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2
代序 寻找上帝的天国 这是一部关於《圣经》的书; 这是一部关於天国的书; 在这部书中,我们将进行一次跨越时空的专访,与上帝的羔羊甚至上帝本人进行对话,并进而寻找上帝的天国! 对於亚当和夏娃的子孙们来说,自从来到地球的那一天起,他们便开始了寻找上帝天国的人生旅程,直至生命的结束;对於那些上帝天国的虔诚信徒们来说,不论他们的上帝被冠以怎样的名称,面对世俗生命的行将结束,他们也许的的的确确既没有恐惧,更没有哀愁,因为他们即将回到"神"的怀抱,回到上帝的天国! 那麽,上帝的天国究竟在哪里?它何以能如此吸引人,使凡尘俗世的芸芸众生为了能在来生踏入那神圣的净土而不惜耗尽现世生命的全部心血?很显然,天国是美丽的,也是神秘的。正是因为它的美丽,才使得人间朝觐者的大军"浩浩汤汤",永世不绝;正是因为它的神秘,才使是尘世探秘者的队伍源源不断,前仆後继。但不论它美丽也好,神秘也罢,在今天绝大多数人的眼中,上帝的天国似乎永远只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幻象之物。 其实,如果我们相信神话曾经是历史,并进而把神话还原为历史,沿著文明的长河溯源而上,古昔追踪,我们将不仅能发现上帝留下的指纹,甚至有可能重新踏入上帝的天国,在光明弥漫、辉煌庄严的圣境之中再次沐浴"神"的圣恩。在这条路上,《圣经》是你最好的向导:从《创世纪》到《启示录》,上帝从天国来到人间,又从人间回到天国,在这一过程中,他不仅将天国的幻象多次投印到人间的大地上,而且还将其深深地投印在地球先民的脑海裏,成为人类文明的集体记忆—— 从"大西洲"到"太平洲"; 从《神秘埃及》到巴比伦泥版; 从漫天烈火的所多玛到惊天动地的通古斯; 从密咒遍布的帕姆帕沙漠到丛林深处的卓尔金星; 另外,在历史的暗影之中,我们也许还能有幸与那些上帝的羔羊进行对话,从亚当到基督,从但丁到诺查丹玛斯……他们将讲述天国的神圣;他们还将述说天国的神秘。 最後,当又一个千年纪元的钟声即将在我们的生命之中再次敲响的时候,行色匆匆,已颇有几分困顿的人类不妨稍稍小憩一会儿,重新审视一下既往的旅程,清理一番自己的行囊,因为在《圣经》中,这是一次"千禧年"的"末世"钟声,基督耶稣将率领他的门徒再次来到人间;在《诸世纪》裏,它是诺查丹玛斯在密室中雾裏看花的真实描述,既意味著"三位一体"对世界的创造,更意味著对世界的毁灭;而对於《神曲》来说,它将是一次弥撒,庄亚肃穆,静谧温馨,但就在这神圣而又神秘的氛围之中,我们将"看见天上的门开了,见有一个宝座安置在天上,又有一位坐在宝座上","死了的人,无论大小,都站在宝座前,案卷展开了……"只有到了此时,我们才会知道上帝的天国究竟在哪里!我们也才会感受到天国的美丽,以及窥探到天国的神秘!!
