸。人類和機械文明之間應該有一種平衡。我們希望它方便,又不希望它把我們的靈 魂給搶走。我們希望可以吃得更好,但不希望生活得更奢侈更糜爛。我們希望工作得更有效率,但不希望成為每天坐在辦公桌前的一個工作狂。
一個有智慧的生命是值得活下去的。智慧不是來源於天才。我絕不是一個有天才的人。我要是有天才的話,不會只寫那麼一點點歌的。我就會像莫札特一樣寫了 41首交響曲。莫札特是個天才,他都沒有時間來改自己寫的曲子,因為他實在是太多產了。如果一個交響樂團不停地演奏莫札特的所有曲子,可以演奏一個月。最 戲劇化的就是,這樣一個天才,可是他死的時候下著大雨,連他
太太
都沒有去送殯。他死後葬在哪里都不知道。真正的天才來自于天上哪里都不知道。我們這種凡人 就要努力,好好地工作,多花一點時間,賺多一點錢。然後有錢了,再多花一點時間,多寫幾首歌,多賺一點錢。
莫札特的曲子開啟了我創作的心靈
中國新聞週刊:您覺得在您的創作裏對您影響最大的歌手是誰?
羅:不能只有一個。Bob Dylan肯定有影響,Paul Simon也有。日本有一個歌手叫吉田拓郎,也對我影響蠻大的。譬如說莫札特有一首曲子對我影響蠻大的,《魔笛》中《吹笛人》的那個主題很有趣,16個小 節他只用了三個和絃,只有上和絃,下主和絃和主和絃三種。可是他把對稱和平衡的方式發揮得淋漓盡致。我現在還在反復地聽它,我在裏面找到一種平衡感,很類 似中國傳統裏的對稱,像對聯一樣的對稱。那首歌平衡的方式跟我後來的作曲方式有很大的關係。對作曲有興趣的朋友不妨聽聽看。莫札特那個《魔笛》裏面的《吹 笛人》那個主題。莫札特的曲子開啟了我創作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