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ArmySoldier1
USArmySoldier1
关注数: 103
粉丝数: 102
发帖数: 4,669
关注贴吧数: 10
大家好,请问这是什么时候的饭拍?
转贴;日本94式460L45舰炮的真实穿深水平。 作者:晓攻夜习
虎王坦克细节图,局部。
想到一个好玩的,如果大和号是德国战列舰! 想到一个好玩的,如果大和号是德国战列舰!
威斯康星号战列舰下水仪式。
你所不知道的美帝民间的反日情结
大密苏里新专辑
美国人民爱大和,电影《火海情涛》中的大和号战列舰。 60年代的老电影,海报部分。
伴曲出航,第七舰队音乐队演奏赛文主题曲。
日本视角下的亚历山大三世。NHK纪录片:从向波斯帝国挑战开始。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NjAyMzUxOTYw.html%3Fspm%3Da2h0k.8191407.0.0%26from%3Ds1.8-1-1.2&urlrefer=af4424c38a293230eb8650156436a794
美国人民爱大和,电影《火海情涛》中的大和号战列舰。 60年代的老电影,海报部分。
哪位朋友买过这本马其顿的亚历山大,来点评一下,500页的书。
凯撒战记的一个疑点 内战记的细节也是问题多多,为什么区区1600名步兵能一个照面打垮庞培的6700名骑兵
事实上高加米拉波斯方面的步兵几乎没有发挥作用。
不得不感叹老马确实是最有眼光的。 神片段镇楼,老马本尊现身
【经典军歌】坚守莱茵河 Die Wacht am Rhein
老马的理想,载人登陆火星的超巨型火箭! 登火是人类的头等大事
月之阴影 阿波罗登月纪实(塞尔南柯林斯奥尔德林的故事)
老纪录片:1982年《万岁,哥伦比亚号!》
一段加加林的短片,13秒出现中文
纪录片:永不言败,阿波罗登月的幕后英雄。
汉尼拔VS刘裕,前者战败的可能性很大。 泥巴进入意大利后第一战旗开得胜,之后有意思的事情来了。 第二次战役,特雷比亚地区。执政官森普利乌斯带领的军队先被被泥巴用战象击溃骑兵,然后遭到泥巴兄弟在侧后方向的攻击,遂败北。实际上西庇阿的老爸之前向森普利乌斯提过建议,老西认为泥巴和高卢人并不是一条心,泥巴进入意大利后由高卢人负责提供泥巴的军粮。如果罗马军队跟泥巴耗上几个月,高卢人必然会心怀不满。待其内讧,然后可击破之,但森普雷乌斯不纳。 第三次战役,特拉西梅诺湖。执政官费拉米尼被汉尼拔诱入山谷,在晨雾的掩护下泥巴发动奇袭获得全胜。 第四次便是泥巴军事生涯的巅峰,坎尼。由瓦罗和鲍罗斯两位将领轮流统兵。鲍罗斯值班的时候,对汉尼拔获得过小胜。但瓦罗统兵时却和泥巴决战被合围之后全歼。 为什么这些执政官的军事能力如此低下?原因很简单这个执政官的选举和军事能力无关,说得更确切一点,选举执政官其实就是选举一位雄辩家,谁更能用三寸不烂之舌赢得选民的欢心,谁就有可能当上执政官。满一年就换人的制度更是亮瞎狗眼,坎尼之战泥巴就是抓住费边和瓦罗换届的战机进行决战坎尼会战后不到1年职业军人马克卢斯带着坎尼的残余军团出诺拉城反击力挫泥巴,后来仅他和汉尼拔的正面野战就不下四次,泥巴面对职业军人就再也占不到便宜,最后西庇阿去北非带的军队都不是罗马的主力甚至二流部队都算不上,是他被费边等元老院的元老排挤到西西里岛之后,带着被流放到西西里的坎尼两个军团几乎全歼了迦太基的本土主力,泥巴包括马戈才被迫率军回援的,这根本不是罗马原有的战略规划,相反自始至终元老院对西庇阿的北非军事行动态度都是非常消极的,只不过抱着投机和怀疑的态度,不仅开始不给西庇阿足够的部队,甚至西庇阿在北非连战连捷后一罗马主力对回援的泥巴,马戈部队不做任何阻击,二没有给西庇阿增派一兵一卒,要知道从泥巴回师到扎马决战有一年的时间,直接导致最后决战,西庇阿都是兵力劣势。