2005年02月16日 15点02分
1
level 2
所以,无论是巴别城,还是巴别塔,虽然没有最後建成,但是,天下人的巴别塔梦想始终不会放弃,因为这一梦想包孕著人与神理想关系的蓝图。所以,能够暂时被变乱的只是天下人的口音言语,以及被迫分散在全地上;而真正将被变乱的则是人与神的关系,那就是,如果不能进入一种人与神的自由对话状态,人就会在抛弃那些固有的神的同时,开始重新造神。这一点,不仅出现在所有民族神话向著宗教演变的过程之中,而且也同样出现在宗教发展的过程之中。 重新造神,首先意味著对於神先於人的怀疑,其次意味著先有人,而後才有神。也许,重新造神不过是回到了问题的本身上去,即问题本身还并未开始回答,便开始了在更高起点上出发的又一轮寻觅解答。当然,现在已经无法对历史上各个民族的造神活动进行还原,但是,所有的神和神话,都与现实中人的经历直接相关,因而人们有可能出於种种目的来进行造神活动,而造神能否成功,则取决於所造之神的可信程度。 1869年夏天的一个星期六,在美国纽约一个名叫加迪夫村的农场裏,人们从地底下挖掘出了一个巨大的石人,身高3.15米,体重约1500公斤。惊奇之中,人们奔相走告,於是发现巨人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整个纽约州。第二天是星期日,许多好奇的人前来参观,当他们来到发现巨人的地方时,那裏已经支起了一顶大帐蓬,在大帐蓬的入口处,立著一块牌子,上面用大字写著:请看加迪夫巨人,每位50美分!附近教堂的4名牧师获知发现巨人的消息以後,也急急忙忙地跑来观看,他们问对於上帝的仆人可否予以优惠,回答是对折优惠,每位请付25美分。 当这4个牧师从帐蓬裏面出来以後,便异口同声地对所有在场的人说:加迪夫巨人就是《圣经》上所说的巨人的化石,因为在他们看来,加迪夫巨人的出土,无疑再一次证明《圣经》裏所写的一切都是千真万确的。同时,加价迪夫巨人的出土,还解决了一个《圣经》上的难题,那就是《圣经》裏提到巨人的地方,没有说明巨人的身高与体重,而牧师们通常的回答是在3米到4米之间。加迪夫巨人也证实了牧师们的想像力,所以牧师们也算是不虚此行了。由於加迪夫巨人得到了牧师的确认,并且能够与《圣经》互相印证,因而更加引发了美国人对於加迪夫巨人的无比热情。不仅马车开辟了通往加迪夫村的班车路线;而且铁路公司也增发了前往加迪夫村方向的专列。 加迪夫巨人在引发商业机会的同时,也促发了学术研究的热浪。当时具有国际声望的化石专家玛斯教授,与当时美国最著名的化学家希利曼教授连袂对加迪夫巨人进行了鉴定,并确认了加迪夫巨人是史前人类的化石。於是,众多学者以此为依据,展开了关於人类起源的论战,只有头脑冷静的怀特博士坚持认为所谓的加迪夫巨人,不过是一个经过加工的现代石膏像。然而,那些忙於互相争吵的头脑发热的学者们,仍然激烈地争论不休。 与此同时,一个财团以4万美元的代价买下了加迪夫巨人75%的股份;并且把加迪夫巨人从加迪夫村运到了纽约市展览。此时,另外一个曾经打算用1万美元来购买加迪夫巨人却没有成功的富翁,则请了一位雕塑家为自己仿制了一个加迪夫巨人,也在纽约市展出,并且在广告中称自己的这个加迪夫巨人才是真正的、唯一的加迪夫巨人。由此,在财团与富翁之间,引发了一场有关真假加迪夫巨人的诉讼,而加迪夫巨人的诉讼风波也就成为一次极好的广告宣传——纽约城中人潮如涌,大家都想亲眼一睹这个引起阔佬们争夺的加迪夫巨人究竟是什麼模样。 於是,有关人士再一次对加迪夫巨人进行鉴定,其中的一名鉴定者是美国当时著名的解剖学家霍尔摩斯,当他在加迪夫巨人的耳朵後面钻了一个小洞之後,立即就发现所谓的加迪夫巨人并非是史前人类的化石,不过是一座石像。但仅此还不能够最终排除加迪夫巨人"可能是一个远古时代的石像"。那麼,加迪夫巨人果真是来自远古时代的石像吗?记者们突然想到了怀特博士的论断,因而开始对加迪夫巨人的来龙去脉进行追踪,结果,他们找到了始作俑者——雪茄制造商弗尔。
2005年02月16日 15点02分
8
level 2
