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王 周天王_82
关注数: 10 粉丝数: 103 发帖数: 14,890 关注贴吧数: 5
给某个天天水贴的账号分析一下莘南莘团 不知道某个大概住在莘庄这里的账号天天好像不公布一下他乘了哪些车就没法过日子似的,关键说的东西大部分之前的贴里都说过的,一点营养都没有。看你前段时间特别喜欢水莘南,莘团,就这里给你分析一下。 首先莘南专线应该长期存在。莘庄地铁南广场未来不仅换乘地铁,高铁站也会在近期开通,外加综合性的商场,作为离这个站比较近的市郊中心镇,南桥有一条配套公交是很有必要的。而且莘南专线的走向和5号线也不完全重合,客流未来也未必不好。 至于莘团线,其主要功能是填补大叶公路的空白,从肖塘往北和虹5基本复线,虹5班次也不差,票价两者也相同,缩线提高周转也有可行性,作为乘客也不能一味要求公交都要方便自己一点都不考虑公司的运营。不过至于缩到哪,如果要缩到区内还是西渡这里好些,否则换乘起来不顺。 当然以上是个人的观点,作为公交吧就是每个人都能发表一些有点价值的见解,当然也有拍车运转,但是天天水一些没营养的贴个人觉得对吧内的气氛是不好的,某账号建议先提高点自己的阅历,别乘了个186就在那不停的哇塞,本人早上从长兴纯公交一直到天黑乘到上海市区也就发了个运转贴,要到你这是不是得刷个十几个贴了?自己见识不多,也不要看到点意见不同的就乱删回复。 最后,你那么崇拜长线,下面给你贴一个邻省的2元长线你去试试。
看前半段我是支持铁路的,可是12306居然能回复要最低消费? 近日,有旅客向极目新闻报料称,她带孩子乘火车没买到座位票,去餐车却被告知不消费不能坐,还要求两个人就要买两份餐,无奈她只好带着孩子站了一路。对此,12306明确回应:餐车确实需要消费就座,并且还有相应的“最低消费标准”。高铁的餐吧没有座位 8月4日傍晚,浙江宁波的王女士(化姓)带着孩子,乘坐T136次列车前往嘉兴。由于没有买到座位票,上车后她就带着孩子来到餐车,想在餐车坐一会。此时正是晚饭时间,餐车内只有两三名旅客在用餐。王女士刚带着孩子坐下,就有工作人员上前,表示需要吃饭才能在这里坐。考虑到孩子食量小,单独买一份吃不完,她提出只买一份。但工作人员表示,2个人入座就要买2份。一番沟通后,工作人员没有做出让步,王女士只好带着孩子离开餐车去别的车厢站着。“我们买车票才花了60多元,在餐车又要花几十元买饭,赶上车票钱了。但我也并不是一分钱不消费,孩子还小,2个人买2份餐吃不完也是浪费。并且我们的车程也并不长,3个多小时就到了,为什么工作人员不能通融一下?”王女士对极目新闻记者表示,现在是暑假,出门旅游的人很多,许多人都只买到站票,餐车又把人拒之门外,有点不太人性化。 列车上的餐车,不消费就不能坐,铁路部门是否有这样的规定?8月5日,记者以旅客身份拨打了12306客服热线。接线员表示,目前大部分高铁动车都没有餐车,只有餐吧,餐吧里没有座位。普速列车拥有独立的餐车车厢,有餐桌餐椅,但餐车属于经营场所,需要消费才能就座,并且有“最低消费标准”。记者追问,最低消费具体是多少钱?接线员称,每趟车不一样,一般是每人30元至50元。那餐车内是否有明确提示,本餐车最低消费究竟是30元还是50元,还是任由工作人员随意定标准?接线员称:“建议您现场向餐车长咨询。”王先生(化姓)已在铁路一线工作十多年,在普速列车和高铁动车上都担任过列车长。他表示,餐车需要消费才能就座,特别是在早中晚三餐的营业时间段,因为首先要保证买饭的旅客有地方坐。