罗马元老院的态度很明确西庇阿能赢很好,输了也无所谓,反正损失的不是主力,对罗马而言没有太大的损失,构不成太大的威胁,当然最后西庇阿还是获得了胜利。 最后一场扎马之战,泥巴有主场优势和兵力优势,酷爱战象的他也搜集到80头战象,迦太基光是农业方面的收入就达到1万2千罗马币,为毛会有人认为迦太基是穷国,人家是商业大国。 迦太基步兵4.6万 骑兵4千 大象80头之巨,当年泥巴只带了10几头到意大利 罗马步兵3.4万,骑兵6000象突失败后,泥巴的气也就泄了5分。
盘点:电影中的大和号战列舰。
逐梦,寻找南夕子姐姐的超级火箭-----------土星5号
现在最值得期待的就是B21的F135相比F35的F135会做出怎样的升级? 要实现这些,135还得大改
重猎之后又一神,美国蓝色起源公司的"新格伦"重型运载火箭。
锡布延海,美帝飞机拍摄的大和与武藏
纪录片:N1火箭研制揭秘
重型猎鹰是人类航天的一次飞跃 现在的spacex公司表面看只是在像以前的阿里亚娜一样搞搞火箭发射。但实际上本质截然不同,spacex开启的是廉价航天时代的大门,在这个时代里,现在只有spacex公司握有沟通地球和太空的廉价通道,那么掌握了这个通道,spacex公司可以自己大批量部署卫星,也可以垄断深空空间站的建设和人员物资输送,可以深度参与太空旅游,也可以掌控太空采矿和工业,可以说,一个宇航帝国的雏形已经乍现。
很多人没有意识到其实伊苏斯的含金量比高加米拉高得多。 战略上大流士突袭了后方,将亚历山大陷于绝境。这和高加米拉波斯方大势已去的局面完全不同。
追忆约翰-杨。水星、双子座计划、阿波罗登月、航天飞机的见证者
萨马岛,美帝高超的抓拍技术。 很厚实的感觉来几张模糊的副炮开火瞬间
美国海军第七舰队乐队演奏赛文主题曲。
看到那个民航飞机事故率的贴子,想到关于航天飞机的事故率 联盟飞船迄今也就是发射了约100次,失败两次,而航天飞机发射135次,也是失败两次,真算起来,航天飞机送上太空的宇航员850多个,是联盟飞船的两倍多。至于神舟飞船嘛,几十年发射满一百几十次后再来吧。 这玩意儿算失败,那么俄国的东西算什么? 四射四炸的N1火箭,头三十次发射失败14次的质子火箭,第一次发射就会把宇航员烤熟炸碎的联盟飞船,就发射了两次还失败一次的耗资百亿卢布的能源火箭,就发射了一次还没载人的暴风雪号航天飞机.....
架空一个克林顿时代的军备削减计划。 克林顿时代美帝过分高估了潜在对手的实力和发展速度,上马了众多威力过剩的先进装备,现在架空一个削减计划。
日本飞机产量
蒙大拿的设计,大船扛小炮的恶劣典型。 蒙大拿的缺陷归纳: 1火力对不起吨位,换弹之前垂穿威力较弱不如3万吨的维内托,仅能在17KM击穿410/20VH。跟4万吨的依阿华相比仅仅是多了一个炮塔。 2防护对不起吨位,CA大厚度表现不如VH,侧舷厚度倾角略逊大和,水中弹防护弱于依阿华。 3续航力相比依阿华缩水不少,航速更是慢了六节。 总之蒙大拿完全不能胜任昼间炮战压制大和的任务,比较合理的做法是取消所有蒙大拿的建造,将5艘蒙大拿全部变为更适用的依阿华。
太空发射系统纪录片
NHK纪录片:战舰武藏的最终时刻
阿波罗11纪实。讲述者:奥尔德林
当我们离开地球
入手一本新书
在此安家
14张武藏图片
辩证的看苏联海军
鬼子新书
特朗普讲话,登月第二人奥尔德林表情包抢镜。
登月最后一人跟长城合个影。 2002年的事
海底的和藏姐妹花残骸。
2014年的纪录片:最后踏上月球的人。
日本人制作的B2纪录片。
大家觉得远超B2的隐身水平是个啥概念?