本世纪30年代初,一位飞行员驾驶著单座螺旋桨飞机,沿著秘鲁的海岸飞行,欣赏著太平洋的波涛与安第斯山脉左侧的风光。当这位飞行员飞到濒临大海,位於安第斯山脉的高原古城纳斯卡一带地区的时候,突然从距地面约500米的空中发现在古城纳斯卡附近的山谷之中,有一块形状奇特的沙漠,而在沙漠中还纵横交错著像运河一样的白色带状网路。於是,飞行员在一张纸上画下了这块沙漠的图形,它长约60公里,宽约5公里,并且也标明了他所看到的"运河"。飞行结束之後,这位飞行员来到秘鲁首都利马的民族博物馆,亲自向博物馆馆长讲述了自己的发现,并且把自己画成的这张地图交给了博物馆馆长。 民族博物馆的馆长听完了飞行员的故事以後,根本就不相信会有这麼回事儿,因为他知道飞行员所说的那个山谷就是帕尔帕山谷,是纳斯卡高原的一部分,而纳斯卡高原是世界上最乾旱的地区之一,一年之中很难下哪怕是一次雨,有时候甚至几年都不会下一次雨。至於飞行员所画的那块名叫帕姆帕的沙漠,虽然在当地印第安人语言裏的意思是绿茵遍地,但实际上却寸草不生,地面上长年覆盖著一层薄薄的黑褐色的沙砾。因此,博物馆长等飞行员一离去,就吩咐将这张地图存放在古代文书保管所的档案裏面,从此以後也就再也没有过问此事了。 几年之後,作为古印第安文化研究专家,历史学家科逊克教授来到民族博物馆,在古代文书保管所的档案裏面发现了这张地图,并对此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一边看著地图上那些互相交错的线条——有些直线互相平行,有些直线交叉成各种形状的几何图形,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弯弯曲曲的线条;一边激动而紧张地思考著:难道这块面积将近300平方公里的帕姆帕沙漠,有可能就是早已消失的一块古代绿洲吗?於是,当科逊克教授从博物馆长那裏打听到了那位元飞行员所说的情况以後,就决定组织一支考察队前往帕姆帕沙漠。 科逊克教授带领著考察队来到帕姆帕沙漠,在灼热阳光的照射下,在黑褐色的沙砾上,他们果然很快就找到了飞行员所说的白色带状的运河,只不过,考察队发现这些所谓的运河仅仅是一些深度在15到20釐米左右,而宽度不到10米的浅沟。有的浅沟弯弯曲曲并不很长,而有的浅沟则笔直一线,但最长的也不过2000来米,因而很难想像在平坦的绿洲上面,会用这样的浅沟来引水灌溉。即使是古代的人们,也不会这样做,因为在古埃及的绿洲之中,人们建造的灌溉渠道与现在人们所建造的相比,其实是相差无几的。那麼,这些浅沟到底是什麼呢? 考察队接著就开始进行实地测量,以便弄清楚这些浅沟是不是远古灌溉渠道遗留下来的痕迹。於是,考察队员们手裏拿著指南针,一边沿著浅沟前进,一边在地形测量图上记载下每条浅沟的方位及形状。不久,考察队员们就结束了测量,各种各样的浅沟也在测量图上被标示了出来,科逊克教授拿过所有的测量图一看,不禁大吃一惊,差一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立即让考察队员们都过来看一看,原来,测量图上竟出现了一幅喙部凸出的巨鹰图案!巨鹰的翅膀展开,翼长各约90米,而巨鹰的尾部则长达40米左右,同时,巨鹰喙部的长度几乎有100米,并且与一条长约1700米的笔直的浅沟连接在一起。 随後,考察队员们又找到了许多白色的浅沟,经过测量以後,发现所有的浅沟都分别构成了一些奇异的图案,比如说有一些浅沟就构成了一幅章鱼的图案,上面还有著8条弯弯曲曲的腕足。於是,科逊克教授决定带著考察队员们乘坐飞机,对大家所发现的古代奇观,来一次空中观赏与考察。飞机很快就上升到500米的高度,然而,除了黑褐色的沙砾以外,所有的人都没有看到沙漠上有任何的东西,既没有巨鹰和章鱼,也没有其他的图案,甚至连一条浅沟都看不到!自己亲自在地面上找到的东西,竟然会在空中消失,真叫整个考察队迷惑不解。 如果说是因为飞机飞得太高,在空中看不见,那麼,当年那位飞行员不正是在500米的高度发现了白色运河吗?科逊克教授与其他考察队员商量以後,认为应该继续保持500米的高度,在帕姆帕沙漠上空寻找这些失踪的图案。於是,飞机在帕姆帕沙漠的上空继续盘旋,当飞机在帕姆帕沙漠上空兜了几个圈子以後,考察队员们突然看见了那些自己早已在地形图上非常熟悉的图案。然而,这些图案是什麼人"画"的?又是怎样在帕姆帕沙漠上"画"出来的?这些图案的用途何在?科逊克教授和他的考察队员们带著这些疑问离开了帕姆帕沙漠。 正当科逊克教授准备再次对帕姆帕沙漠进行考察,以揭开这些疑问的谜底的时候,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考察的计画不得不暂时中止。不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帕姆帕沙漠当地的一位女教师,仍然按照考察队当年所使用的测量方法,独自坚持在帕姆帕沙漠中对浅沟进行考察。
