吧务
level 11
請勿作死
楼主
150多首歌其實非常少
中國新聞週刊:您覺得從性格上講您是不是還是一個很內向的人?
羅:一向是這樣。做創作人蠻多的時候還是要面對自己,很多時候要去寫一些東西。所以創作就是你在做一個你自己都沒有寫過,別人也沒有寫過的方式或情感, 這才是創作嘛。但有時候有些歌會類似一點。像我有兩首歌,一首是《是否》,一首是《愛的箴言》。這兩首歌主歌的和絃一模一樣,創作時期也正好是在那一年創 作。在那麼類似的情況下,這兩首歌還是不一樣。我跟你說你要是做一個完全沒有發生過的一種歌或情境,它其實是很辛苦的。我們很不容易寫一首歌出來,這首歌 就是不跟別的歌詞撞到,它又有足夠好的旋律,它可以喚起大家對一種相同感情的認同,這個過程我認為它是相當難的。創作到某種程度,模式甚至整個被打破掉 了,因為大家覺得這樣的模式已經太多了。所以創作會不斷地被革命掉、被推翻掉,新的模式會不斷地起來。樂器也是一樣。創作是那麼辛苦的一個過程,我寫了 20多年歌也不過寫了150多首嘛,好像很多,其實非常少的。20多年來就一直靠這個來掙飯吃。
中國新聞週刊:有一段時間墨鏡和長髮是您的標誌,您是什麼時候剪掉長髮,摘下墨鏡的?是不是剪掉長髮的那一瞬間自己覺得應該改變,應該有所突破?
羅:對。也不是有所突破,頭髮其實是生活裏的一部分,我並不特別把它當作一種造型。就把它當作自己,怎麼講,自己工作生活兩方面都算是可以遊走其間。比 較不會受到自己內向的個性的干擾。以前我面對攝像機是比較擔心的,所以那時需要墨鏡也是這樣的道理。86、87年吧,墨鏡就慢慢摘掉了。
中國新聞週刊:到美國以後。
羅:對,等於是要慢慢地熟悉環境,這個行業,各種場合。久了以後就習慣了,我想每種行業都是一樣的,教書教久了不用看書本也可以背出來了。
中國新聞週刊:可是有一種說法,因為你學醫,作放射科的醫生,所以才養成戴墨鏡的習慣。
羅:沒有,放射科的醫生人家穿鉛做的衣服,戴墨鏡怎麼夠。墨鏡防護是不夠的,肯定眼睛早就瞎掉了。
第一首歌的由來
中國新聞週刊:您自己說最早的一首歌是《歌》,但是有資料說是《鄉愁四韻》,到底應該是哪個?
羅:《歌》的旋律是最早寫的。1974年,我大學二年級,剛從學校宿舍搬出來住,在學校旁邊外面租了一個小房子住。寫了旋律以後我完全不知道怎麼填上 詞,所以歌詞就一直空白下來。我現在還記得原來的歌詞,但它太濫也不好意思講。一直到76年有一個電影叫《閃亮的日子》,突然之間就出現了一個劇本,裏面 有一首徐志摩的詩。我一直在想怎麼把它配上去,想了大概兩個月,其他的歌都已經完成了,就剩下那首歌還沒寫好。有一天我到樓上去,那時我住在5樓,樓上還 沒有賣出去。我喜歡樓梯那種空空的回音,突然之間我又想到那首歌,這個詞譜上那曲正好。這首歌是我的第一首面世的歌,雖然只有旋律而已。《鄉愁四韻》是餘 光中的詩,那是後來聽了民歌手楊弦先生譜的余光中先生的詩後,自己也試著譜曲。我記得這首歌應該比《歌》再晚一點點。
2025年10月07日 08点10分
1
中國新聞週刊:您覺得從性格上講您是不是還是一個很內向的人?
羅:一向是這樣。做創作人蠻多的時候還是要面對自己,很多時候要去寫一些東西。所以創作就是你在做一個你自己都沒有寫過,別人也沒有寫過的方式或情感, 這才是創作嘛。但有時候有些歌會類似一點。像我有兩首歌,一首是《是否》,一首是《愛的箴言》。這兩首歌主歌的和絃一模一樣,創作時期也正好是在那一年創 作。在那麼類似的情況下,這兩首歌還是不一樣。我跟你說你要是做一個完全沒有發生過的一種歌或情境,它其實是很辛苦的。我們很不容易寫一首歌出來,這首歌 就是不跟別的歌詞撞到,它又有足夠好的旋律,它可以喚起大家對一種相同感情的認同,這個過程我認為它是相當難的。創作到某種程度,模式甚至整個被打破掉 了,因為大家覺得這樣的模式已經太多了。所以創作會不斷地被革命掉、被推翻掉,新的模式會不斷地起來。樂器也是一樣。創作是那麼辛苦的一個過程,我寫了 20多年歌也不過寫了150多首嘛,好像很多,其實非常少的。20多年來就一直靠這個來掙飯吃。
中國新聞週刊:有一段時間墨鏡和長髮是您的標誌,您是什麼時候剪掉長髮,摘下墨鏡的?是不是剪掉長髮的那一瞬間自己覺得應該改變,應該有所突破?
羅:對。也不是有所突破,頭髮其實是生活裏的一部分,我並不特別把它當作一種造型。就把它當作自己,怎麼講,自己工作生活兩方面都算是可以遊走其間。比 較不會受到自己內向的個性的干擾。以前我面對攝像機是比較擔心的,所以那時需要墨鏡也是這樣的道理。86、87年吧,墨鏡就慢慢摘掉了。
中國新聞週刊:到美國以後。
羅:對,等於是要慢慢地熟悉環境,這個行業,各種場合。久了以後就習慣了,我想每種行業都是一樣的,教書教久了不用看書本也可以背出來了。
中國新聞週刊:可是有一種說法,因為你學醫,作放射科的醫生,所以才養成戴墨鏡的習慣。
羅:沒有,放射科的醫生人家穿鉛做的衣服,戴墨鏡怎麼夠。墨鏡防護是不夠的,肯定眼睛早就瞎掉了。
第一首歌的由來
中國新聞週刊:您自己說最早的一首歌是《歌》,但是有資料說是《鄉愁四韻》,到底應該是哪個?
羅:《歌》的旋律是最早寫的。1974年,我大學二年級,剛從學校宿舍搬出來住,在學校旁邊外面租了一個小房子住。寫了旋律以後我完全不知道怎麼填上 詞,所以歌詞就一直空白下來。我現在還記得原來的歌詞,但它太濫也不好意思講。一直到76年有一個電影叫《閃亮的日子》,突然之間就出現了一個劇本,裏面 有一首徐志摩的詩。我一直在想怎麼把它配上去,想了大概兩個月,其他的歌都已經完成了,就剩下那首歌還沒寫好。有一天我到樓上去,那時我住在5樓,樓上還 沒有賣出去。我喜歡樓梯那種空空的回音,突然之間我又想到那首歌,這個詞譜上那曲正好。這首歌是我的第一首面世的歌,雖然只有旋律而已。《鄉愁四韻》是餘 光中的詩,那是後來聽了民歌手楊弦先生譜的余光中先生的詩後,自己也試著譜曲。我記得這首歌應該比《歌》再晚一點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