现在回过头来看,1981的《联合舰队》真是难得的经典 比防空炮好多了
日黑向:对大和能够压倒衣阿华成为世界第一战列舰论调的质疑。
回复热爱隐身朋友,关于衣阿华超重弹。 Mod6是通过改变被帽型形状获得更低的弹道极限导致导致其大角度入射的穿深超过94使用91弹,跟强度关系不大。 @热爱隐身
关于俄军之前的各种改革,俄军的问题跟瓷器军一样多
新人发贴,关于俄罗斯军队的兵员危机 俄罗斯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服役时间为一年。按计划,军官总数将维持在 22 万,合同制士兵 15-17 万,这样一来,要将军队规模保持在 100 万人以上,每年至少需要新征 61 万义务兵。问题是苏联解体后很长一段时期俄罗斯社会动荡,经济状况不好,国民缺乏生育意愿,90 后的一代数量严重不足。目前每年大约有 70 万男性达到 18 岁的服役年龄,考虑到健康因素等实际只有 40 万可供部队征召,今后两年间适龄青年的数量将进一步下降 40%,可征兵员的数量将下降到每年 25 万左右,致使俄军面临高达每年 40 万的巨大兵员缺口。 更糟糕的是,俄军内部老兵虐待新兵的现象司空见惯,不断出现新兵被殴打或营养不良致死的现象,大部分俄罗斯青年根本没有服兵役的意愿,通过出国留学或打工逃避征兵部门的 “魔爪”,国内大学生服役的比例只有 20%。如果将服役时间延长到与 TG 相同的 2 年,虽然可将每年需要征兵的数量减半,却会不可避免地引起青年人和俄罗斯大妈们的强烈反弹,社会代价巨大,2012 年大选前不可能采取这样不讨选民欢心的政策,即使大选之后也很难执行延长服役期的政策。 既然适龄青年人数不足的现象短时间内难以改变,加长服役时间的政治和社会代价又太大,俄军可以采取的措施便只剩以下三条 1. 职业化 2. 缩减兵力规模 3. 征召女兵 1995 年时俄军共有 38 万合同制士兵和士官,由于国家财政困难,加上高级将领不欢迎职业化士兵 (没有短期服役的义务兵好支使啦),到 2003 年合同制士兵的数量锐减至 13.5 万人。此后俄罗斯军方几度试图将职业士兵的数量增加到 40 万,但军队官僚机构总是从中作梗,加上相关部门执行不力,职业兵收入太低且社会地位不高,俄军中的职业兵数量始终徘徊在十几万的水平,目前大约是 10.7 万。军方的新计划拟在近几年内将职业兵的规模扩张到 42.5 万,从过去近 20 年的经验来看,显然过度乐观。 假定军官数量维持在 22 万,职业兵的数量经过努力增加到 1995 年的水平即 38 万,俄军仍需每年征召 40 万男青年,超过适龄人口所能支持的水平,除非大举征召女兵。但每年征女兵 15 万似乎也并不现实。卫国战争中俄罗斯不乏巾帼英雄,但按人数计算毕竟是红军总兵力的九牛一毛而已,战后的苏军/俄军基本上是雄性激素的天下,一夜之间突然开始收入大量年青女性对军队文化和管理体系的冲击是难以想象的,美军增加女性军人比例的过程比较稳健,尚且造成了不少问题。 这样一来,俄军便只剩下华山一途,那就是收缩兵力规模。如果军官和职业兵总数能达到 50 万,再将军队规模收缩到 75 万,一年制义务兵的兵员问题便可基本解决。
新人发贴:美军的负重 按照美国陆军的条令,美国陆军的单兵负重分三种: 1、战斗负重(fighting load):63磅(约28.6公斤),这是步兵在接近敌人、随时可能近战的时候的负重。 2、行军负重(approach load):101磅(约45.8公斤),这是步兵在行军中的负重,在交战前要减轻到战斗负重。 3、应急负重(emergency approach load):132磅(约60公斤),这是在困难地形、车辆补给一时上不来的时候的负重。这是战斗状态的负重,估计是63磅(约28.6公斤)的一档。 背着100多斤走上十来八里山路,美军的体能是很强的。 美军步兵装具的重量还不容易降下来,单兵装甲就是17磅,现在这是条令规定一定要带的。M4步枪、200-300发子弹、水、干粮、睡袋、头盔、防地雷靴,再加上单兵通信器材、备用电池甚至地图、作战手册等,怎么不重?现在的负重标准还是近些年来减重13~20磅(约6-9公斤)的结果。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