2005年02月16日 15点02分
11
level 2
在数年来的考察中,除了又发现了许多笔直的浅沟,以及由这些浅沟形成的圆形和螺旋形图案之外,这位元女教师还找到了其他的许多种图案。其中有高达80米的卷尾猴,体形在46米左右的蜘蛛,几乎长达180米的蜥蝎,以及巨大的鱼类、穿山甲、蚂蚁等等图案。同时,这些动物图案每隔几千米,就会以同样的形状和大小重复地出现。更为重要的是,这位女教师还发现了大得多的人形图案,其中一个人形图案,身躯直立,两手叉腰,高达620米,而另一个人形图案虽说没有脑袋,但他的每只手上却有6个手指。 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後,科逊克又重返帕姆帕沙漠,看到了女教师的所有发现,再加上自己上次的考察结果,他开始进行反复地核查,结果,他发现许多笔直的浅沟,保持著由南向北的方向,与指南针的刻度相对照,其精度相差还不到一度。但是,根据当时对古代印第安文化的研究,由於该地区处於南半球,古代的印第安人根本看不到北极星,所以无法进行南北方向的定位。即使在西班牙殖民者到达美洲以後,也没有使用指南针进行大地测量的历史纪录。那麼,大量这样的图案集中出现在帕姆帕沙漠这块长方形的地面上,究竟意味著什麼呢? 也许,这一谜底很快就要给揭开了。一天下午,科逊克和女教师正一道观察著那幅巨鹰图案,突然,科逊克发现即将消失在地平线上的太阳所发出的最後的余光,正好和与巨鹰的长喙相连的那条笔直的、长度约1700米的浅沟完全重合,而这一天恰恰是冬至。为了避免这一现象是事出偶然,在半年以後的夏至这天下午,科逊克在巨鹰的长喙旁边,再次看到日落之时的太阳光线与那道笔直的长长的浅沟又完全重合在了一起。由此,科逊克推测帕姆帕沙漠中出现的各种图案与天文现象有关。近一步研究的结果表明,这些图案有可能与星相的运转有著直接的关系,而秘鲁的文物专家梅森教授甚至还说所有的图案有极大的可能是某种宗教中的符号,并且由它们构成了一部历法。 这些说法也许不无道理,但是,最为关键的一点却是,为什麼古代的人们会选择在如此荒凉偏僻的地方来制作这些图案。因为如果只是采用简陋的测量工具来进行图案的制作,恐怕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才能完成;并且在总面积达300平方公里的地面上,要如此精确地制作这些图案,即使在今天,在没有空中定位的条件下,恐怕也是十分困难的。显然,想仅仅依靠帕姆帕沙漠中的图案来寻求谜底,恐怕是过於相信人的想像力了。所以,应该把目光向外延伸,只有这样,或许才能够寻找到更为合理合情的说法。 如果从古城纳斯卡向海洋的方向望去,会看见在皮斯科海湾的岸边,一堵巨大的红色岩石峭壁,迎著海面高高耸立。在笔直如削的石壁上,还雕刻著一幅高达270米的奇特而古老的图案,远远看上去就像是希腊神话中的海神波塞冬手中所持的三叉戟。峭壁上的这个图案之大,在离海岸20公里的海面上就能够看到。也许,当初西班牙人乘船驶入皮斯科海湾的时候,还以为这个类似三叉戟的图案,是一个表示三位一体的神圣象徵,标志著上帝赐予他们征服异教徒的权力。不过,这只是西班牙人一厢情愿的遐想,因为这一图案在这块巨大的红色岩石峭壁上面早已出现,已不知经历了多少风吹雨打的漫长岁月。 其实,只要乘坐飞机在皮斯科海湾与帕姆帕沙漠之间来回地飞上一圈,在皮斯科海湾的上空,就可以看到海岸峭壁上的三叉戟图案中,中间最高那一朝的戟尖,正好不偏不倚地直接指向帕姆帕沙漠方向;而在帕姆帕沙漠的上空,则可以看到长方形的沙漠中,边长较短的那两边,恰恰正对著皮斯科海湾的方向。如果在地图上面用直线将这两个目标连接在一起,便可以看到从峭壁上三叉戟中间那一戟的朝尖,到沙漠中较短一边的中间,连接这两者之间的直线最短,也就是说,这条由皮斯科方向的戟尖引出的直线,竟然垂直於帕姆帕少漠方向的短边中心线!这无疑表明:如果皮斯科海湾峭壁上面的三叉戟具有空中导航的作用,那麼,帕姆帕沙漠就将是一个可供飞行器起降的的降落场。