他坦承,“这样的规定确实也引发过一些旅客投诉。”王先生告诉极目新闻记者,有时候,没买到座位票的旅客一上车就直接抢占餐车座位。他为了避免激化矛盾,不会直接劝离,而是以半开玩笑的语气,建议他们在用餐期间把座位让给就餐的旅客。“有的人好说话,但也有人并不理睬。” 餐车仅限消费就座,且设置最低消费。就此,记者采访了多位乘坐过火车的市民。有人对这一规定表示理解,也有多人表示,这样的规定“少了一些人性关怀”。市民张女士认为,餐馆人为设置最低消费标准是多年前的“霸王条款”,经过市场监管部门的持续整治,现在基本上已经看不到了,没想到火车上还有这样的规定,“希望进行整改”。市民李先生表示,目前正值暑运期间,铁路客流持续高位运行,热门车次“一座难求”,类似的矛盾也许并不鲜见,这也考验着一线乘务人员的工作技巧和智慧。
上海南普速以后还会长期存在 吧里吧一直有些精神股东视普速为眼中钉,但是他们说的国铁换车不会以乘客的意志为转移这种说法在迁普速这个事情上倒是成立的。现在的事实是沪昆已经饱和,不是多几个站台就能加车的。而长期以来在虹桥乘降一点都没影响到沪昆的火爆,换言之你把高铁始发迁到上海南,也不会增加车次增加收入。 当然,沪苏湖通车后单靠虹桥压力会有点大,这就是要建上海南联络线的原因,但是虹桥也不是一点都塞不进车,理论上沪苏湖也只要分一部分进上海南就可以了。 说到这里,把高铁大量引进上海南并不会有更好的经济效益,高铁乘客最多是感到方便了点,但是你之后涨价照样有人会不认账。另一方面,强迁全部普速,又要花钱建新的机务段客整所等场地,又影响铁路职工固有的工作生活模式,还要面对很多普速乘客的抗议。一个又不增收又影响口碑的事情,你是ld你会做吗? 所以,新松江站只是松江区一方面想把老线迁出市区,一方面给自己建一个门面车站的产物。车站落成了,各方诉求就达到了。至于要迁普速的大量费用,铁路,市ZF你觉得他们愿意出吗,区ZF就算有想法,他们出得起吗? 以后上海南的最大可能是高普并存,过路的和部分短时间立折的普速会终到上海松江,和上海站踢到昆山苏州的一个道理。倒是金山铁路有可能会改到莘庄。
动集刚换就停运有质疑的声音很正常啊 其实我吧从来不极端反对某个车,去年底新换的桶的执行价也算合理的范围,但是对推送过来的一些听到点别的声音就迫不及待的跳出来唱赞歌找理由的文字确实挺反感的。 包括挂的最多的那个南希,人家指出的问题逻辑没有不对啊,拿那个19/20来说,逻辑不就是下面这样: 首先,原来的Z车除了疫情的时候几乎没有停运过,上座率相当不错; 其次,不少人拿出某个论文说桶虽然上座率比Z低,但是整车收入比Z高。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桶的收入确实比Z高,为什么在一个低收入车都不停运的时间换成高收入车了反而要停运? 那只有两种可能: 一是那个论文的结论放到现在不成立了,桶的收入没超过Z,那么就请有些人以后不要拿那个论文说事了。 当然也有另一种可能,现在客流确实下降得厉害,就算Z没换也要停运,那么这就是另一个问题,在一个客流低谷周期大规模换车,刚换就不得不停运,这种换车的决策是不是明智,以后是不是还应该继续大量换? 希望大家讨论的内容就本贴提到的点展开,之前有人把我当极端普速来工基,要是说得很难听我也不客气了。 最后有人说现在是客流淡季我觉得你是不是路上不怎么跑的,春季客流不比春运但是在全年肯定不低,以前周末还要加来临客的。 一张动集车票镇楼
1 下一页