2005年02月16日 15点02分
12
level 2
只要稍微动一下脑筋,便不难想像,在一个宽度约5公里,长度约为60公里的巨大降落场中,将要起降的飞行器会是何等的庞大。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它也许就只能是天外来客修建的降落场!也许,天外来客在此降临的时代,距现在已经很久很久了,那时候的帕姆帕沙漠,还真的是绿茵遍地,而整个帕尔帕山谷,包括纳斯卡高原在内,也还不像现在这样乾旱。时过境迁,绿茵遍地的景象早已成为模糊的记忆,仅仅被保留在了语言的命名之中。而现在帕姆帕沙漠上的所有图案,也许正是当年天外来客离开的时候,留下来的关於此次地球之行的种种印象——降落场附近大海中与高原上的各种动物,以及降落场在星际航行中的方位…… 所有这一切都只是可能的也许,现在能够看到的当年的遗留物,就是那个也许曾经是降落场的帕姆帕沙漠。过去的绿茵遍地早已成为遍布黑褐色沙砾的荒原,还有这些各种各样的刚发现不久的图案。至此,还可以问几个问题,并进行也许算是提供了答案的回答:为什麼帕姆帕沙漠上面黑褐色的沙砾只是那麼薄薄的一层?也许这不过是在太空船不断地起飞和降落的过程中,因飞行器下部发出大量的高热所造成的後果;为什麼留下的图案之中没有植物?也许是因为当时纳斯卡高原的地面上只生长著细小低矮的绿草,而没有高大的树木或可爱的花卉;为什麼两个人形图案存在著差异?也许是用来表示天外来客与地球人之间的发展差距,一个是智力与体力全面发展的,因而两手叉腰地昂首挺立,而另一个则是智力与体力发展不平衡的,因而没有头却多出一个手指…… 但是,仅仅只是寻找到了与机场有点相似的远古降落场,仍然不能拿它来作为天外来客曾经访问过地球的铁证。因为只有这样的唯一证据,实际上根本无法证明天外来客曾经在帕姆帕沙漠建立过降落场。如果能够再找到一些证据,那麼,关於天外来客的说法也许就会更加有力。这另外一些的证据也许将是宇航携带物品,也许将是太空船,也许将是宇航员,这些都需要在不断的寻觅之中来逐渐加以证实。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三者之中,就其当时留在地球上的可能性而言,宇航携带物品大於太空船,太空船又大於宇航员。但是,如果考虑到时间的因素,当时留在地球上可能性越大的,能够保留到现在的可能性反而越小。但是,如果把这三者的顺序反转过,你就会发现,作为实体最不可能保留到现在的,作为信仰则最有可能长留在崇拜者的心中,并通过神话的故事和宗教的仪式代代相传,这就正如岛民最崇拜军人一样,地球人最崇拜的就是天外来客的宇航员!Ⅰ.03 以西结与"太阳之子" 茫茫太空之中,太阳的光辉在无穷无尽地扩张。地球上的先民们崇敬地仰望太空,灼热的阳光使他们感到无言的畏惧,谁能够飞向太阳,谁就是太阳之子!对於那些也许存在的外星人中的宇航员们来说,太阳已经成为太空之旅的星际导航标志,他们将飞向太阳,成为太阳之子。 先民们渴望飞翔,企盼著飞向太阳,然而又惧怕太阳的无比威力,他们知道,必须与太阳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是获取飞翔中的生命的保证。於是,空中的飞鸟成为先民们想像中的楷模:如果人能够有一副飞鸟一样的翅膀,也就一定能够在空中像飞鸟一样安全而自由地飞翔!然而,先民们注定要为自己的想像力付出代价,因为即使他们有了与飞鸟一模一样的翅膀,也没有可能把自己变成飞鸟!生命无疑会作为飞翔冒险的最大赌注,而这将是一场还没有开始就已经输掉了的疯狂的赌局。 希腊神话中记载了这样一次付出了生命代价的飞翔冒险: 完美的艺人代达罗斯运用他的想像力来驾驭自己,将鸟羽依照一定的次序排列,首先是最短的,其次是长的,依次而下,如同自己生长的一样;在羽毛的中间用麻线串连捆绑,在羽毛的根部用蜜蜡胶接粘合;最後把它们弯成弧形,看起来完全如同鸟翼。当一切都完成之後,他将这翼缚在身上,取得平衡;然後飞到空中,轻便得如同鸟雀一样。降到地上之後,他又训练他的幼子伊卡洛斯,他已为他制造了一对较小的羽翼。
2005年02月16日 15点02分
13
level 2
我一看见就俯伏在地,又听见一位说话的声音。他对我说:"人子啊,你站起来!我要和你说话。"他对我说话的时候,灵就进入我裏面,使我站起来……那时灵将我举起,我就听见在我身後有震动轰轰的声音,说:"从耶和华的所在显出来的荣耀是该称颂的。"我又听见那活物翅膀相碰,与活物旁边轮子旋转震动轰鸣的声响。於是灵将我举起带我而去,我心中甚苦,灵性愤激;并且耶和华的灵在我身上大有能力。 先民们之中类似以西结这样的人物,终於被超出自己想像力及生活体验的神奇现象所震慑,在太空船发出的召唤似的声响之後,特别是在幽灵似的光柱笼罩之下,在神智不清之中,他们不由自主地给牵引到了太空船的方向上去。与此同时,还经受著推进器隆隆声响的巨大震动。此时此刻,先民们的内心所感受到的极度恐怖,以及肉体的极度不适,其後果的确只能是"心中甚苦",除此之外恐怕是难以用更恰当的语言来表达,於是只好采用诸如"灵"及"灵性愤激"之类的说法。在并非情愿的俯伏与举起的状态中,只好臣服,尽管在称颂唯一之神的同时,也多少被赐予先知的某种神力。这样,天外来客经过太阳之子的神话流传与宗教改写,终於融入了人间之神的行列裏! 不过,无论是希腊神话,还是《圣经》,都只是从先民们自己亲身经历的角度来述说太阳之子曾经在地球上降临。因此,不管这一述说仅仅是保留在记忆裏面的某种模糊痕迹,或是写进文本之中的比较完整的过程,亦毕竟不能够证实天外来客究竟是什麼模样,因而最多只能是仿佛人的形状;也不能够证实天外来客是怎样来到地球的,因而最多只能是从天而降,并且将这些似乎肯定的说法保存在对於太阳之子的崇拜之中。所以,这就有了继续追踪太阳之子踪迹的必要。Ⅰ.04 月球上的第一位访客 追踪的目标何在?追踪的起点何在?追踪的路径何在?追踪的方向何在?追踪的首要目标仍然将是太阳之子;追踪的起点只能是地球;追踪的路径是已有的发现;追踪的方向是由地球转向最近的月球,然後是月球之外的太空…… 现在,我们先将追寻的目光再一次转回南美洲,因为在那裏人们不仅找到了类似太空船降落场的帕姆帕沙漠,而且几乎也在同一年代中,人们还找到了另外一些令人振奋不已的古代遗留物,并且,它们似乎与天外来客有关。1935年,在太平洋沿岸国家墨西哥的帕伦克,置放在一座金字塔深处的石棺被发现了。虽然石棺裏早已空无一物,似乎一无所获,但是当人们将石棺搬运出金字塔进行仔细研究时,却在石棺的棺盖上突然发现了一幅浮雕图案:在一棵大树下面,一个人上半身向前倾俯,骑坐在一条头部尖尖而躯体长长的怪物身上! 无论是当地土著人的传说,还是考古学家的考证,据说这幅浮雕中的人物,就是天神库库玛兹,它描述的是"白色之神"降临地球时的情景。显然,这又是一个关於太阳之子从天而降的证据。不过,对所谓白色之神库库玛兹的浮雕进行这样的解释,应该说从本世纪30年代人类社会的科学发展水平上看,的确是合情合理的,因为至少在那时,人们对帕姆帕沙漠上的图案,还无法作出别的任何解释。 随著地球上的人类能够在天空自由地翱翔,接著开始了太空之旅,不仅登上了月球;而且飞向了太阳系以外;与此同时,人类社会迅速得以长足的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人们的视野更加开阔,人们的想像力也更加丰富,因而也就不只是有利於对於太阳之子的继续追踪,同时也更有可能对於寻找到的,与太阳之子相关的远古遗迹,进行具有说服力的解释,而这样的解释将是继续追踪太阳之子的前提。 这样,当人们对帕姆帕沙漠作出曾是太阳之子降落场的这一解释结果时,也就更加需要对与太阳之子本身有关的远古遗迹进行考察。因而对於所谓白色之神库库玛兹的浮雕,将在考虑到所有已经存在的解释结果的前提下,进行一次具有综合性质的再解释。由於进行重新解释的时代背景发生了变化,形成了重新解释的现代参照系,所以,当人们从地球人宇宙航行的角度来审视这一浮雕时将会发现:那长长的怪物好像火箭,只见它头部尖锐,稍微後面一点出现了如同进气口的沟状凹槽,在向後延伸之中逐渐变宽,直到怪物的尾部;尾部後面好像是怪物喷出的火舌;那骑坐在怪物上面的人,上半身向前倾俯,好像在驾驶著这火箭一样的怪物。
2005年02月16日 15点02分
17
level 2
我一看见就俯伏在地,又听见一位说话的声音。他对我说:"人子啊,你站起来!我要和你说话。"他对我说话的时候,灵就进入我裏面,使我站起来……那时灵将我举起,我就听见在我身後有震动轰轰的声音,说:"从耶和华的所在显出来的荣耀是该称颂的。"我又听见那活物翅膀相碰,与活物旁边轮子旋转震动轰鸣的声响。於是灵将我举起带我而去,我心中甚苦,灵性愤激;并且耶和华的灵在我身上大有能力。 先民们之中类似以西结这样的人物,终於被超出自己想像力及生活体验的神奇现象所震慑,在太空船发出的召唤似的声响之後,特别是在幽灵似的光柱笼罩之下,在神智不清之中,他们不由自主地给牵引到了太空船的方向上去。与此同时,还经受著推进器隆隆声响的巨大震动。此时此刻,先民们的内心所感受到的极度恐怖,以及肉体的极度不适,其後果的确只能是"心中甚苦",除此之外恐怕是难以用更恰当的语言来表达,於是只好采用诸如"灵"及"灵性愤激"之类的说法。在并非情愿的俯伏与举起的状态中,只好臣服,尽管在称颂唯一之神的同时,也多少被赐予先知的某种神力。这样,天外来客经过太阳之子的神话流传与宗教改写,终於融入了人间之神的行列裏! 不过,无论是希腊神话,还是《圣经》,都只是从先民们自己亲身经历的角度来述说太阳之子曾经在地球上降临。因此,不管这一述说仅仅是保留在记忆裏面的某种模糊痕迹,或是写进文本之中的比较完整的过程,亦毕竟不能够证实天外来客究竟是什麼模样,因而最多只能是仿佛人的形状;也不能够证实天外来客是怎样来到地球的,因而最多只能是从天而降,并且将这些似乎肯定的说法保存在对於太阳之子的崇拜之中。所以,这就有了继续追踪太阳之子踪迹的必要。Ⅰ.04 月球上的第一位访客 追踪的目标何在?追踪的起点何在?追踪的路径何在?追踪的方向何在?追踪的首要目标仍然将是太阳之子;追踪的起点只能是地球;追踪的路径是已有的发现;追踪的方向是由地球转向最近的月球,然後是月球之外的太空…… 现在,我们先将追寻的目光再一次转回南美洲,因为在那裏人们不仅找到了类似太空船降落场的帕姆帕沙漠,而且几乎也在同一年代中,人们还找到了另外一些令人振奋不已的古代遗留物,并且,它们似乎与天外来客有关。1935年,在太平洋沿岸国家墨西哥的帕伦克,置放在一座金字塔深处的石棺被发现了。虽然石棺裏早已空无一物,似乎一无所获,但是当人们将石棺搬运出金字塔进行仔细研究时,却在石棺的棺盖上突然发现了一幅浮雕图案:在一棵大树下面,一个人上半身向前倾俯,骑坐在一条头部尖尖而躯体长长的怪物身上! 无论是当地土著人的传说,还是考古学家的考证,据说这幅浮雕中的人物,就是天神库库玛兹,它描述的是"白色之神"降临地球时的情景。显然,这又是一个关於太阳之子从天而降的证据。不过,对所谓白色之神库库玛兹的浮雕进行这样的解释,应该说从本世纪30年代人类社会的科学发展水平上看,的确是合情合理的,因为至少在那时,人们对帕姆帕沙漠上的图案,还无法作出别的任何解释。 随著地球上的人类能够在天空自由地翱翔,接著开始了太空之旅,不仅登上了月球;而且飞向了太阳系以外;与此同时,人类社会迅速得以长足的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人们的视野更加开阔,人们的想像力也更加丰富,因而也就不只是有利於对於太阳之子的继续追踪,同时也更有可能对於寻找到的,与太阳之子相关的远古遗迹,进行具有说服力的解释,而这样的解释将是继续追踪太阳之子的前提。
2005年02月16日 15点02分
19
level 2
由此可见,太阳之子,不,更准确的说法是天外来客,曾经降临地球的事实,看来已经得到了世界各地先民们的亲眼目睹,并且留下了为其写真的的岩画与陶涌,使千百年以後的他们的後代能够据此得以重新面对这一远古的事实。然而,即使这一事实已是铁证如山,也只能说明曾经有过这样的人出现在远古的世界各地,却不能证明他们就是真正的天外来客!这也就是说,除了所谓的太阳之子的宇航员有了下落之外,还需要找到证实他们的确是从天而降的证据,这个证据就是只比宇航员的重要性稍微要低那麼一点点儿的太空船! 事实上,在关於天外来客引发的造神活动之中,尽管军人或宇航员是造神的中心偶像,这就是为什麼会遗留下那麼一些与太阳之子有关的岩画或陶偶到如今的主要原因。但是,作为最重要的神器——飞机或太空船,却是必不可少的,否者也就无法表明偶像的神奇。正如岛民需要仿照螺旋桨军用运输机的外型来精心制作一架草编的模型飞机一样,想来先民们也许应该会模仿著太阳之子的各种飞行器,也制作出某些飞行器的模型,以便通过顶礼膜拜而获得太阳之子的不断眷顾。不幸的是,这些飞行器模型很少能有机会被保留下来,使现在的人们能一饱眼福。 所幸的是,仍然存留著一线希望,那就是通过对於远古时代遗留物的重新考察,来使对於太阳之子的追踪得以继续进行下去。在埃及古物博物馆所收藏的古埃及文物之中,有一些在对金字塔进行发掘的时候,与法老的金棺一起出土的飞行器模型。这些模型是在法老的殉葬品之中被发现的,用木头制作而成,在大沙漠乾燥的空气裏,保存了几千年也没有损坏,因而这些像滑翔机一样的木头模型,在出土的时候,也就自然地被当时的人们认为是某种鸟类的模型,并且一直按照这样的分类,在埃及古物博物馆内进行展出。 大半个世纪过去了,人类的航空事业发展迅速,也为开展对於古物的研究开拓了新的思路,提供了新的手段。时间到了1969年,卡里尔•梅西哈博士对这些所谓的的鸟类模型之一,进行了细心的研究和分析,最後的结论竟是:这个模型根本就不是什麼鸟类的模型,而是具有现今的单翼飞机特徵的飞行器模型,可以称得上是古埃及的航模。为了证实这一结论,卡里尔•梅西哈博士的弟弟,飞机设计师格•梅西哈对这一古埃及的航模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并且对机翼的剖面进行了测量,结果完全证明了这一古埃及航模,的确具有现代空气动力学的诸多特点。 检测报告中称:"该飞行器的方向舵与尾翼是垂直的,具有两个V形机翼,V形机翼的反V角与正V角均能达到规定的要求。同时,机翼的剖面图所标明的测量资料,均说明机翼表面部分呈椭圆形,能保持飞行中的稳定,而机身与机翼的结构合理,能够减少飞行的阻力。因此,这一飞行器所具备的在空气动力学方面的诸多性能特点,只有经过长期的航空实验,才能够最後形成。"这个报告引起了埃及古物博物馆的重视,於是决定将它拿出来试飞。果然,这个古埃及航模在被抛向空中之後,竟能像飞鸟一样,非常优美地盘旋滑翔。很明显,它的飞行性能十分优良。 古埃及航模上天飞行的成功是具有爆炸性的,除了引起社会轰动以外,它直接促发了埃及古物博物馆对於馆中所保存的所有木头制作的所谓鸟类模型,全都重新进行空气动力学的测量与鉴别。其後,在1972年,埃及古物博物馆将已经发现的14具这类古埃及航模进行公开展出。这就引发了这样的疑问:所有的这些古埃及航模是什麼人制作的?显然,古埃及的人们是无法依靠自己的力量,来独自制作出这样的飞行器模型的。於是,人们只好又回到神话裏面去,以便寻求可能的解答线索。 在古埃及神话的传说之中,普塔神乘坐一辆闪闪发光的飞车,在孟斐斯国王的宫殿裏从天而降,送给了孟斐斯国王两个这样的飞行器模型,并且还告诉孟斐斯国王以後还会送来这样的模型,然後就乘上闪闪发光的飞车,向著太阳的方向飞去,很快就消失在无垠的蓝天之中。显然,普塔神在古埃及人的心目之中,就是太阳之子,所以,在古埃及建造并保存到现在的神庙裏面,人们可以看到长出翅膀的太阳,以及巨大的神鹰这样的壁画。由此可见,在古埃及遗留下来的大量壁画及雕刻中,很多神都有翅膀,他们似乎都在争著诉说太阳之子的曾经来临。
2005年02月16日 15点02分
21
level 1
不行了好长啊看了一半受不了明天接着看......SLEEPING
2005年02月16日 15点02分
24
level 2
今天先发第一章 以后 有闲心 继续发~~~~~~~~~~~~~~~~
2005年02月16日 15点02分
28
level 0
作为你的忠实崇拜者,再次奉告---------------------不要祸害我们的眼睛了!!!!!
2005年02月25日 06点02分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